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三憶三首 其一
憶我山中竹,
長身立崖谷。
勢重且搶頭,
誰歟搖蔌蔌。
憶我山中竹,
長身立崖谷。
勢重且搶頭,
誰歟搖蔌蔌。
回憶起我山中的竹子,修長的身姿挺立在懸崖深谷。它氣勢凝重且昂首向上,是誰能讓它搖曳作響呢?
搶頭:昂首,形容竹子挺拔向上。
歟:語氣詞,表疑問。
蔌蔌:象聲詞,這里形容竹子被風吹動的聲音。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一個相對清幽的環境,看到山中竹子的姿態,引發了內心的感慨,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自己的心境和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借山中竹子贊美堅韌獨立的品格。其特點是托物言志,以簡潔語言塑造形象。在文學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美好品格的追求。
護雨烘晴,紫云縹緲來深院。晚寒誰見。紅杏梢頭怨。
絕代佳人。萬里沈香殿。光風轉。夢馀千片。猶恨相逢淺。
萬樹夭桃百囀鶯,意中別有最傾城。
神樓縷緲身難到,心地空靈目已成。
水月鏡花偏可戀,農香人影總多情。
掃除倚翠偎紅念,消受相思過一生。
草鋪橫野六七里,
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
不脫蓑衣臥月明。
檐星高永夜,城霧豁微風。
避濕枝爭鵲,迎暄草趯螽。
莫愁泥滑滑,漸覺日曈曈。
最喜褰帷處,山光四望同。
自古御行用眾難,
況圖深入冒多艱。
五百萬人存者幾,
淮南白骨委如山。
悲天為抱熱心腸,友累親連卻可傷。
取義惟胡堪作則,偷生有某尚排場。
儻教來日存家祭,不用虛名譽國殤。
慷慨早歸燕趙士,于今弩末盡羔羊。
離離原上花,灼灼開新枝。采之簪滿頭,誠可媚芳姿。
紛紛誰家子,競取爭妍奇。我欲往效之,濡露恐沾衣。
衣沾固足惜,妍奇將安為。妾有朱絲弦,少小解拈弄。
所惜知音難,深藏不輕用。持以事夫君,和鳴奏鸞鳳。
君心不余諒,顧謂作哇哄。竽瑟古難投,良用自慚恐。
盈盈道傍花,采采足人悅。芬芬曲徑蘭,寂寂無人擷。
品質豈不殊,托根有懸絕。安得尋幽人,巖隈當見掇。
金戈鐵馬共秋聲,釃酒鐙前劍欲鳴。
人自寂寥灘黯淡,疏星殘月遠山明。
翻階紅藥。尚作意弄晴,雕欄西角。金谷春迷,蕪城天遠,都把俊游拋卻。悶思去年花發,愁惹今年花落。燕飛盡,問悠悠何處,橋邊朱雀。
疏箔還更啟,閑拂暗塵,夢短憑誰覺。蠟淚黏螢,衣香化蝶,不記那回行樂。舊歡斷魂人往,新侶探芳人約。賞心事,又從頭聽取,柔奴弦索。
紅衣新熟橘,白首老書生。
解渴閑呼酒,思家厭說兵。
海天風鼓浪,平野月臨營。
遙憶黃河北,霜寒古趙城。
我本耕田夫,戴笠湘山曲。飯稻羹河魚,江鄉習淳俗。
自從官長安,冠冕苦拘束。疏懶棄蘋蓑,奔忙逐華轂。
回望舊家山,林煙隔空谷。秋雨稼云黃,春風秧水綠。
間闊兒時事,神馳渺幽獨。此行出都門,沿途紛菽粟。
惟少紅蓮稻,難夸農足谷。有如聽箏琶,尚未聆豪竹。
何意過松林,佳境豁心目。香葉舞翩翩,疏花散芬馥。
粒重欲垂頭,泥深猶沒足。行將筑高廩,秋成欣鼓腹。
吾儕牛馬走,糊口營饘粥。常臨乞米書,強竊代耕祿。
鉛槧果何功,風塵徒逐逐。何時十畝間,穩古三間屋。
稼圃日瀟灑,農書夜披讀。言師苦縣師,知足可無辱。
一重山了一重云,
行盡天涯轉苦辛。
驀劄歸來屋里坐,
落花啼鳥一般春。
幾度吟成欲寄君,鄉園竹馬舊同群。
文章知己童以老,離亂關情合又分。
花有半旬含宿雨,月無終夜隔重云。
酒兵攻破愁城后,共擬詩壇擅一軍。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
別離何遽,忍唱陽關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
愁無據。寒蟬鳴處,回首斜陽暮。
樓前花放下樓行,態自矜嚴體自輕。
語出眉梢須領會,波生眼角定聰明。
羅襦難掩肌香透,紈扇猶緣臉暈擎。
越近中年人越艷,半關風韻半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