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手弄白團扇,階下撲流螢。碧天今夜如水,三兩點秋星。
卻繞井闌尋去,又被惺忪花影,遮得不分明。小步鳳鞋困,籠袖倚山屏。
月籬外,煙砌畔,猛相迎。回身欲覺,無賴飛上玉釵停。
門掩一層簾子,簾護一重窗子,偏解入疏欞。應是會儂意,來作讀書燈。
手弄白團扇,階下撲流螢。碧天今夜如水,三兩點秋星。
卻繞井闌尋去,又被惺忪花影,遮得不分明。小步鳳鞋困,籠袖倚山屏。
月籬外,煙砌畔,猛相迎。回身欲覺,無賴飛上玉釵停。
門掩一層簾子,簾護一重窗子,偏解入疏欞。應是會儂意,來作讀書燈。
手中把玩著白團扇,在臺階下撲捉流動的螢火蟲。今晚的藍天像水一樣澄澈,點綴著三兩顆秋夜的星星。我繞著井欄尋找螢火蟲,卻又被朦朧的花影遮擋,看得不真切。小步快走讓鳳鞋都累了,于是籠著袖子倚靠在山形屏風旁。在月光照耀的籬笆外,煙霧籠罩的臺階畔,螢火蟲突然出現在眼前。我回身想要有所動作,它卻頑皮地停在了玉釵上。門掩著一層簾子,簾子護著一重窗子,它偏偏能鉆進稀疏的窗欞。它應該是懂得我的心意,來做我讀書的燈。
白團扇:白色的團扇。
流螢:飛動的螢火蟲。
井闌:井欄。
惺忪:形容花影朦朧。
山屏:山形的屏風。
無賴:頑皮。
儂:我。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詞中描繪的秋夜少女生活場景推測,可能創作于一個寧靜的秋夜,詞人或許看到少女撲螢的情景有感而發,也可能是詞人自身少女時期生活的寫照。
這首詞主旨描繪少女秋夜撲螢的生活片段,突出少女活潑可愛。其特點是語言清新、意境優美、富有生活情趣。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大作,但也展現了婉約詞細膩生動的一面。
長淮久無風,放意弄清快。
今朝雪浪滿,始覺平野隘。
兩山控吾前,吞吐久不嘬。
孤舟系桑本,終夜舞澎湃。
舟人更傳呼,弱纜恃菅蒯。
平生傲憂患,久矣恬百怪。
鬼神欺吾窮,戲我聊一噫。
瓶中尚有酒,信命誰能戒。
吾觀蔡子與人游,
掀豗笑語無不可。
平生儻蕩不驚俗,
臨事迂闊乃過我。
橫前坑阱眾所畏,
布路金珠誰不裹。
爾來變化驚何速,
昔號剛強今亦頗。
憐君獨守廷尉法,
晚歲卻理鄱陽柂。
莫嗟天驥逐羸牛,
欲試良玉須猛火。
世事徐觀真夢寐,
人生不信長??軻。
知君決獄有陰功,
他日老人酬魏顆。
柏舟高節冠鄉鄰,
絳帳清風聳搢紳。
豈似凡人但慈母,
能令孝子作忠臣。
當年織屨隨方進,
晚節稱觴見伯仁。
回首悲涼便陳跡,
凱風吹盡棘成薪。
野鷹來,萬山下,荒山無食鷹苦饑,飛來為爾系彩絲。北原有兔老且白,年年養子秋食菽。我欲擊之不可得,年深兔老鷹力弱。
野鷹來,城東有臺高崔巍。臺中公子著皮袖,東望萬里心悠哉。心悠哉,鷹何在。嗟爾公子歸無勞,使鷹可呼亦凡曹,天陰月黑狐夜嗥。
子陵臺下山層層,奇峰壯氣橫云生。
處士溪邊水泚泚,碧波明月涵天清。
老松偃蹇傲世態,綠竹蕭灑吟風聲。
潮頭百仞出海門,飄吳擊越如毛輕。
飛來灘下不敢過,變作平浪歸滄溟。
宛丘先生長如丘,宛丘學舍小如舟。常時低頭誦經史,忽然欠伸屋打頭。斜風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任從飽死笑方朔,肯為雨立求秦優。
眼前勃蹊何足道,處置六鑿須天游。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勸農冠蓋鬧如云,送老虀鹽甘似蜜。門前萬事不掛眼,頭雖長低氣不屈。
余杭別駕無功勞,畫堂五丈容旗旄。重樓跨空雨聲遠,屋多人少風騷騷。平生所慚今不恥,坐對疲氓更鞭箠。道逢陽虎呼與言,心知其非口諾唯。
居高志下真何益,氣節消縮今無幾。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別駕舊齊名。如今衰老俱無用,付與時人分重輕。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嘗暖。
安知渭上叟,跪石留雙骭。
一朝嬰世故,辛苦平多難。
亦欲就安眠,旅人譏客懶。
官舍有叢竹,
結根問囚廳。
下為人所徑,
土密不容釘。
殷勤戒吏卒,
插棘護中庭。
