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渡黃河
靈槎萬里挾長風,浩蕩何源不可窮。
一脈混黃余太古,百川宗派亙天中。
云開岱色經秋碧,雨助濤聲入夜雄。
徑畫乾坤限南北,鄉關消息托賓鴻。
靈槎萬里挾長風,浩蕩何源不可窮。
一脈混黃余太古,百川宗派亙天中。
云開岱色經秋碧,雨助濤聲入夜雄。
徑畫乾坤限南北,鄉關消息托賓鴻。
如神槎般的船只萬里航行,挾帶著長風,黃河浩浩蕩蕩不知源頭在何處。它那混黃的水流保留著遠古的風貌,眾多支流貫穿天地之中。云霧散開,泰山的景色在秋意中顯得格外碧綠,秋雨助力,黃河濤聲在夜里更加雄渾。黃河劃分乾坤,界定南北,我只能托南歸的大雁傳遞故鄉的消息。
靈槎:神話中能乘往天河的木筏,這里指船。
混黃:指黃河水渾濁。
太古:遠古。
宗派:支流。
岱色:泰山的景色。
賓鴻:即大雁,因大雁秋來春去,如賓客一般,故稱。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立秋時節,詩人在渡黃河途中,面對黃河的雄渾壯闊之景,結合自身遠離家鄉的境遇,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渡黃河之景,表達對黃河的贊美和思鄉之情。其突出特點是氣勢雄渾,將寫景與抒情巧妙結合。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敏銳感知和情感的細膩表達。
犧尊將將,徂基自堂。
牲牷肥腯,鼓鐘喤喤。
肆予醴齊,椒馨飶香。
聿來歆顧,天祚永昌。
洛陽爭睹漢官儀,獨著羊裘理釣絲。莫道狂奴猶故態,富春山水是相知。
高臺巀嵲俯江湍,古木蒼厓清晝寒。千載山川猶物色,當時諸將枉登壇。
赤符久已定長安,只合歸來把釣竿。后人不讀樊英傳,肯信人間行路難。
畫堂宴敞集群芳,
侍女頻添寶鴨香。
茶鼎煙疏情話久,
滿欄花影正斜陽。
出繭修眉淡薄妝,
丁東環佩立西廂。
人間浪作新秋感,
銀闕瓊樓夜夜涼。
溪上漁郎占斷春,
一川碧浪映紅云。
問渠定是神仙否,
櫓去如飛語不聞。
紹運鐘陽九,興王撫半千。
斷鰲媧立極,翔鳳漢中天。
宵旰三星紀,希夷十閏年。
聲容彌宇宙,浯石不勝鐫。
漫笑著根無地,生憎弄蕊因春。
梅花已覺是高人。更比梅花清峻。
愁入瑤花歲晚,寒生緹暮宵分。
一生原不識紅塵。寂寞從他笑哂。
寂守空帷鬢已秋,巴猿聲惹半生愁。驚看鵠立千尋壁,尤喜鵬騫百尺樓。憔悴已經甘雨潤,榮華直向暮年收。蒼旻有意酬馀澤,琴鶴堂前引杖鳩。
久拚茶蓼幾回嘗,溫語俄驚自上方。一片丹心同火玉,千秋勁節傲冰霜。寧辭夜斷騶人杼,遂爾名成宓子堂。即日隨車饒雨露,由來飲水識源長。
腸斷藁砧老更悲,直從萬古奠坤維。歲寒獨許蒼松秀,花滿欣瞻玉樹奇。慷慨存孤真氣概,從容成事勝須眉。表閭立楔非言報,取次龍函煥母儀。
阻卻齊眉一世盟,而今才得破愁城。御輿潘岳情何極?飛舄王喬政有聲。閨閣節如持漢節,郎官清似筑懷清。關西夫子流風在,怪得雙難此日并。
西風瘦影錮長門,
一片寒砧欲斷魂。
聞道貴人曾賜死,
始知憔悴是君恩。
怪石頹云勢不平,
西風卷出大江聲。
漁郎醉臥蘆花里,
笑指何人觸浪行。
三峨直上片云飛,
飛過匡廬惹住衣。
我亦朱轓暫容與,
山南山北判清輝。
群胡競作天魔舞,?利天宮下兵雨。
空山月黑翁仲語,欲滅皇風掃三古。
滿目女媧摶土人,濛濛夢入蟪蛄春。
直甘大地作布施,何惜恒河沙等身?
是何世界今頓遇,一切法消偈四句。
相期出挽陽九厄,日輪天轉黃人氣。
秘甚先天學,誰傳陸士龍。
上方留自近,天豈不相容。
契托君家厚,情惟我輩鐘。
慇勤訓猶子,他日使追蹤。
頭顱碎擲哭瀏陽,
一鳳而今剩楚狂。
龜手正需洴澼藥,
語君珍重百金方。
戰鼙驚倒白頭翁,慨想青衿舊日風。
或厭三場爭小技,孰知一目網群雄。
齏鹽此地涵濡久,藻鑒他時賞拔公。
松老槐顛異疇昔,定應窮極道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