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游靈巖
憑欄山翠濕濛濛,
佛閣依然水殿風。
欲采蓮花何處所,
年年金井落梧桐。
憑欄山翠濕濛濛,
佛閣依然水殿風。
欲采蓮花何處所,
年年金井落梧桐。
倚靠欄桿,山間翠色在濛濛水汽中顯得濕漉漉的,佛閣依舊,水殿吹拂著秋風。想要采摘蓮花卻不知去哪里,每年金井旁都會有梧桐樹葉飄落。
憑欄:倚靠欄桿。
濛濛:形容水汽迷茫的樣子。
水殿:指靈巖山上的宮殿建筑,因臨近水或有水流環繞而稱水殿。
金井:井欄上有雕飾的井,這里指代靈巖山的某口井。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描繪的秋景可推測,詩人在早秋時節游覽靈巖山,被眼前的景色所觸動而創作此詩。當時或許社會相對穩定,詩人在游覽中感悟人生。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靈巖山的秋景抒發時光流逝之感。其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細膩感悟。
身世猶多未了因,天何容易喪斯人。
撐腸空柱五千卷,磨碣頻遭三十春。
不信參苓能續命,也知貧病最傷神。
華胥夢斷荷花落,薤露歌殘秋又新。
了了渾忘色與聲,
朝來誰夢復誰醒。
五根七竅休疑我,
同向白牛車上行。
釣澤應星辰,東園果若人。
亨還履虎尾,危是犯龍鱗。
自得觀魚樂,誰來問字頻。
更將詩喻戰,卷甲避強秦。
曾歌燕筑金臺上,又泛朱厓大海中。
老腳天涯殊復健,白頭吾道未終窮。
首春問路纖纖草,二月揚帆細細風。
此去鄉南更千里,好音惟恨隔郵筒。
一別頻年費夢思,為誰此日掃茅茨。
到來野色宜人處,正值秋光滿徑時。
風月不辭談夜永,園蔬聊供酌軍持。
還期認取天臺路,祿洞峰頭摘紫芝。
海南一片舊田園,
松竹迎風幸可憐。
拂拭藤枝倚床畔,
堤防人問祖師禪。
仗鉞出甘泉,將軍秋備邊。
骍弓善猿臂,鳳鎧稱鳶肩。
結客通中貴,擒王得左賢。
功名陋田竇,麟閣許誰先。
金石之聲耳畔縈,“忠于藝術淡于名。”
詩為花葉人為本,血自鮮紅水自清。
情貴摯,意須誠。風云裁剪入丹青。
高山仰止千秋上,屈子情懷潔似冰。
澗路曲盤盤,聞香又隔灘。
巖攲天古拙,石瘦月高寒。
屢共云封事,曾聞鳥紀官。
人間三萬日,洞里不相干。
煙村水寺若江湖,林麓山川入畫圖。壁上薰風為誰制,柄臣曾此耀歸途。
寺閣涵虛跨碧潭,菰蒲楓柳認江南。侍臣家世俱游此,雁敘題名在壁龕。
明知是幻復何憂,
生滅從他海上漚。
竹院相過應不遠,
何妨竟日為淹留。
中涪西蜀兩高人,良會通家及上春。
青歲掛冠甘隱逸,早時揮麈靜風塵。
身閒正好銜杯數,情洽何妨命駕頻。
更與衡門添盛事,聚星堂上繼荀陳。
堆枕烏云墮翠翹。午夢驚回,滿眼春嬌。嬛嬛一裊楚宮腰。那更春來,玉減香消。
柳下朱門傍小橋。幾度紅窗,誤認鳴鑣。斷腸風月可憐宵。忍使懨懨,兩處無聊。
雨馀翠袖瓊膚潤。一枝想像傷春困。
老眼見花時。惜花心未衰。
釀成誰與醉。應把流蘇綴。
淚沁枕囊香。惱儂歸夢長。
神龍妙用應天上,十雨五風時一吟。
能潛能躍公知否,影對寒湫笑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