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花二首 其一
楝花品列眾香中,
我笑前人太不公。
二十四番絕以此,
也應羞愧對春風。
楝花品列眾香中,
我笑前人太不公。
二十四番絕以此,
也應羞愧對春風。
楝花位列在眾多香花之中,我嘲笑前人太不公平。二十四番花信風以它為終結,它也應該羞愧地面對春風。
楝花:楝樹的花。
二十四番:即二十四番花信風,從小寒到谷雨共八個節氣,一百二十日,每五日為一候,計二十四候,每候應一種花信。楝花是最后一番花信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詩人看到楝花,想到前人對楝花地位的評判,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批判前人對楝花地位評判不公。其特點是語言直白,情感鮮明。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視角和敢于質疑的精神。
白日登高不掩扉,從教塔影送斜暉。入門遇得英靈子,卻怪山僧緩緩歸。
泥滑滑,泥滑滑,脫了繡鞋脫羅襪。前營上馬忙起行,后隊搭駝疾催發。行來數里日已低,北望燕京在天末。朝來傳令更可怪,落后行遲都砍殺。
飄零天不管,斷紅浪跡,看取兩眉秋。朔風凄鬢影,一桁簾衣,似水漾銀鉤。柔腸自怯,倚倦笛、欲訴還休。將向時、蝶恩鶯怨,悄倩淚痕收。歡游。云簾香膩,月榭燈昏酣,盡平生禁受。爭奈自、明朝須去,今夕難留。匆匆聚散成哀樂,引翠觴、拚卻扶頭。流戀處,遙更催徹雞籌。
東去春潮到驛門,半江風雨近黃昏。自來知己難為別,不是殷勤戀酒樽。
乞食歸來坐暝鴉,譚經每到白牛車。東風柳絮吹晴雪,猶想天宮酌寶花。
一鳥翔天中,毛羽何奇哉。謂從萬里昆崙道,遙指三山碧海隈。須臾靈駕何繽紛,鳳管鸞簫翕可聞。正逢結實千年日,共馭為章五色云。五色云中振羽裳,千年樹畔赴霞觴。玉闕金臺相照曜,天文海色共青蒼。其中燕喜何沖融,其上龍光正郁蔥。曾勞八駿陪瑤水,偶值群仙朝碧空。霓旌翠蓋駐天門,紫閣瓊宮絕世喧。靈妃前獻南星壽,玉女旁開北斗尊。已經人世幾春秋,鶴舞龍吟尚未休。青青桂樹金波濕,灼灼扶桑紫氣流。忽而來兮倏而歸,還于海上拂云衣。朝從東極乘初日,夕息西山憩落暉。遨游八極信悠哉,下見江河萬古來。還將此日蟠桃宴,永作夫君壽祝杯。
更煩橫鐵笛,吹與眾山聽。更于何處覓桃源,此地端疑小洞天。
帝念可渠惟慎庸,谫才承乏赴追鋒。六年鞅掌重瞻袞,千載休光叨攺容。敷奏兼垂明試意,都俞莫罄對揚悰。從今捐糜尋常事,蹇蹇猶虞歉靖共。
紅柑玉手擘初嘗,齼齒微酸蹙黛長。非為夜闌消酒渴,夢回贏得枕前香。
予幼好騏驥,萬里思橫行。白起不辱君,忠君愛其名。弓燥而手柔,秋天獵秦城。信行直如弦,賢豪不我輕。后騎甘泉宮,前軍細柳營。風飄大胡笳,嗚嗚如龍鳴。
勸子早歸去,明朝還早來。小齋無別榻,仄徑恐飛埃。尚憶前年夜,談詩曙色催。炭爐茶屢沸,微露菊初開。
勝集張名樂,華軒有艷聞。別成單赴節,五合總流文。柳折全披怨,梅飄半落芬。始知揚妙曲,一奏可停云。
堂堂淮陰侯,夫豈噲等伍。放翁評此本,可作蘭亭祖。
秋色蕭蕭檜柏林,低回轉自覺情深。出門何處無風雨,一望平原自古今。猿嘯野云山谷暗,魚吹海氣日華陰。楚騷搖落堪同賦,痛飲方知思不禁。
黃鸝日日囀高枝,正是天涯傾蓋時。風約露荷香淡淡,月窺檐樹影離離。千秋重見南池宴,永夜頻傳北海卮。解卻蘭舟相借問,西山寧負白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