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張守韻四首 其四
泣懷三獻玉,廉拒四知金。
勢利焚和猛,詩書汲古深。
貴無長得意,閑有自由心。
岣嶁丹砂在,盟寒儻可尋。
泣懷三獻玉,廉拒四知金。
勢利焚和猛,詩書汲古深。
貴無長得意,閑有自由心。
岣嶁丹砂在,盟寒儻可尋。
心懷像卞和三次獻玉那樣的悲憤,廉潔得像楊震拒絕四知金一樣。權勢利益的誘惑像烈火般猛烈,而鉆研詩書汲取古人智慧卻能深入。富貴不會長久得意,清閑卻能擁有自由的心。岣嶁山的丹砂還在,倘若盟誓未改或許還能去探尋。
三獻玉:指卞和三次向楚王獻和氏璧,被砍去雙腳,后終得認可,比喻懷才不遇或忠心得不到理解。
四知金:東漢楊震任東萊太守時,王密夜晚懷金十斤贈給他,說“暮夜無知者”,楊震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拒絕,體現廉潔。
焚和:“和”可指和諧、平和,“焚和”表示被權勢利益破壞了平和。
汲古:汲取古代知識。
岣嶁:山名,傳說有丹砂。
盟寒:盟誓未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追名逐利的風氣,詩人或許在仕途上遭遇不順,從而通過此詩表達自己堅守廉潔、淡泊名利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追求,突出其對廉潔和精神自由的重視。它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運用典故表達情感的技巧,體現了傳統文人的高尚品格和精神境界。
吾屋雖諠卑,頗不甚蕪穢。
置席屋中間,坐臥群書內。
橫風吹急雨,入屋灑我背。
展卷殊未知,心與古人會。
有客自外來,笑我苦癡昧。
且問何為爾,我初尚不對。
強我不得已,起答客亦退。
聊復得此心,霑濕安足悔。
誰??長松制作勤,輕煤勻膩雜蘭薰。
中疑玄石無纖翳,外若靈犀有密紋。
溪石乍研浮紫翠,蜀牋試寫落煙云。
會將點畫傳青簡,千古忠邪為爾分。
入眼林巒皆可意,不憚間關千里至。
白云隨步入危梯,前時想像今真是。
千巖萬壑誠瑰杰,小草微花亦精致。
更隨虎跡訪幽深,恐有秦人來避地。
三十年來解榻賓,今朝重喜奉陳蕃。
松筠雅操寒逾勁,膠漆深情老益敦。
槐位已慚同致主,棠陰還許繼為藩。
古今此會應難得,醉飲休辭罄綠尊。
教子生前貴,休官物外榮。
去家金節重,開戶玉棺輕。
江水元如舊,松林長未成。
祗應山鳥恨,長向垅頭鳴。
池邊喜逐彩旗行,初夏亭臺照水明。
筠籜乍開春后綠,林稍長帶雨來聲。
新荷獵獵香風遠,深洞沈沈晝景清。
珍重相君憂國意,宴游終亦念農耕。
祖祭連馳道,宸儀出殯宮。
旌旛縈曉露,笳鼓咽悲風。
雨泣千官送,云奔萬國同。
丹心隨籠水,先到裕陵東。
摩詰傳遺跡,家藏久自奇。
高人不復見,絕藝更誰師。
水石生寒早,煙云結雨遲。
筆端窮造化,聊可敵君詩。
卜居俯澗瀍,開軒面嵩洛。
迥占西都勝,高據北邙腳。
千門凝紫煙,群峰參碧落。
神臯勢回抱,天闕誰開鑿。
朝陽麗金碧,半空橫殿閣。
灘聲夜潺湲,云氣暮慘錯。
春花敷爛錦,夏木成翠幄。
三川披畫圖,八極開綷幕。
曾無登涉勤,坐享仁智樂。
主人富才識,大隠當城郭。
早解郡印還,勇脫官檢縛。
清心對萬景,真趣絕外鑠。
可笑學神僊,妄意向寥廓。
疊鼓翻波汴流響,雙旌照地秋日晴。
蘭陵使君下齋舸,都門送客冠蓋傾。
使君去從金馬署,顏朱發漆意氣橫。
十年待詔困囊粟,千騎乞得專名城。
城居雖小地迺大,物眾力薄俗喜爭。
惠窮遷暴各有術,從來治者難其平。
使君才勇固自許,一州詎足煩神明。
從容談笑期月爾,坐聽道路傳能聲。
教行民服已無事,乘時豫樂與眾并。
惠山荊溪兩秀絕,丹轂畫隼當春行。
還有歌詩寫高興,賓客誰許從唱賡。
數萼初含雪,孤清畫本難。
有香終是別,雖瘦亦勝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吹殘。
山繞湖堂寺繞山,平生愿向此中閑。
青云白水相浮蕩,野客高僧獨往還。
少年自嫌軒冕累,因循將恐鬢須斑。
南漪最是逍遙地,且挹清波濯愧顏。
香艷憐渠好,無端雜芰窠。
向來因藕斷,特地見絲多。
實有終成的,露搖爭奈何。
深房蓮底味,心里苦相和。
榮名雅望退休閑,聲譽清高已納冠。
匡國多方開五老,齊名有道列雙桓。
耆英后會成威烈,相貌前圖壯世寒。
吾道欲如公道立,百年藻鑒動人看。
牡丹開蜀圃,盈尺莫如今。
妍麗色殊眾,栽培功信深。
矜夸傳萬里,圖寫費千金。
難就朱欄賞,徒搖遠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