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山六題 其二 瑯琊溪
空山雪消溪水漲,游客渡溪橫古槎。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空山雪消溪水漲,游客渡溪橫古槎。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靈祠古木合,波飏大江??。
未作湘南雨,知為何處云。
苔痕澀珠履,草色妬羅裙。
妙鼓彤云瑟,羈臣不可聞。
(見明刻本《唐僧弘秀集》卷八、《古今禪藻集》卷四)
(按:《全唐詩》卷八一○收此詩,有闕文,今重錄。)
火氣上升煙,云氣叆叇云。
神龍吐津霧,飏埃坋人塵。
酒為放逸門,婬為生死源。
金銀生患重,邪命壞戒根。
(見同書卷七《失候部》)
獨有幽棲趣,能令俗網賒。
耕夫田作業,巢叟樹為家。
晚令柔殘黍,春園掃落花。
恝然乘興往,何必御云車?
離酺將促,遠就池臺。
酒隨歡至,花逐風來。
鶴歸波動,魚躍萍開。
人生所盛,何過樂哉。
道士頭側方,渾甚(張改作“身”)總著黃。
無心禮拜佛,恒貴天尊堂。
三教同一體,徒自[浪](朗)褒揚。
一被(項?!胺N”)霑賢圣,無弱[亦](赤)無強。
莫為分別相,師僧自設長。
同尊佛道教,凡?。?、戴校“俗”)送衣裳。
糧食逢醫藥,垂死續命湯。
敕取一生活,應報上天堂。
晦日登樓望,江山一半天。
愛網結心暗,貪癡背智明。
雖蒙慧炬照,愚昧猶自盲。
頑戇恒不覺,慧種未開萌。
自非慕高友,何得悟神英。
(見同書同卷《雜癡部》)
巖突金銀臺,登攀信美哉!
白林叢萬壑,珠綴結三臺。
應物盡標勝,冥心無去來。
{汞夆/金}明巾鐵柱,長欲助鹽梅。
迅烈驅黎瘴,委蛇陡翠微。
漢宮塵漠漠,隨社黍離離。
圣遠津稀問,蟾升樹亦輝。
晨昏童冠浴,夜靜士民嬉。
邊檄興師旅,秋深近阻饑。
仲由剛協力,曾點志同時。
倚曲酬歌去,宣尼正哂而。
此物天生人不知,陰陽真氣兌為離。
坎宮五世求名姓,認得黃芽作圣基。
我家在何處,結對(張改作“隊”)守先阿(戴?!敖Y草守山阿”、項校“結宇對山阿”)。
[院](??)側狐貍窟,門前烏鵲窠。
聞[鶯](應)便下種,聽雁即收禾。
悶遣奴吹笛,閑令如其唱歌。
如(鄭振鐸改“男”,項云通“兒”)即教誦賦,女即學調梭。
寄語天公道,寧能那我何。
西山日沒人獨歸,東江月明鶴孤[飛](非)。
秋風四起聲切切,邊心一聽淚[霏霏](非非)。
嵩岳靈泉搖玉羽,蓬丘仙霧下金衣。
自[憐](拎)流落煩歲暮,唯有悲涼人事非。(見伯二六八七卷)。
身是上陣兵,把刀被煞死。
你若不煞我,我還煞卻你。
兩既忽相逢,終須一個死。
死亦不須憂,生亦不須喜。
須入湼槃城,速離五濁地。
天心遣我生,地母收我子。
生死不由我,我是長流水。
壯年凡幾日?死去入士庵。
論情即今漢,各各悉癡?(項校作“憨”)。
唯緣二升米,是處即生食。
禮佛遙言之,彼角仍圖攤。
貪錢險不避,逐法易成難。
即今不如此,寧隨體上寒。
乍可無余仗(項謂應作“伏”,為“服”之音誤),愿得一身安。
無為日日悟,解脫朝朝喰(陳校作“餐”)。
死去天堂(堂)上,遣你斫額看。
鑿門初奉衛,伏節始臨戎。
振鱗方躍浪,騁翼正凌風。
未展六騎術,先虧一簣功。
防身不足智,狥命有余忠。
悲驂嘶向路,哀笳咽遠空。
凄涼大樹下,流悼滿深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