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其九
萬國梯航賀太平。天人協贊甚分明。
兩階羽舞三苗格,九鼎神金一鑄成。
仙鶴唳,玉芝生。包茅三脊已充庭。
翠華脈脈東封事,日觀云深萬仞青。
萬國梯航賀太平。天人協贊甚分明。
兩階羽舞三苗格,九鼎神金一鑄成。
仙鶴唳,玉芝生。包茅三脊已充庭。
翠華脈脈東封事,日觀云深萬仞青。
萬國使者航海梯山來祝賀天下太平,上天和人相互協助的跡象十分明顯。宮廷階前的文舞讓三苗歸服,象征國家政權的九鼎也已鑄成。仙鶴鳴叫,玉芝生長。祭祀用的三脊茅草已擺滿庭院。皇帝默默準備東封泰山之事,日觀峰在深深云霧中,高聳萬仞一片青蔥。
梯航:梯山航海,指長途跋涉。
兩階羽舞:相傳舜時,有苗不服,舜用干羽舞于兩階,七旬后有苗歸服。
三苗:古代部落名。
九鼎:象征國家政權。
仙鶴唳:仙鶴鳴叫。
玉芝:靈芝的一種。
包茅:古代祭祀時用以濾酒的菁茅。三脊:指菁茅有三條脊骨。
翠華:皇帝儀仗中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幟,這里代指皇帝。東封:皇帝到泰山封禪。
日觀:泰山峰名。
此詞可能創作于國家處于相對和平繁榮時期,皇帝有東封泰山的計劃。東封泰山是古代帝王彰顯功績、祭祀天地的重大儀式,當時國家政治穩定、經濟發展,萬國來朝,呈現出太平盛世的景象,作者借此詞表達對國家和皇帝的贊頌。
這首詞主旨是歌頌國家太平、政權穩固,描繪了祥瑞之景和東封泰山的盛事。其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華麗,展現出宏大的氣象。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對國家的贊美。
采薇采薇,
西山之西。
薇死復生,
不生夷齊。
陟彼西山,
我心悲兮。
金波滟滟銀河凈。燈月交相映。鮮花一朵未曾開。不是小家偷嫁汝南來。
細腰宮畔腰支軟。天際云舒卷。綺筵方看柘枝休。為汝填詞勝似錦纏頭。
孝弟通經穎悟神,
幼時出語已驚人。
隨聲應對無思索,
流水青山琢句新。
莼鱸鄉味憶秋風,
君約歸期與我同。
壯歲未能成事業,
依人自信不英雄。
苦游梁苑為羈客,
愿向江村作釣翁。
迢遞故山數千里,
那堪回首夕陽中。
赤腳溪邊女,
咿嚘唱采茶。
界門惟醬醢,
入市且魚蝦。
月黑頻喧炮炮,
風清偶送笳。
王然如裹足,
僰道是天涯。
宿慕金山寺,今方識化城。
雨昏春嶂合,石激晚潮鳴。
不辨江天色,惟聞鐘磬聲。
因知羈旅境,觸景易生情。
勝地饒佳致,都教一雨收。
風掀高樹吼,江疊怒濤流。
坐久云徐斂,宵深象始幽。
暫時煩慮息,我亦欲勾留。
世路崎嶇不作難,將迎未斷是危艱。閑窗暗袖持衡手,只把靈臺一鏡看。
高山休刬海休填,眼界平來恰自然。君若不拘形跡看,鳶魚隨處有天淵。
載酒看花屢約移,種花徒早恨花遲。東風未必靳顏色,為報明朝著意吹。
再向耶溪認舊栽,當時歌動采蓮杯。青尊一別嬌娥遠,應怪花神不早開。
杏臉霞蒸,桃腮酒暈,春滿林園西北。靜倚高樓,晴旭照人如拭。才褪卻、幾陣輕寒,便妝就、萬般春色。最堪憐、閣雨飛煙,好風攪得渾無力。
溶溶南浦綠滿,知是年時別處,行蹤空覓。燕雁初歸,那識近來消息。織愁紋、柳線鶯梭,遮望眼、亂山斜日。羨飛云、此去長安,片時能見得。
新涼上葛襟,蕭瑟碧桐陰。
我固多愁者,君看草木心。
盛衰無再計,風雨為誰深。
高宴同杯酒,遙遙憶古今。
踵息吾何有,
蒿廬似陸沉。
雙溪流水定,
一榻白云深。
法縛寧言法,
心空不住心。
東窗仍曉日,
容易散層陰。
獨立幽亭晚,
春風玉一圍。
殘英不著地,
去作嶺云飛。
日表迎亭午,轅門稍面坤。合圍疑月滿,飛邏破山昏。蠻壘巢簾燕,軍行飲澗猿。莫欺鉛槧老,盾上舊能言。
支倦聊飛檄,何才望奠坤。國懷紆白羽,鄉思赴黃昏。仗策驅哮虎,舒纓縛跳猿。于襄吾肯賦,六月契前言。
薦歲從征地,南陲亦厚坤。瘴來山癘重,月出野燐昏。草伏隨穿虺,林號想縱猿。論兵古所忌,予乃禁無言。
謾多贏日月,長負小乾坤。蒸雨纖蕉潤,挑燈細字昏。租荒南澗芷,興老北山猿。敢辱高庸疏,憑誰詠薄言。
去年過辭公,
忽忽值春暮。
及今復茲時,
而公在何處。
荊溪坡之居,
瀨上郊所賦。
公能躡高蹤,
我豈遺野趣。
每見中吳士
多稱太守賢
一毫無暴政
千里樂豐年
心醉西樓月
身飛北闕天
那知人事異
夢絕柳橋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