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八首 其二
仰視浮云幻有無,映來面目等模糊。
婦能鼓瑟家非趙,客善吹簫市遠吳。
座上不辭儀狄酒,江干愿釣季鷹鱸。
食貧居賤皆前定,奚必洶洶擊唾壺。
仰視浮云幻有無,映來面目等模糊。
婦能鼓瑟家非趙,客善吹簫市遠吳。
座上不辭儀狄酒,江干愿釣季鷹鱸。
食貧居賤皆前定,奚必洶洶擊唾壺。
抬頭看浮云變幻,時有時無,映照出的面目也都模糊不清。家中婦人能鼓瑟,但并非來自善鼓瑟的趙國;客人擅長吹簫,可離善于吹簫的吳地很遠。在座位上不推辭美酒,愿意在江邊像張翰一樣釣鱸魚。安于貧窮低賤都是命運前定,何必憤怒激昂地敲擊唾壺呢。
幻有無:指浮云變化不定,時有時無。
儀狄酒:傳說儀狄是夏禹時發明釀酒的人,后以“儀狄酒”代指美酒。
季鷹鱸:季鷹即張翰,字季鷹,西晉人,他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思念家鄉的鱸魚膾,便棄官而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變化之中,詩人面對世事無常,有感而發。或許詩人在生活中遭遇了不如意,對現實感到無奈,從而寫下此詩表達內心的復雜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命運的順應和對世事的超脫。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恰當,將復雜情感融入平實語句中。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但反映了詩人特定時期的心境和思考。
峽口風悲猿夜號,孤舟燈火宿煙皋。
草深廢井人家少,水落寒山雉堞高。
自古金湯難恃險,當時版筑豈知勞。
永安亦在荒城里,玉殿凄涼空野蒿。
燕臺四月,處處園林花事歇。
卯酒初醒,賣過櫻桃聽賣冰。
日遲風暖,一握榴巾香汗滿。
尺素誰題,昨夜柔魂過畫溪。
涓涓谷中泉,郁郁巖下林。
泄泄群翟飛,咬咬春鳥吟。
野次何索寞,薄暮愁人心。
三軍望稀蓋,歡息有馀音。
臨肴忘肉味,對酒不能斟。
人言重別離,斯情效于今。
三孔吾渭陽,
猶及見仲叔。
堂堂舍人公,
再拜但喬木。
經霜憐嫩葉,
帶月惜微芳。
別號惟花叟,
前身是蜜王。
南屏幽勝處,
秋日此躋攀。
路轉橋通寺,
峰回塔映山。
繞堤松柏古,
懸磴薜蘿閒。
悵望平湖渺,
長空一鳥還。
清獻本狷介,琴鶴適相隨。
峻潔殊絕俗,家風君獨追。
昔予與宗伯,內館日徘徊。
因茲契衷素,卓然出風埃。
何其廿載下,共把金陵杯。
杯到莫停手,有詔行當回。
東來言送故人軺,一歲維舟得此朝。同是掛帆分兩地,西行人邇北人遙。
年來斂盡舊鋒棱,寓客門前冷似冰。住久不知君是客,雪山如對坐禪僧。
桂江山水極雕鎪,奇峭參天帶急流。便欲束裝從此去,唱酬三月共扁舟。
崔巍山勢似蟠龍,
天塹居然要路沖。
上嶺三千三石磴,
插天九十九炎峰。
參差樹色縈車馬,
斷續風聲亂鼓鐘。
西望滄溟若杯勺,
茫茫萬里瀉心胸。
賈相當年秉國鈞,
賢臣遠斥任諛臣。
豈知末路攄忠士,
不是平原獻諂人。
呂氏諸郎甘納士,
李公一族競捐身。
新祠翼翼湘江上,
一讀穹碑一愴神。
孟夏日始長,邊城雨新霽。川流蕩晴綠,峰巒靡昏翳。
我事亦頗暇,邀公一游詣。憲節聯旌麾,笳鼓亦嘒嘒。
半日恣閑散,名園堪一憩。山肴勝羔羊,溪魚當蛤蠣。
家釀數十酌,賓主兩頗醉。看車緩緩歸,涼風拂羅袂。
光景匆匆若逝川,
舊年去了又新年。
年來年去自來去,
底事何曾有變遷。
政應違眾好,
可忍負幽探。
以茲落南雅,
蜂蝶獨遺憾。
豈無好顏色,
一雨竟陳暗。
誰知歲寒姿,
可久非可暫。
銷金羔酒不相宜,冰水烹茶味頗知。冷極猶呵吟絮筆,歸歟待補種花籬。江湖浪跡多愁思,滄海橫流有已時。霜霰雖嚴松柏翠,未應負卻歲寒期。
辭喧就寂與詩宜,此意寧為俗子知?暫作芙蓉依綠水,會看花樹拓南籬。不教墮落淩云氣,別有商量話語時。世事如棋無定著,區區恐負故人期。
囂市塵中無此清,
竹風聲應讀書聲。
一軒擁翠萬玉瘦,
正好著渠難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