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行三首
萬里塞邊城,年年擁重兵。秋風鳴鐵騎,落日照旄旌。
白骨蒼煙晚,黃云塞草秋。貂蟬雖足貴,聞說出兜鍪。
晚云添殺氣,夜角送邊愁。年少輕生者,于今已拜侯。
萬里塞邊城,年年擁重兵。秋風鳴鐵騎,落日照旄旌。
白骨蒼煙晚,黃云塞草秋。貂蟬雖足貴,聞說出兜鍪。
晚云添殺氣,夜角送邊愁。年少輕生者,于今已拜侯。
萬里之外的邊塞城池,年年都駐扎著重兵。秋風中戰馬的鐵蹄聲轟鳴,夕陽映照在軍中的旗幟上。暮色里,白骨掩映在蒼茫的煙霧中;黃云籠罩下,邊塞的秋草一片蕭瑟。貂蟬冠雖然尊貴,卻聽說(功名)多出自士兵的頭盔(戰場)。晚云更添肅殺之氣,夜間的號角傳遞著邊塞的愁緒。當年年輕無畏的戰士,如今已被封為侯爵。
塞邊:邊塞。
鐵騎:披著鐵甲的戰馬,代指精銳騎兵。
旄旌(máo jīng):古代用牦牛尾裝飾的旗幟,軍中儀仗或指揮工具。
蒼煙:蒼茫的霧氣。
貂蟬:此處指貂蟬冠,古代顯官的冠飾,代指高官。
兜鍪(dōu móu):古代士兵的頭盔,代指士兵。
角:古代軍中的號角,用于報時或傳遞信號。
拜侯:被封為侯爵,指獲得顯赫功名。
《從軍行》為樂府舊題,多詠邊塞軍旅之事。此詩或創作于詩人關注邊事之際,通過描寫邊塞重鎮的軍事態勢、戰場遺跡及士兵命運,反映了對邊塞戰爭的觀察與思考,具體背景或與詩人親歷邊塞或借古題抒懷相關。
全詩以邊塞為背景,通過重兵駐守、白骨蒼煙、晚云角聲等場景,展現戰爭的殘酷與邊地的艱辛;‘貂蟬’與‘兜鍪’的對比,突出功名源于戰場的現實;‘年少拜侯’的結局,暗含對士兵功績的肯定。語言質樸,意象鮮明,是邊塞詩中反映士兵命運的典型之作。
辟塞舊楓灣,留得撅頭船小。
數遍生涯安穩,只浮家去好。
鴛鴦湖水盡寬閑,容我翠綸釣。
蕩入菰蘆不見,有何人尋到。
古之兵皆農,農富兵亦強。
古之士皆農,農樸士亦良。
兵農一以分,甲胄無馀糧。
士農一以分,耒耜無文章。
分之則兩傷,合之則一理。
請語當途人,治亂實此始。
宮柳初開一抹眉,
武昌城下乍逢時。
春來樹樹煙條綠,
欲認何枝是舊枝。
盡教清晝自舒長,爭奈春光費較量。暖日遲遲多已去,東風故故亦堪傷。小橋柳絮全鋪徑,別院桐陰半拂墻。況是夜來風雨過,何堪掃地盡文章。
蓬蓬生計滿天涯,覺得春深是落花。香色漸于濃處減,光陰不覺去時奢。何堪倦蝶醒殘夢,盡有閒蜂上舊衙。生滅自來還造化,休將情妒怨封家。
臘去相睽忍,秋殘得報遲。
山城循吏傳,香火令公祠。
陋跡污青簡,瞿顏愧紫芝。
況聞環野外,人各為吾私。
鮮我終來譽,勞民搆去思。
有懷空隱惻,何范可光垂。
出境滋慚負,傳書起夢疑。
甘棠歌召伯,方稱后賢師。
黃昏檐溜垂瀑,
清曉屐聲滿門。
湖光萬頃何似,
小沼先吹縠紋。
風帆片片疾如梭,
四面青山映碧波。
花點胭脂天潑墨,
一船人在畫中過。
珍重平生書五車,不妨有子更持家。
小閒便欲巾車去,只欲論文非看花。
我貧無酒為君歡,渴夢相從碾鳳團。
薄暮白衣才有饋,試令分減愧酸寒。
雉堞連山起,登臨亦壯哉!
一聲南雁去,萬里北風來。
苔沒前朝碣,云寒上將臺。
興亡無限意,尚想濟時才。
衰草汀煙寂寞秋,
忍寒孤立懶盟鷗。
江湖風味骎骎惡,
得縮頭時且縮頭。
萬里蕭關道,相望何漫漫。
目短心苦長,清淚何時乾。
日落房櫳暗,風生衣袂寒。
留將雙鴛綺,愁絕不成看。
沖晦先生不肯官,布衣謁帝布衣還。
尚嫌姓字騰人口,惟恐文章落世間。
大隱不妨居市井,高吟何處問家山。
平生寄意江湖上,云自無心水自閑。
揚州傾城出,作遠事追送。
諸生更依依,瘦馬踏朝凍。
冥鴻去何許,水落霜宇空。
鬢短心緒長,危檣曳清夢。
梨花如雪柳如絲,
新水初生拍櫓枝。
長愛黃公澗邊路,
一篷疏雨品茶時。
夜話高齋,碎瓊隨步歸來晚。
小窗燒燭對梅花,疏影如相款。
贏得塵襟暫濣。甚清寒、天涯未慣。
料量青鬢,幾許霜華,角聲休喚。
風雪年年,舊吟春事成依黯。
素娥深鎖凍云低,幽恨憑誰管。
不恨瓊樓自遠。恨華年、無端暗換。
怎生消受,明日旗亭,鹔鹴須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