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巖寺 其一
石門木老勢槎牙,
曾見吳娃擁翠華。
底事秦宮與唐苑,
百年多屬梵王家。
石門木老勢槎牙,
曾見吳娃擁翠華。
底事秦宮與唐苑,
百年多屬梵王家。
石門邊樹木古老,枝干交錯不齊,它曾目睹吳國美女簇擁著帝王。為何秦朝的宮殿和唐朝的宮苑,歷經百年大多都歸屬了佛門寺院。
槎牙:形容樹木枝干交錯不齊的樣子。
吳娃:指吳國的美女,這里可能暗指吳王夫差的妃子西施等。
翠華:皇帝儀仗中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幟,這里代指帝王。
底事:何事、為什么。
梵王家:指佛門寺院。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靈巖寺時,看到古老的石門和樹木,聯想到歷史上朝代的興衰更替,秦宮唐苑的繁華不再,而佛門寺院卻長久存在,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歷史興衰,特點是借景抒情、對比鮮明。它以小見大,從靈巖寺周邊的景象引發對歷史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詩人對世事的洞察和對人生的哲思。
慈悲乳孫叔,
恭敬侍小顛。
煩君常警邏,
老子□□□。
碧甃朱欄夾鏡明,巷中春腳賣花聲。
香驚小馬人扶醉,詠到官梅雪斗清。
江左金齏夸上水,竹西蓮炬照歸城。
冶春樂府從頭唱,分付紅牙譜細更。
行盡天涯西復東
大家閑作臥云翁
紛紛燕雀休相羨
得喪悲歡盡是空
紙上磊落太師字,行間突兀玄晏名。斯人變幻不可測,卒然見之令人驚。
風流千載賀知章,晚歲黃冠歸故鄉。三島煙霞鏡湖月,此意與之誰短長。
紺園佳境倚天開,
幻作人間七寶臺。
四壁好山深似戟,
一溪流水碧如苔。
煙暝禪林猿自化,
香浮施缽鳥飛來。
全青庭上塵襟豁,
入眼江山亦壯哉。
江南秋正好,
江北人初別。
蘆花滿面飛,
孤棹波中咽。
揾淚指歸云,
夕流帆影滅。
魚鳥見留連,
西風吹斷絕。
蘇李當此時,
那能心不結。
椎埋三輔飽于鷹,
薛下人家六萬增。
半與城門充校尉,
誰將斜谷械陽陵?
祭詩昨夜望春歸,忽地春塵傍客飛。
禿尾驢忙懷舊刺,長須奴老授新衣。
經年一笑隨蓬轉,隔歲無書恨雁稀。
飲罷屠蘇不成醉,南云回首獨依依。
屼峍龍門峙紫瀛,
源探星宿記茲名。
雖殊竹箭奔流駛,
恰有桃花錦浪生。
觸石宛同翔素鷺,
凌風直欲駕長鯨。
潛鱗歲歲乘時化,
祇待春雷啟蟄聲。
鄉人數南至,經歲問音書。
對雪寒無藉,思君懶不如。
秋堂新稻入,午枕濁醪余。
生事雙扉闔,從傳與世疏。
篋書長與借,手勘若相論。
城擁湖風響,臺明苑雪痕。
饑鷹高不落,僵木濕猶翻。
為報今朝事,微吟向寓園。
故園當已雪,君定幾篇詩。
折竹聲中得,煎茶味外思。
吾人年歲遣,各自寂寥隨。
獨有麻衣淚,都來兩鬢絲。
門冷荒車轍,囊空別醉鄉。
懶行眠亦好,倦話默何傷。
野叟占幽夢,山僧送秘方。
病懷雖忽忽,隨事答年光。
高下云藏野老家,縱橫水漱竹籬斜。
勒將春去許多雨,流出山來都是花。
白首風煙三徑草,清時鼓吹一池蛙。
身閒不耐閒雙手,洗甑炊香夜作茶。
十年深負錦帷妝,破例尋春叩梵坊。未是來遲成晼晚,欲教移取費商量。
含風后圃盈盈見,亸日新枝宛宛長。莫向宣南矜掌故,沈吟先恐損歡腸。
造化開神秀,七閩領諸秘。郁郁龍潭山,乃在青天際。丹梯萬馀仞,滿目生淩厲。傳聞帝西顧,眷念在沴戾。乃遣蒼龍精,守此玉潭?。龍也棲昆崙,始復發枯滯。霏霏霢霂膏,濯濯清泠惠。萬靈一灑遍,帝心自茲慰。龍乃復韜彩,歸臥故山澨。頓令觀光人,矯首歌名世。
鴻濛昔未辟,未有補天手。青山各混沌,流峙自相蹂。女媧截巨鰲,戴以眾山首。是時九仙人,丹灶亦初守。相隨奠山岳,聳出萬仞陡。青天金芙蓉,翠彩分四走。容容山上云,時作蒼龍吼。莽蕩應風雷,灑潤滿林藪。中有上仙人,云臥日漸久。朅來游其巔,萬靈在衿肘。壯哉鰲戴功,天柱永不朽。
奇章夢異淳于夢,
王播寮非周樸寮。
痁冷痎寒俱是瘧,
初三十八各乘潮。
宋齊邱賣譚升藥,
沈亞之欺弄王簫。
消受馀鯖有樓護,
隔筵中壘漫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