遶砌忽墳裂,
走鞭瘦竛竮。
我常攜枕簟,
來此蔭寒青。
日暮不能去,
臥聽窗風泠。
遠人罹水旱,王命釋俘囚。分縣傳明詔,尋山得勝游。蕭條初出郭,曠蕩實消憂。薄暮來孤鎮,登臨憶武侯。崢嶸依絕壁,蒼茫瞰奔流。
半夜人呼急,橫空火氣浮。天遙殊不辨,風急已難收。曉入陳倉縣,猶余賣酒樓。煙煤已狼藉,吏卒尚呀咻。雞嶺云霞古,龍宮殿宇幽。南山連大散,歸路走吾州。欲往安能遂,將還為少留。
回趨西虢道,卻渡小河洲。聞道磻溪石,猶存渭水頭。蒼崖雖有跡,大釣本無鉤。東去過郿塢,孤城象漢劉。誰言董公健,竟復伍孚仇。白刃俄生肘,黃金謾似丘。
平生聞太白,一見駐行騶。鼓角誰能試,風雷果致不。巌崖已奇絕,冰雪更雕鎪。春旱憂無麥,山靈喜有湫。蛟龍懶方睡,瓶罐小容偷。二曲林泉勝,三川氣象侔。近山麰麥早,臨水竹篁修。
先帝膺符命,行宮畫冕旒。侍臣簪武弁,女樂抱箜篌。秘殿開金鎖,神人控玉虬。黑衣橫巨劍,被發凜雙眸。邂逅逢佳士,相將弄彩舟。投篙披綠荇,濯足亂清溝。
晚宿南溪上,森如水國秋。遶湖栽翠密,終夜響颼飗。冒曉窮幽邃,操戈畏炳彪。尹生猶有宅,老氏舊停辀。問道遺蹤在,登仙往事悠。御風歸汗漫,閱世似蜉蝣。羽客知人意,瑤琴系馬秋。不辭山寺遠,來作鹿鳴呦。
帝子傳聞李,巌堂髣像緱。輕風幃幔卷,落日髻鬟愁。入谷驚蒙密,登坡費挽摟。亂峰攙似槊,一水澹如油。中使何年到,金龍自古投。千重橫翠石,百丈見游鯈。最愛泉鳴洞,初嘗雪入喉。滿瓶雖可致,洗耳嘆無由。
忽憶尋蟆培,方冬脫鹿裘。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惟有泉傍飲,無人自獻酬。
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何用草書夸神速,開卷惝怳令人愁。我嘗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能瘳。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無異逍遙游。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飲美酒消百憂。乃知柳子語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君于此藝亦云至,堆墻敗筆如山丘。興來一揮百紙盡,駿馬倏忽踏九州。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胡為議論獨見假,只字片紙皆藏收。不減鐘張君自足,下方羅趙我亦優。不須臨池更苦學,完取絹素充衾裯。
殘臘多風雪,荊人重歲時。
客心何草草,里巷自嬉嬉。
爆竹驚鄰鬼,驅儺聚小兒。
故人應念我,相望各天涯。
蘭亭繭紙入昭陵,
世間遺跡猶龍騰。
顏公變法出新意,
細筋入骨如秋鷹。
徐家父子亦秀絕,
字外出力中藏棱。
嶧山傳刻典刑在,
千載筆法留陽冰。
杜陵評書貴瘦硬,
此論未公吾不憑。
短長肥瘦各有態,
玉環飛燕誰敢憎。
吳興太守真好古,
購買斷缺揮縑繒。
龜趺入座螭隠壁,
空齋晝靜聞登登。
奇蹤散出走吳越,
勝事傳說夸友朋。
書來乞詩要自寫,
為把栗尾書溪藤。
后來視今猶視昔,
過眼百世如風燈。
他年劉郎憶賀監,
還道同時須服膺。
曉日照江水,游魚似玉瓶。
誰言解縮項,貪餌每遭烹。
杜老當年意,臨流憶孟生。
吾今又悲子,輟筯涕縱橫。
我昔南行舟系汴,逆風三日沙吹面。舟人共勸禱靈塔,香火未收旗腳轉。回頭頃刻失長橋,卻到龜山未朝飯。
至人無心何厚薄,我自懷私欣所便。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順風來者怨。
若使人人禱輒遂,造物應須日千變。今我身世兩悠悠,去無所逐來無戀。得行固愿留不惡,每到有求神亦倦。
退之舊云三百尺,澄觀所營今已換。不嫌俗士污丹梯,一看云山繞淮甸。
醉翁門下士,
雜遝難為賢。
曾子獨超軼,
孤芳陋群妍。
昔從南方來,
與翁兩聯翩。
翁今自憔悴,
子去亦宜然。
賈誼窮適楚,
樂生老思燕。
那因江鲙美,
遽厭天庖膻。
但苦世論隘,
聒耳如蜩蟬。
安得萬頃池,
養此橫海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