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三屯鎮城樓寓目
雉堞連山起,登臨亦壯哉!
一聲南雁去,萬里北風來。
苔沒前朝碣,云寒上將臺。
興亡無限意,尚想濟時才。
雉堞連山起,登臨亦壯哉!
一聲南雁去,萬里北風來。
苔沒前朝碣,云寒上將臺。
興亡無限意,尚想濟時才。
城墻上的矮墻順著山巒連綿起伏,登上城樓真是壯觀啊!一聲鳴叫,向南飛去一只大雁,萬里之外的北風呼呼吹來。青苔覆蓋了前朝的石碑,云霧籠罩著上將的高臺。興亡交替讓人感慨無限,還在想念那些能拯救時世的人才。
雉堞(zhì dié):城墻上的矮墻。
寓目:過目,觀看。
碣(jié):石碑。
濟時才:拯救時世的人才。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或變革時期,詩人登上三屯鎮城樓,看到眼前的景象,聯想到歷史的興衰,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歷史興亡,期盼濟世之才。其特點是意境雄渾,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社會和歷史的思考。
天挺雄豪殄暴嬴,喁喁四海望更生。卻忍操脂投烈焰,自干天紀望何成。
故國名巖話紫霄,棟梁結構自前朝。深林鳥雀依山院,流水桃花過野橋。春滿江城低藉草,月明海市遠聽潮。詩成更覺鄉心倍,鴻雁南飛路不遙。
君不見呂梁之水黿鼉不敢上,令人一望一惆悵。神鯉一躍龍門低,曝腮點額羞云泥。金鱗沙尾無不可,絕云升天誰如我。一旦天門折翼歸,垂頭傷損難再飛。楚人自王越人帝,蠻夷竊號徒兒戲。新室為蛇魏室虎,漢家朝庭何負汝。悠悠世事安足論,廣池高官多盜門。
先生散發步庭中,孤月行天露滿空。已入廣寒宮里去,如何別覓廣寒宮。桂樹何曾不長枝,月輪卻有不圓時。若教桂樹只管長,拶拆月輪誰補伊。
憶昔曾游海上山,夏云冬雪滿征鞍。如今嬴得身無事,一榻清風白晝閒。
梵宮時擁九龍樓,海外孤臣拜紫旒。翹首嵩呼天萬里,履聲我欲殿東頭。
臨高臺,望行塵。多少驅車向西去,曾無一個是新人。
對山移影暗,浪鼓聲微,滿庭清寂。前度人來,有詩情承襲。月白星疏,桂香風隱,送晚春幽夕。入幻瑤臺,分甘翠茗,可憐文墨。念此浮身,各歸其所,季子華裘,謝公輕屐。蝸角蠅頭,且任他爭得。石印蟲痕,水沒城址,嘆化工神力。待放蘭舟,思攜云侶,海天澄碧。
花逢風雨火連天,嘆此奇觀出自然。廿載越王臺獨立,不知人世是災年。雄姿屹屹傲群庸,壯樹殘春唱大風。一自驚雷鳴六合,人間喜賦滿天紅。聞道西郊花欲燃,枝橫干挺映低天。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黃昏看木棉。
禮崇禋祀,神鑒孔明。牲牷博腯,以炰以烹。馨香蠲潔,品物惟精。錫以純嘏,享茲至誠。
藕絲一尺自言長,情人懷情那可量。愿得牽心渡淮水,勿畏風波作小傷。
共羨才兼文武名,飛旌遙入越王城。三山春色堪裁賦,九曲溪流可洗兵。地僻久無豺虎跡,天清時有鳳凰聲。未知何日成歸計,別緒偏牽故國情。
長江風起浪如山,驛路紅塵幾往還。三十年前回首處,煙蓑依舊釣磯閒。
臨高臺,望東海。海上潮回自有時,流民東來無返期。愿平高臺塞東海,毋使流民心骨碎。
閒意不在遠,吾廬自成趣。竹陰混午醉,菜甲疏曉露。庭草更不除,樹禽日相語。每翻架上帙,旋讀輒忘去。佳友或會心,往往談至莫。以茲率為常,彌覺太多事。卻思對床眠,尋味所樂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