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臺上憶吹簫 閏六月七日為牛女作懊惱詞
翠鵲橋虛,珠匏路杳,懊儂情思無憀。奈粉河一望,靈匹難招。寄語天邊織室,雙鴛杵、纖指休拋。停梭怨,金徒箭永,青女妝遙。
迢迢。常時此夜,正微褰麝?,小駕龍軺。記衣香鬢影,髣髴今宵。屈指經年離別,依然又、淚滴紅綃。差喜是,涼秋不遠,準備魂消。
翠鵲橋虛,珠匏路杳,懊儂情思無憀。奈粉河一望,靈匹難招。寄語天邊織室,雙鴛杵、纖指休拋。停梭怨,金徒箭永,青女妝遙。
迢迢。常時此夜,正微褰麝?,小駕龍軺。記衣香鬢影,髣髴今宵。屈指經年離別,依然又、淚滴紅綃。差喜是,涼秋不遠,準備魂消。
翠色的鵲橋虛無縹緲,珍珠綴成的匏瓜路徑杳遠難尋,懊惱的情思無處排遣。怎奈望穿銀河,也難將這對神仙伴侶召喚。想對天邊織女的織室說:那雙鴛圖案的搗杵,纖纖玉指莫要拋卻。停下梭子的怨恨里,漏壺的箭刻顯得如此漫長,霜神青女的妝扮也仿佛遙不可及。 迢遙啊!往年的今夜,正微微撩起麝香熏過的帳子,駕著小龍車前來。記得那衣香鬢影的場景,與今夜的情形如此相似。屈指算來經年離別,如今依然又是淚水打濕了紅綃。稍感欣慰的是,涼爽的秋天已不遠,只待那時準備好魂銷腸斷。
翠鵲橋虛:指牛郎織女相會的鵲橋虛無不見。鵲橋,傳說七夕牛郎織女渡銀河相會,喜鵲為之搭橋。
珠匏路杳:匏(páo),葫蘆,此處指連接銀河的路徑;珠匏,以珠飾的匏瓜,代指仙路;杳,遙遠。
懊儂:吳方言,懊惱之意。
粉河:即銀河,因月色粉白而稱。
靈匹:指牛郎織女這對神仙伴侶。
織室:傳說中織女的織作場所。
雙鴛杵:刻有雙鴛圖案的搗衣杵,此處代指織女的織具。
金徒箭永:金徒,古代漏壺上的銅人;箭,漏箭,用于標記時間;永,漫長。
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麝?(chóu):即麝帳,用麝香熏過的帷帳。
龍軺(yáo):小龍車,指神仙所乘的輕車。
紅綃:紅色薄綢,此處指女子的手帕。
差喜:略感欣喜。
此詞為閏六月七日(近七夕)所作,借牛郎織女“經年離別”的神話,暗合人間常見的分離之痛。作者或因時節觸發對離別情事的感慨,以“懊惱詞”為名,直抒對長久分離的悵恨與對重逢的復雜期待。
全詞以牛郎織女傳說為引,由仙及人,將神話的永恒離別與人間的具體情思結合,上闋寫“懊惱”之因(相會難期),下闋憶“常時”之景與“今宵”之嘆,末以“涼秋不遠”稍作慰藉,情感層層遞進,含蓄深婉,是借古題抒今情的典型之作。
室,兩星上有離宮出。
繞室三雙有六星,下頭六個雷電形。
壘壁陳次十二星,十二兩頭大似升。
陣下分布羽林軍,四十五卒三為群。
壁西星多難論,子細歷歷看區分。
三粒黃金名鈇鉞,一顆真珠北落門。
門東八魁九個子,門西一宿天綱是。
電傍兩星土功吏,騰蛇室上二十二。
嗣宗才調竟誰儔,萬里云霄羨壯游。
珠海驪龍眠自抱,金臺駿骨坐相酬。
賦成御筆題黃絹,宴罷春花照玉溝。
聞說遼陽今用武,臨軒好為借前籌。
五色云中渡鵲橋,
九天露下浥星軺。
地窮朱鳥心猶壯,
程盡冥鵬意尚遙。
珠樹西將求碩果,
扶桑東去挹孤標。
不堪母念思方切,
欲報君恩愧未饒。
春山隱隱澹脩眉,
綽約豐姿映雪肌。
聲度曲中楊柳恨,
行移月下牡丹枝。
絕憐公子頻中酒,
況復蕭娘最愛詩。
別后驚魂殊不定,
可堪連夕雨絲絲。
元氣自子始,
入申為至清。
況在申中央,
其氣尤粹精。
金風冷颼颼,
玉寒露泠泠。
人間物莫當,
夜墮文昌星。
春明夢醒,便灑然、歸去非同秦贅。一幅輕帆,數聲槳、預遣風姨回避。場上魚龍,盤中窶藪,變滅聊相戲。生于憂患,古今大抵如是。
且去視膳堂邊,凝妝樓側,小拓燈龕地。書捧雙筇,宵伏案、強似吹簫吳市。稱體斑斕,等身圖藉,佳日花前醉。古人寂寞,也應夢我千里。
日日溪頭看好山
塵囂無一可相關
梅花未必能如我
花謝花開未得閒
平生三伏時,道路無行車。
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
今世褦襶子,觸熱到人家。
主人聞客來,顰蹙奈此何。
謂當起行去,安坐正跘跨。
所說無一急,?唅一何多。
疲瘠向之久,甫問君極那。
搖扇臂中疼,流汗正滂沱。
莫謂此小事,亦是人一瑕。
傳戒諸高朋,熱行宜見訶。
翠筱輕挑綠酒
紫芝閒對黃冠
半醉風回鐵笛
中宵冷露瑤壇
梅花歲歲憑君折,
折盡梅花第幾枝。
樹杪暮云看去遠,
江湖游鯉到來遲。
詩今點竄成千首,
路已經過熟九疑。
坐對惠連談往事,
夜來應夢草生池。
登高縱覽躡龍崗,
到此開懷萬慮忘。
勝地清游嫌日短,
芳辰雅會寄情長。
千林紅葉堪描畫,
三徑黃花可泛觴。
愧我才疏如襪線,
強承佳韻報詩囊。
心欲成灰眼欲枯,
真容無計變頭顱。
衰懷亦有榮褒望,
未識君王出獵無。
洶洶海內未能平,卻聽南天暫洗兵。廣廈新成真可喜,青山安穩對江城。
歸來萬卷載書船,正是安仁奉母年。難得人生安樂境,閒居暫賦亦陶然。
強項從知世所無,論才何可老菇蒲。西風消息微茫際,尚戀秋江尺半鱸。
我憶雙橋舊徑荒,巷南巷北接青楊。望衡日日扶藜過,此愿今生豈易償。
覺來氣宇澄,
開牖東林下。
缺月五更頭,
寒光皎清夜。
八旬有六老親年,杖國嬰兒在膝前。孝子身終須大耋,貧家養薄只荒田。諸孫酒饌爭擎案,三婦衣裙競上箋。乞取桃花向王母,更分長壽小銀錢。
麻姑白發七朝身,帶閏參差已九旬。門下三千釀酒客,堂前六十弄雛人。紛紛?鬌教扶手,一一酥醪要入唇。孩笑未知吾老大,萊妻少艾亦忘貧。
家貧謀食計元疏,日日妻孥作白魚。養志已成高尚士,娛親更著外家書。白頭多事惟調藥,青歲無才枉斷裾。漢代孫嵩吾得似,康寧有母百齡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