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索 郴縣道中
終古郴江東去。
郴山長住。
住豈無情去有情,同隔瀟湘浦。
況值黃昏夢雨。
玉京人苦。
峰能回雁不回郎,郎今夕、知何處。
終古郴江東去。
郴山長住。
住豈無情去有情,同隔瀟湘浦。
況值黃昏夢雨。
玉京人苦。
峰能回雁不回郎,郎今夕、知何處。
郴江自古以來就向東流去,郴山卻長久地留在原地。郴山留下難道無情?郴江離去卻含深情,彼此都隔著瀟湘水濱。何況正值黃昏,細雨朦朧如夢境,京城的人正承受著離別的痛苦。山峰能讓大雁返回,卻留不住情郎,情郎今夜,究竟在何處?
終古:自古以來。
郴江:湘江支流,源出湖南郴州,北入耒水。
瀟湘浦:瀟水與湘水交匯的水濱。
夢雨:如夢境般細密的雨。
玉京:原指天帝居所,此處代指京城。
回雁:回雁峰,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傳說秋末冬初北雁南飛至此不再南,待春而歸。
此詞或為詞人途經郴州(今湖南郴縣)時所作。郴州地處瀟湘之畔,自古為南北交通要沖,多有行旅離情之作。詞人觸景生情,借郴江、郴山等眼前之景,抒發對京城或遠方離人的深切思念。
全詞以郴江、郴山起興,通過山水阻隔、雁歸人未歸的反差,將離情別緒融入空寂之景,情感深沉而含蓄,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典型詞作。
小樓周匝玉屏開,
木落林巒入座來。
欲喚老關商略此,
兩峰高并致佳哉。
為天入地漫相猜,
萬古圣凡總一骸。
孽海茫茫誰得渡,
蓮臺閑煞佛如來。
河西一望時,
疊浪白差差。
野艇因風阻,
孤臣去國遲。
貧憐書卷在,
病想藥方奇。
兀坐篷窗月,
蕭條蘆雁移。
漢津清淺漾輕波,
聞道西山木石多。
何事為橋役靈鵲,
不教精衛去填河?
大塊無心任去來,
先生何事獨興哀。
生前只對一樽酒,
死后須埋幾尺灰。
處處花開狂雨損,
年年春被杜鵑催。
白頭襟抱胡為爾,
得放開時且放開。
個是何人,氣清骨貧。
煙霞面目,丘壑精神。
二儀自然一體,萬像況與同塵。
床上全威白額虎,鉤頭可意赤稍鱗。
殘星落檐外,
馀月罷窗東。
水白先分色,
霞暗未成紅。
秋風匹馬尉佗城,銅鼓西來正苦兵。
萬里虞翻空遠宦,十年楊仆自專征。
山連鳥道天應盡,日落蠻江浪未平。
此去好看宣室召,漢皇前席問蒼生。
水漲池新滿,山寒屋盡低。愁多憎夜雨,睡少喜晨雞。社肉初分胙,春蕪已再犁。明朝尋父老,不怕蹋街泥。
山雨蕭蕭過,沙泉咽咽流。夢中無遠道,醉里失孤愁。貧賣相如騎,寒思季子裘。兒童報新霽,裹飯出閑游。
西江才子,是早游京國,翩翩風度。薦入鴻科初報罷,直向瀛洲聯步。龍堆秉節,閩嶠乘軺,文學矜奇遇。量沙聚米,登高何止能賦。
行役幾首新詩,舊京風景,到眼皆成句。大雅舂容詩律細,高出隨園數武。劫火頻經,零縑猶在,付與袁臨汝。中天文物,穆然開卷重睹。
乘船走馬,去死一分。
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
山木不動風蕭騷,
山氣薄人森毫毛。
但覺秋陰滿潭壑,
日落未落荒煙高。
欲寫蒼茫萬古意,
對此椽筆難為操。
思訓昭道大小李,
山水六法誇神皋。
將軍孫子今為庶,
抗希先德人中豪。
逸情上淩磔棲鶻,
大氣旁走驅靈鰲。
我今披圖索光景,
耳邊仿佛來風濤。
乾坤萬古入枯枰,今日憐君一著贏。
棐幾晴窗溫典故,講堂朝鼓閱經生。
章江月色催詩早,庾嶺梅花入夢清。
更喜檳榔椰子近,每逢南客便多情。
客居偶佳節,
對酒暫疏散。
彼美無與期,
中懷詎云滿。
晚家南山陲,
獨臥西澗草。
牛羊所不踐,
樵伐非故道。
葉落秋蛾稀,
苔滋候蟲少。
煙消夕陽下,
林薄淡如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