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學憲舜舉參藩山西三首 其三
行操筆橐事櫜鞬,西使聲華六傳前。
飛挽獨懸秦障塞,封疆猶畫晉山川。
迎營句注能千里,忽厭承明已幾年。
嚴助召還堪計日,侍臣如雨在甘泉。
行操筆橐事櫜鞬,西使聲華六傳前。
飛挽獨懸秦障塞,封疆猶畫晉山川。
迎營句注能千里,忽厭承明已幾年。
嚴助召還堪計日,侍臣如雨在甘泉。
你帶著筆袋又佩著弓箭袋去任職,西去出使的聲名遠在六傳之前就已遠揚。你獨自負責秦地邊塞的糧草運輸,所管轄的疆界還是那古老的晉國山川。到句注山迎接你的隊伍綿延千里,不知不覺你已厭倦在朝廷任職多年。嚴助被召回朝廷的日子指日可待,侍從之臣多得像雨一樣聚集在甘泉宮。
筆橐(tuó):裝筆的袋子,指文官的服飾。
櫜鞬(gāo jiàn):藏箭和弓的器具,這里指武將的裝備。
飛挽:快速運送糧草。
秦障塞:秦地的邊塞。
句注:山名,在今山西代縣北。
承明:承明廬,漢代皇帝侍臣值宿所居之處,后泛指朝廷。
嚴助:西漢辭賦家,曾被漢武帝征召入朝廷。
甘泉:甘泉宮,漢代皇帝的行宮。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郭學憲即將前往山西任職,詩人可能是其友人,為表達送別之情和對其的期許而創作此詩。當時的社會環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朝廷注重地方治理和邊防事務。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郭學憲前往山西任職,突出了他的才能和重要職責。其特點在于意象豐富、意境開闊,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反映了當時送別詩的創作風格和文人之間的情誼。
冷暖陰晴,做弄得、年光都別。乍樹外、晚霞低映,輕雷未歇。寂寂房櫳涼似水,夕陰一片生梧葉。又黃昏近也掩重門,情悽切。
檐外滴,聲初絕。風竹韻,遙相接。漸星星螢火,高低飛越。青草池塘新水足,坐聽兩岸蛙聲聒。問恁般叫噪為官私,情難說。
我昔客吳會,歲星直降婁。乃多素心人,晨夕更唱酬。
物外得衍師,似是支遁儔。同鄉或同歸,此外非所求。
人生靡定止,飄蕩如轉蓬。萬事了不齊,疇能詰化工。
寧知揚子云,乃愧楚兩龔。天運有代謝,倚伏恒不同。
委愿隨所遇,胡為計窮通。用舍固有命,勖哉慎所從。
久聞政績最淮淝,鄮嶺循良親見之。
梓里尚遺前日愛,棠陰還長舊年枝。
釣璜方兆非熊卜,曳杖俄興梁木悲。
千里佳城空望斷,他時歸哭峴山碑。
秋水菱塘路,平蕪萬里情。
片云晴亦雨,缺月冷還明。
樵唱林端迥,漁炊竹里清。
前村齊拍手,弟妹遠相迎。
清晨出郭更登臺,不見馀春只么回。
桑葉露枝蠶向老,菜花成莢蝶猶來。
高疇新雨足,布谷喚春耕。
千畝回村綠,三家結舍平。
犢肥田豎喜,鳥起草人醒。
惟有田翁樂,悠然候歲成。
蕭蕭阿蘭若,桑苧有故家。
佛屋倚高寒,僧蹊抱攲斜。
殷勤泉上客,流落瘴海涯。
蜑酒壓梨楂,蠻烹啖蛙蛇。
光潔鏡一奩,照影空自嗟。
老僧薦茗粥,芳鮮凝露華。
驅除鼻中雷,掃盡眼界花。
飄飄思凌云,攝身上蒼霞。
長松喬木倚空斜,
六六峰前帝子家。
此日接歡喜,壺觴擁似泉。
諸公詞落落,十日雨綿綿。
寒菜兼魚味,新禾得酒錢。
不宜問歸路,泥濘隔前川。
婁江云色黯芊眠,知道王家玉不全。七尺并埋千卷去,的應天上勝頑仙。
休論騎馬與衣朱,一領襕衫未破除。欲向文君探舊草,可憐強半制科書。
耳邊猶似嘆高山,忽斷飄風去不還。君到夜臺無李白,也堪惆悵憶人間。
圍棋詩酒黯然收,便好風光懶去游。若向菜蔬新算過,可能無淚滴心頭。
催人出門雞亂啼,
送人離別水東西。
挽水西流想無法,
從今不養五更雞。
何物堪為壽,蟠桃照海涯。
栽培煩阿母,護守倩神荼。
夏果收蕡實,春林炫纈花。
等閑開結里,塵世幾河沙。
東南立馬陣云寒,楊柳春風解玉鞍。半壁山河行奠定,不妨閑向晚涼看。
刷馬江洲意氣豪,中原戰罷脫征袍。柳花黃撲桃花紫,看蹴春流起怒濤。
閑寫丹青定自憐,一州斗大當凌煙。千金市駿空相惜,如此英雄負少年。
攀條還共感遺芬,難挽天河洗戰云。汗馬無功桑海變,題詩人是故將軍。
楝花品列眾香中,
我笑前人太不公。
二十四番絕以此,
也應羞愧對春風。
北風吹沙地欲裂,
繞樹寒鴉驚落葉。
閉門醉臥客不來,
窗外飛霜白如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