購得寄視書平,并媵以詩四首 其三
鏡中人亦意中人,
仿佛離魂倩女身。
莫笑桃僵須李代,
雙螺猶見昔年春。
鏡中人亦意中人,
仿佛離魂倩女身。
莫笑桃僵須李代,
雙螺猶見昔年春。
鏡子里的人也就是心中思念的人,仿佛就像離魂的倩女一般。不要嘲笑用李樹來代替桃樹的做法,那雙發髻還能讓人看到當年的青春模樣。
鏡中人:指鏡子里映照出的人。
意中人:心中愛慕的人。
離魂倩女:出自唐代陳玄祐的傳奇小說《離魂記》,倩女的靈魂離開軀體去追隨愛人,這里形容思念之深。
桃僵李代:即李代桃僵,原比喻兄弟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后轉用來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
雙螺:古代少女的一種發型,這里指代年輕女子。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思念某位女子時創作。或許兩人之間有過美好的過往,如今詩人睹物(可能是鏡子)思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意中人的思念和對往昔的懷念。其特點在于巧妙運用典故和意象,營造出獨特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一定的創作技巧。
三衣覆體,四事供需。
若也知慚知愧,是真釋子。
莫道曩劫修來,非從今日。
潮落平沙小棹移,
雨晴煙柳遠含滋。
非熊好夢知何日,
回首滄洲動遠思。
三十深閨欲嫁難,
鏡中不為色催殘。
憂懸漆室心如醉,
目斷蒼梧淚未乾。
有約盡教金步暖,
無媒寧忍翠衾寒。
摽梅風致周南里,
撫卷燈前子細看。
果林翠晚山深,梅肥時節初過了。洞庭平望,東溪勝處,爛晴垂曉。膚擬云腴,皮兼沙白,核夸單好。自蜀都賦罷,唐宮帖后,誰誤寫,琵琶稿。
天與蠟兄名早。勝尋常、許多梨棗。經霜滌蕊,憑薰釀實,甜香滿抱。千樹黃金,但愁摘盡,園丁偷飽。憶板橋西去,隔花門閉,有才人老。
湯餅滿盂肥羜香,更留馀地著黃粱。解衣摩腹西窗下,莫怪人嘲作飯囊。
髯須主簿方用事,冰壺先生來解圍。蠻童取火炷香碗,不讀南華誰與歸。
石田逍遙心遠逸,攜手共作清溪游。
風吹柳條映沙白,水涵舟楫兼天浮。
畫中誰為石田老,瀟灑綸巾欹白頭。
心遠飄然若仙儔,意氣已覺凌丹邱。
惜今二老不復作,空使感嘆臨長流。
賴有衡山補遺墨,清溪明月至今留。
別人容易別山難,
更倚蓬窗借一看。
卻喜琴灘千百轉,
時時涌出數峰寒。
論交三世忝年家,
翰墨臨分喜拜嘉。
住慣北方耐風雪,
卻尋鄧尉貌梅花。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
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
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馀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開簾卷書坐,燕聲煙雨中。
時物依辰至,春社古所同。
豈不知其然,歲月何匆匆。
擁襟一閑謠,林花落檐風。
夾浦夭桃樹樹斜。
一灣不見一灣花。
云帶岸,水侵沙。
白鷗多處有人家。
招提不可到,樵徑一僧逢。
問詢前山路,翠微知幾重。
林光浮舍利,水香藏缽龍。
居然靈境隔,立馬聽遙鐘。
憶昨隨南史,
常窺侍帝垣。
負墻須密命,
垂涕進忠言。
懇懇精誠到,
巍巍廟社尊。
至今天下誦,
功業在調元。
家住江南青竹林,
別來無日不關心。
偶然寫向齊紈上,
便欲移床坐綠陰。
歷尾無馀日,
更籌促曙躔。
持愁剩殘歲,
將老入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