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紹興煥文閣 其二
三峨直上片云飛,
飛過匡廬惹住衣。
我亦朱轓暫容與,
山南山北判清輝。
三峨直上片云飛,
飛過匡廬惹住衣。
我亦朱轓暫容與,
山南山北判清輝。
三峨山高聳入云,一片云飛起,飛過廬山時仿佛被廬山留住了衣裳。我也乘著朱轓車暫時在這里悠閑自在,山南山北劃分出清晰的光輝。
三峨:指三峨山。
匡廬:即廬山。
朱轓:古代高官所乘的車,這里代指詩人自己。
容與:悠閑自在的樣子。
判:劃分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推測詩人在紹興任職或游覽時,看到三峨山、廬山等美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自然美景,突出特點是意境開闊、語言生動。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感知。
村店事事無,秋熱夜夜至。一雙好竹床,無人將去睡。
風流太守。未春先試回春手。天寒修竹斜陽后。翠袖中間,忽有人紅袖。天香國色濃如酒。且教青女休僝僽。梅花元是群花首。細細商量,只怕梅花瘦。
客舍仍栽竹,殷勤憶故園。亂枝交窄徑,輕筱拂卑垣。曙色煙凝幾,秋聲月在門。殺青編汗簡,浮碧注山尊。斸筍供春祀,行庖具夕飧。高人頻駐屐,俗士竟回轅。雖與山林遠,終無市井喧。晉賢名未泯,唐逸興猶存。彷佛龜山路,依稀雁蕩村。南歸遂幽息,投老更何論。
穩送歸帆向錦江,西湖能負白鷗雙。書中久已知梁鵠,床下時曾拜老龐。封還畫省文章印,盛取玉堂云霧窗。榮祿鄉中會耆舊,開筵應釀酒盈缸。
習家池館枕城隅,客自高陽舊酒徒。興劇尊前傾白墮,情牽天上待黃姑。登壇旗鼓誰先后,閱世浮沈定有無。越水巴山增別緒,不堪清夜唱驪駒。
日暮倦趨山市遠,解衣聊復憩巖阿。云迷險道藤穿石,水落懸崖草亂坡。木客下時人跡少,鷓鴣啼處客愁多。向南言語憑誰辯,莫問蠻方事若何。
桐林老子俗情無,覽勝探奇不覺晡。幸爾清溪好明月,如行四十里冰壺。一溪徑險仆夫劬,三酌油油醉筍輿。隔岸火焱三四點,不知誰照夜灘魚。五更一霎清明雨,曉霧梨花夢白云。半嶺肩輿猶兀兀,一杯卯酒尚曛曛。大小萬竹望不見,上下牢巖過若飛。紅綴舞衣山躑躅,白裁玉版野薔薇。石鏡當年始發祥,皎如秋月弄寒光。山川精彩無人識,付與樵夫敲斲傷。
錢谷元非吾分外,握算亦能助太平。學術多君非口耳,此行認取舊書生。
幾日西風續續吹,晝眠無事夢回遲。強開倦眼宜澆荈,久閉孤懷稱苦辭。寒牖山來供雪意,空園葉落斫霜枝。于今節換無多感,祇是床前戲袞師。
百里歌聲奏管弦,三臺馳疏達甘泉。椿萱日永高堂上,桃李云蒸大邑前。燦爛冠裳龍闕下,飛揚綸綍鳳池傳。中朝屈指思良驥,極目黃金照海瀍。
建溪粒粟芽,中山千日醇。除憂與破睡,二物可策勛。滿堂風月佳,足慰閑散人。平湖深且綠,況乃清無塵。定盟得高友,共守寂寞濱。執禮雖雅道,拘拘誠苦辛。破帽與短衣,且用完吾身。危機陷富貴,不如安賤貧。成虧亦何有,抱樸皆天真。收斂貴深密,用舍隨詘伸。開簾對青山,朝夕煙光新。閉息觀其生,階篁綠初勻。
多難不須日嘆嗟,男兒身到即為家。階前一片雪融處,饒我春深復種瓜。
盜蹠橫行回屢空,便疑天道總非公。先將持戒為功德,因果方期不昧中。
山程遙。水程遙。柳色青青懶過橋。替人魂也銷。風無聊。雨無聊。別后啼痕枕上潮。誰憐風雨宵。
撤幕愁歸燕,頹垣警睡尨。魚聲飛玉署,花夢破璚窗。紫詔傳三省,黃巾出兩江。何時舞干羽?盡使有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