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定陳兵憲惟平邀同黃大參士弘飲團練營之南堂
憲府高臨粵徼隅,新披戎莽握兵符。
風云西引湘山出,樓櫓南看漢柱孤。
夾帳三千猶組練,畫田百萬盡氍毹。
軍麾最是衣冠地,更向尊前挽繡弧。
憲府高臨粵徼隅,新披戎莽握兵符。
風云西引湘山出,樓櫓南看漢柱孤。
夾帳三千猶組練,畫田百萬盡氍毹。
軍麾最是衣冠地,更向尊前挽繡弧。
陳兵憲的官府高高地坐落在廣東邊境角落,他新開辟荒蠻之地手握兵權。西邊風云涌動好似引出了湘山,向南望去樓船與漢代的銅柱顯得孤高。營帳旁三千士兵整齊如白色絲絹,百萬畝屯田如同華麗的毛毯。軍中帥帳是最有文化氣息之地,他還在酒席前挽起雕花的弓。
此詩應創作于作者受陳兵憲邀請在團練營南堂飲酒之時。當時廣東邊境可能存在一定軍事防御需求,陳兵憲負責軍事事務,積極治理邊防,開辟荒蠻,訓練軍隊,屯田養兵。作者在這樣的背景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陳兵憲的軍事功績和治軍能力。其特點是場面描寫宏大,氣勢雄渾。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為研究當時邊境軍事情況和文人對軍事的態度提供了資料。
蒲帆十幅。飛破秋江綠。天際彩虹千丈,闌干外、瀉寒玉。
一雨收殘溽。云山開畫軸。試問故人何處,青樓在畫橋北。
千古高風在,薰人姓字香。
齊驅神合券,相對日生光。
信義鐫金石,彝倫刻肝腸。
有心當愧死,世態日炎涼。
既別曉莊曉,空經紅樹紅。千山歸舊夢,萬里又春風。曾擬移家去,同為失路窮。磯頭擊塵鼓,一曲大江東。
世事真難說,滄桑感慨馀。二年別吾土,萬里盡荒墟。山曠號狼虎,鐘疏擊太虛。我慚江海外,終日苦翻書。
陶公依五柳,不是舊淵明。偃息非吾志,文章亦自輕。荷鋤推爭浪,焦舌喻新程。我有無窮意,因風此寄聲。
浪頭卷白去無垠,山面鋪青一色勻。
氣象清雄無處比,情懷局促此中伸。
攲危釣艇唯堪望,倉猝商帆不用嗔。
顧我遽來非自任,也知牽制為官身。
諸公名姓榜朝堂,賞格初行事可傷。
紫氣黃旗行已矣,繡裳丹扆轉荒唐。
空多勸表傳三讓,只少頒書草十行。
捋虎批龍等閑事,倚天劍氣老铘將。
暗云障曉窗,急雨奔泉注。
衢巷倏成川,馬牛爭蹇步。
陰霧瀰遠天,亭午常疑暮。
欹棟醉欲傾,頹垣平可渡。
雛雀失巢檐,濕螢依草住。
市民愁露居,鄉農苦徵賦。
圣主正憂勤,天心似余怒。
厥咎有攸司,衰庸敢自恕。
五柞深宮夜乞靈,
冰函瑤笈費丁寧。
穆王池上西王母,
又控青鸞下漢廷。
落紅滿地春將半,細雨斜風玉零亂。槿籬蘿屋兩三枝,翠袖低垂白石爛。
太液池邊萬歲山,上林幾許非人間。掖垣埤闥春陰里,記得題詩晚直閒。
春風淡蕩湘中林,桃紅李白春光深。林隅菉竹密如櫛,羅綺不到蘼蕪侵。
羲和南馭西風蚤,勁節青青老還好。君看舊日競春芳,不及湘林路傍草。
南極生光映德輝,我公應運享遐齡。
算年適合蓍龜數,鑒貌還如松鶴形。
會可香山追老白,圖堪耆社入丹青。
萸觴好作堯觴祝,菊酒堪為壽酒馨。
屈指明秋周甲子,承顏晚歲喜男丁。
斯文有幸斯人在,長使我儕奉典型。
小航時過越溪頭,當日吳宮事可求。西子冶容來作餌,伍員忠憤反為讎。雖無別館虹蜺帶,但有荒臺麋鹿游。高望太湖千萬頃,夕陽依舊水東流。
窮冬未見六花飄,春意微微動柳梢。千丈龍形蟠暮嶺,一條虹影落溪橋。閶門飛跨何清泚,茂苑繁雄未寂寥。切幸早歸頻出郭,西山隱客不須招。
因省先塋到故都,不妨閒步問耕夫。水云蒼莽遙連洞,田野低洼稍近湖。秋熟幾家收橘柚,日生眾口藉菰蒲。今朝偶得西華稻,僧飯年年出玉腴。
道出橫塘跨石梁,塘南塘北稻花香。風吹舴艋輕如駛,日照浮圖峻若翔。遠岸漁樵三兩兩,近村鵝鴨一行行。回頭卻指城南路,云屋朱樓氣郁蒼。
寒林已見早梅芳,盡日臨流野興長。門外牛羊人自得,籬邊雞犬盜誰防。三江夜色滄浪白,千里秋香?稏黃。借問船中何所有,橙齏鱸鲙酒先嘗。
舟行如葉泛長川,解水吳兒力可全。風急輒先千浪破,岸攲能把一?牽。湖沈日影山頭畫,云漏天光雨足懸。試向中流東北望,城南寶塔在門前。
告老清朝分自安,從今榮悴不相關。有愁方見田家樂,無事才知釣叟閒。世故要看終始后,人生未免是非間。婦墳更在公塋側,一舸夷猶遂往還。
誰何不欲蚤忘機,今已高年古亦稀。翠柳陰中黃鳥過,青山影里白鷗飛。新春已到無高下,故里重過有是非。人意不如毛羽意,聲聲猶道不如歸。
不釘桃符,不懸艾虎。
駕鐵牛機,擊涂毒鼓。
千妖百怪盡潛蹤,靈鷲峰高日卓午。
門外小瓜皮,橋外垂楊樹。
樹上流鶯昵煞人,慣學阿侯語。
妾是莫愁儂,君是無愁主。
好個銷魂白下門,恰貯儂和汝。
風塘菱荇散,魚鳥自相親。
天怒驅神物,途危息老身。
所聞歸夜梵,不寐達明晨。
復見東窗里,前身自在人。
五經為笥腹便便,千佛名高此作緣。
貴仕直堪梅和鼎,貧交猥為酒供錢。
連章秋月雁回翅,貯袖天香龍吐涎。
舊話新情如覿面,同年真是我同年。
避卻塵囂,天付與、煙霞清福。消遣是、輕衫蒲褐,閑懷遠矚。
雨后秧針臨水插,陰深夏木環溪綠。把吟鞭、揮向晚涼時,閑驅犢。
宦夢醒,世情熟。云隱岫,書藏塾。愛淵明千載,清風遙續。
高唱新詞誰與和,月中便好吹橫竹。聽飛泉、滾滾秸槔聲,如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