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堂表叔見訪
一別頻年費夢思,為誰此日掃茅茨。
到來野色宜人處,正值秋光滿徑時。
風月不辭談夜永,園蔬聊供酌軍持。
還期認取天臺路,祿洞峰頭摘紫芝。
一別頻年費夢思,為誰此日掃茅茨。
到來野色宜人處,正值秋光滿徑時。
風月不辭談夜永,園蔬聊供酌軍持。
還期認取天臺路,祿洞峰頭摘紫芝。
自從分別后,多年來常常在夢中思念。不知為了誰,今日打掃茅屋。你到來時,野外景色宜人,正值秋光鋪滿小徑。我們在清風明月中暢談至深夜,用園中的蔬菜簡單地招待你。還期望能再次辨認去天臺的路,到祿洞峰頭采摘紫芝。
頻年:多年。
茅茨:茅屋。
軍持:一種盛水器,這里借指酒器。
天臺路:傳說東漢劉晨、阮肇入天臺山采藥遇仙,后成為與神仙相遇或歸隱的典故。
紫芝:靈芝,古人認為是仙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詩人處于鄉村生活狀態。表叔的來訪讓詩人十分欣喜,在與表叔相聚的過程中,詩人有感而發創作了此詩,可能也反映出詩人對當下平淡鄉村生活的滿足和對歸隱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表叔來訪的喜悅及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意境清幽,借景抒情和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日常情感和生活情趣。
精爽千年護石門,晚風黃葉亂山村。時危暗灑英雄淚,貌古全無斧鑿痕。故疊夜嘶惟石馬,老兵秋酹只匏尊。望夫多少山頭婦,不似將軍殿塞垣。
溪橋竹邊有酒沽,攜魚換酒滿葫蘆。篷頭月上不覺醉,自卷蘆葉吹嗚嗚。
山居足清賞,獨恨不能琴。偶接青溪客,因聽白雪音。寒暄乍翻復,丘壑轉深沉。誰道嵇中散,風流更可尋。知君技入神,一歇一番新。撥處疑非指,聲中似有人。空山鳴落葉,暗水躍潛鱗。何獨吹簫客,能生陰谷春。忽聽使人驚,空山迸一聲。能令草樹里,齊作秋蟲鳴。暫與松風遠,還同石澗清。曲終人欲散,纖月照南楹。
置酒新亭便可悲,如山褪筆未能奇。見君旁礴傲新界,告我踞觚捐故知。楚士蒼涼窮北望,閩山秀絕最南枝。論詩常恨無周譜,喜得因君獲導師。
阿閤梧桐第一枝,朝陽快睹鳳鳴時。西江才學推虞集,北斗聲名仰退之。直道敢拋君子志,中情還有正人知。青青誰似霜臺柏,聳壑昂霄更有期。天衢早歲躡仙蹤,金榜紅霞絢海東。陳策漢廷推董子,明刑司寇數蘇公。一襟氣與秋天杳,千古心涵曉鏡空。兩見名藩持憲節,清霜隨處踏春紅。
北方有黃鵠,飽義氣勇烈。天寒辭故巢,思欲近丹穴。吁嗟翅翎短,云海路隔絕。鳳皇不相待,孤憤無由泄。恥與鴟鳶群,朝夕肆饕餮。一步兩叫號,心摧口流血。側頭向蒼昊,永與羈雌決。人皆尚鴟鳶,反謂黃鵠劣。世無棄瓢翁,軒輊定誰說。猿鶴與沙蟲,泯泯同一轍。悲來結中腸,欲辯再三咽。
郡齋居西偏,舊時名菉竹。池館閱滄桑,荒涼惟滿目。繄我客盱江,蝸居于此卜。折松以掃梁,牽蘿為補屋。芟蕪復去穢,睱輒擾僮仆。竹幾與繩床,縱橫不嫌蹙。畫梅題新詩,紙窗糊幅幅。好花不知名,瓶供時一束。庭除多隙地,沿緣種秋菊。灌溉汲井華,泉甘又土沃。異草不剪除,滿室映成綠。橘柚已累累,吹墜猶未熟。風雨颯然至,眾卉盡如沐。池水清且淺,時有鳥來浴。游魚近不隔,觸手試一捉。日涉便成趣,矯首更遐矚。遙指麻姑山,參差露屋角。蒼蒼翠翠中,隱約見飛瀑。園側掩雙扉,幽人時剝啄。開徑望羊求,往來任數數。相與忘形骸,不知主賓孰。說詩茶一甌,節談棋一局。官舍雖諠囂,此地頗不俗。原知鴻印泥,斯堂非我屬。閒情聊諷詠,絕不厭煩復。書之齋壁間,后來還可續。
乍雨還晴近禁煙,踏青人憩楚江邊。花枝處處爭妍媚,妝點春光二月天。
終日堂前學畫眉,幾人曾道勝花枝。試看三月春殘后,門外青陰是阿誰。
兇鋒如烈火,所至肆焚屠。賴有雄藩耳,誰知一策無。神昏失肝膽,恩重惜頭顱。福命蒼生薄,君當恕小儒。將軍新授鉞,指顧奏饒歌。餉道飛芻急,行營坐甲多。聲沈曹剛鼓,影戢魯陽戈。小丑非難殄,其如弛縱何。斬馘曾無幾,鋪張盡足豪。鋒車憑奏捷,墨敕許酬勞。幕府黃金貴,轅門絳節高。烏鴉兼孔雀,可惜好翎毛。殺氣半天下,頻年毒未消。將多功益少,兵弱氣逾驕。師律曾何有,王鈇竟汝饒。不堪摧敗處,風景日蕭條。歲需千百萬,科斂日騷然。刮地兵如笓,持人吏有權。連連下符牒,瑣瑣算緡錢。給得軍儲否,民生絕可憐。國計皆私計,官窮膽氣粗。脂膏恣朘削,色目借捐輸。曾不憐人死,何嘗怯鬼誅。黑丸隨處有,可有護身符。
梅山詩集到中都,囊括三江帶五湖。卻許嚴詩編杜集,傍觀應作丈人烏。
椒團黃粉膩,柳染翠絲勻。獻頌宜新歲,攀條愴遠人。
信心才不逆,心外非他覓。一體更無馀,無馀也不識。
明月當空滿,游人獨未歸。清歌振瑤席,坐客欲沾衣。
掣電光陰不可追,回頭四十九年非。萬緣勘破姑隨順,至道精探識指歸。感慨未能忘世慮,因循深恐誤時機。寒窗細話經綸策,來歲昕廷為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