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素翁平寧感事二首
數至泉宮忽兆蛇,為劉何議出鼌家。形如蜂目生還忍,命類鴻毛死亦差。
燬棟卻悲巢日燕,游車誰式斗時蛙。鐘陵神在江濤怒,天上論功自降麻。
致師他日謾遺巾,榻外誰能更著人。肯信劉安真敵國,定知許遠是純臣。
千家鬼錄江山厄,列郡兵符草木神。何處可消冠蓋恨,南州吾欲慟先民。
數至泉宮忽兆蛇,為劉何議出鼌家。形如蜂目生還忍,命類鴻毛死亦差。
燬棟卻悲巢日燕,游車誰式斗時蛙。鐘陵神在江濤怒,天上論功自降麻。
致師他日謾遺巾,榻外誰能更著人。肯信劉安真敵國,定知許遠是純臣。
千家鬼錄江山厄,列郡兵符草木神。何處可消冠蓋恨,南州吾欲慟先民。
到了帝王陵墓忽然出現蛇的征兆,為何要像漢景帝時那樣將晁錯推出。那人長著蜂目般的眼睛生性殘忍,生命如鴻毛般輕賤,死得也不正常。棟梁毀壞,讓人悲嘆巢中的燕子;出游的車輛,誰還能去效仿爭斗的青蛙。鐘陵神靈尚在,江濤憤怒,天上論功自會降下詔書。從前出兵挑戰白白留下頭巾,床榻之外哪里還能容人。怎會相信劉安真能與朝廷為敵,必定知道許遠是純粹的忠臣。千家萬戶被列入鬼錄,江山遭受厄運,各郡的兵符仿佛讓草木都有了神意。哪里能消解達官貴人的怨恨,我想在南州為先民痛哭。
泉宮:指帝王陵墓。
兆蛇:出現蛇的征兆,可能預示某種吉兇。
鼌家:指晁錯,漢景帝時御史大夫,因主張削藩被景帝處死。
蜂目:形容人的眼睛像蜂一樣,常用來比喻人兇狠殘忍。
鴻毛:比喻生命輕賤。
燬棟:毀壞的棟梁。
式:效法,這里有敬仰、效仿之意。
降麻:唐宋時,任免將相用黃白麻紙頒詔,稱為降麻。
致師:出兵挑戰。
遺巾:留下頭巾,具體含義需結合典故,可能指挑戰時的某種行為。
劉安:西漢淮南王,曾謀反。
許遠:唐代名將,在安史之亂中堅守睢陽,為忠義之臣。
鬼錄:指死亡者的名單。
兵符:調兵的憑證。
冠蓋:指達官貴人。
由于“素翁”具體身份不明,難以確切知曉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但從詩中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一個政治動蕩、戰亂頻繁的時期,詩人目睹國家的危機和百姓的苦難,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憂慮,批判奸臣誤國,贊揚忠臣的忠義。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增強了詩歌的文化底蘊和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廣泛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和詩人的情感。
愛日溫溫正滌場,老農擊壤慶時康。
水催舂韻搗殘雨,風急耞聲帶夕陽。
霜瓦曉寒欺酒力,月欄夜冷動詩腸。
厭厭對景無情緒,謾把梅花取次粧。
奉詔辭北闕,把麾到南州。向來政已拙,老去語更偷。
條教雖屢下,瘡痍何時瘳。猶喜豺虎息,稍解圣主憂。
英英幕中彥,紅蕖泛清流。袖手聽婉畫,藥石兼珍羞。
衰遲樗櫟姿,萬一桑榆收。吾人南豐秀,未應仄席求。
飄泊乘別車,惠然肯來游。周旋見家規,會合非人謀。
清詩日礱琢,不厭枯腸捜。束書赴嘉招,掉臂不我留。
我無青玉案,何以報所投。從茲謝淚洳,龍門看吞舟。
贈君吉水麝煤之玄玉,毗陵兔穎之毛錐。
玄玉磨研勝點漆,毛錐揮灑如印泥。
增光纒龍之大字,煥發吐鳳之英詞。
玉旒光邉借前箸,便好再勒中興碑。
秋雨厭煩濁,清詩靜垢氛。
向來佳句法,不遣俗人聞。
和氣回霜簡,閑心付嶺云。
只應明主眷,符水未容分。
此生休問小行年,合抱遺經老玉川。
處世長懷方外友,羨君今作地行僊。
風塵京洛傷羈旅,云水江鄉渺接連。
歸夢但隨南雁去,懶追雕鶚上青天。
世德知名早,鄉評第一流。
折腰官易厭,拄頰興難收。
博物千尋海,髙情百尺樓。
平生松菊徑,蕭瑟晚云秋。
抱釁久羸瘠,兀若槁木枝。
別離故作惡,未別意已凄。
況此清商時,木落水潦歸。
艤舟話心曲,未了舟欲移。
借問何匆匆,直恐違官期。
念此登臨意,何止騷人悲。
子行不可留,子鬢殊未衰。
痛飲置人事,江上鱸魚肥。
贈君西蜀衛生之藥,南臺送別之詩。
藥驅陰邪保真氣,詩敘平昔同襟期。
愿言加餐錫難老,念茲分袂送將歸。
時有平安寄來雁,慰我別后長相思。
久客迷歲月,勞生念斗升。
寒侵風卷幔,夜靜月窺燈。
暗穴鳴饑鼠,晨窗上凍蠅。
起來看鏡懶,種種髪鬅鬙。
涎涎社燕尾,嗈嗈霜雁聲。
兩物巧相避,寸陰不得停。
我來燕未歸,倐見雁南征。
客游何當還,節物凜可驚。
哀歌撫長鋏,獨夜羞短檠。
念營堂上巢,愧爾飛冥冥。
斜日明官柳,飛紅綴客衣。
隔林鶯對語,掠水燕爭飛。
野飲聊排悶,羈懷得解圍。
言歸歸未可,今昨兩俱非。
他生與我有微因,來見防家最后身。
共住世間均是夢,未因心境不如人。
浮云屢見本無跡,乂路多岐莫問津。
此夜窮愁走南北,更誰隨馬踏埃塵。
青松在庭檻,乃受眾目憐。念彼歲寒枝,肯爭桃李妍。不如臥澗壑,歲久霜雪前。
尹侯東州英,炯若珠在淵。避地走南荒,因循留瘴煙。歸來懷玉山,草草屋數椽。
深居絕萬慮,讀書欲忘年。偶出到城市,頗厭塵囂煎。搜腸出妙語,贈我以長篇。
行潦被注挹,朽木煩雕鐫。紛紛車馬間,孰能知子賢。別歸值短晷,肯復更留連。
我老百事廢,鈍馬難加鞭。清霜粲屋瓦,白云常在天。悵望子所居,欲去無夤緣。
平明渡西江,西山正崔嵬。中流欲浪作,細雨隨風回。
促櫂赴前浦,頗為風雨催。寒沙引細路,人家山半隈。
密雨蔭修竹,久旱無莓苔。晚入翠微寺,諸峰環抱來。
其西洪崖居,百代所仰懷。何年蛟龍怒,更擊深山開。
懸瀑瀉洪井,噴噫藏風雷。客行少休息,暫此得徘徊。
城中二三老,咫尺不得陪。豈無陵風翰,邀致山中臺。
澗水清且寒,可以當余杯。獨來不敢久,恐為神物猜。
王人長年閑,柴戶終日閉。
雖云伴我懶,常有跋扈志。
端如在籠鶴,又若伏櫪驥。
舉首望道路,久欲從此逝。
恨無陸探微,寫此師子戲。
如何尚搖尾,更作求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