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二首 其一
晚靄沈山月隱林,
終朝好學仲長瘖。
忍將老易供書畫,
更與何人得斷金。
晚靄沈山月隱林,
終朝好學仲長瘖。
忍將老易供書畫,
更與何人得斷金。
傍晚的暮靄籠罩著山巒,月亮隱沒在樹林中,我整日像仲長統一樣喜好安靜,沉默少言。我怎忍心把老去的時光都用于書畫之事,又能和誰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呢?
晚靄:傍晚的云霧。沈:同“沉”,籠罩。
終朝:整天。仲長瘖:仲長指東漢的仲長統,他性格倜儻,敢直言,不拘小節,有時沉默寡言。瘖,同“喑”,啞,這里指沉默。
忍:怎忍。老易:老去的時光。
斷金:出自《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指朋友間同心同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生活中可能經歷了一些不如意,感慨時光易逝,且身邊缺少志同道合之人,于是創作此詩以抒發內心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時光流逝之嘆和知音難覓的孤獨。其特點是借景與用典結合,情感深沉內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心境。
赭山扼徐州,蜿蜒走千里。
陂陀互映帶,亭午及淮水。
山川廓南徐,風物始秀美。
淮北柳已凋,淮南綠未已。
初瞻一發青,連嶂忽突起。
蒼茫眺山燒,岸谷斗俶詭。
游心營八荒,逝轂逐奔晷。
蕩胸盡佳句,欲吐復掛齒。
斜陽瞬相偪,失喜見渺瀰。
江頭掉扁舟,鐘阜墮眼底。
茲游良可悅,得詩腸已餒。
美人香草合通辭,惆悵樊川感鬢絲。絳雪樓臺中婦艷,青溪煙水小姑祠。
獨眠涼月如幽怨,不嫁東風忍自癡。怕向廊陰望顏色,累儂紅豆作相思。
墻根延佇望斜陽,竹繡羅衣竟體香。紅粉年年傷薄命,秋心寸寸盡回腸。
神仙小謫蘭期晚,風露無情茜袖涼。我亦吟香感遲暮,古來蘿薜屬瀟湘。
束發讀君詩,今來展君墓。清風江上灑然來,我欲因之寄微慕。
嗚呼!有才如君不免死,我固知君死非死。長星落地三千年,此是昆明劫灰耳。
高冠岌岌佩陸離,縱橫擊劍胸中奇。陶镕屈宋入《大雅》,揮灑日月成瑰詞。
當時有君無著處,即今遺躅猶相思。醒時兀兀醉千首,應是鴻濛借君手。
乾坤無事入懷抱,只有求仙與飲酒。一生低首惟宣城,墓門正對青山青。
風流輝映今猶昔,更有灞橋驢背客。此間地下真可觀,怪底江山總生色。
江山終古月明里,醉魄沈沈呼不起。錦袍畫舫寂無人,隱隱歌聲繞江水。
殘膏剩粉灑六合,猶作人間萬余子。與君同時杜拾遺,窆石卻在瀟湘湄。
我昔南行曾訪之,衡云慘慘通九疑。即論身后歸骨地,儼與詩境同分馳。
終嫌此老太憤激,我所師者非公誰。人生百年要行樂,一日千杯苦不足。
笑看樵牧語斜陽,死當埋我茲山麓。
貧困雖終老,胸中尚浩然。
直令頭搶地,未害鼻撩天。
種菜慳三畝,苫茅僅數椽。
布衾常不暖,夜夜亦安眠。
金籠擎小玉。是唐宮遺種,隴山疏族。異樣嬌妍,正澹妝馀粉,素裳初浴。髻軟釵松,偏細剪、葵花一簇。嫩染輕黃,羞學裙腰,舊時妝束。
來侍雕闌華屋。便怕冷依香,趁晴偎曝。慧語休誇,記雪衣娘子,佛經曾熟。我是平原,雖賦盡、瑤華誰讀。剩取迢遙鄉夢,隨伊斷續。
人生斯世兮如輕塵,
天上人間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惙,
素心如何天上月!
憶汝頻年恨未平,楚天雙眼淚如傾。
丸中自是成今古,夢裹那知有死生。
家計尚馀兒女態,寒暄猶復弟兄情。
覺來撫枕渾無賴,惆悵翻令百感并。
曉發盱眙縣,煙嵐極望遙。
東風吹泗水,殘雪未全消。
亂嶺藏山驛,微波拍板橋。
昔賢高詠處,遺跡自迢迢。
心跡經年兩自嗤,一官寒瘦一編詩。
躊躇生理流光速,展轉歸期去日遲。
瘴氣潛聞花放后,潮聲盈聽月明時。
杜康功用真微妙,天地蜉蝣總不知。
裊霧流云水閣寒,浴鳧飛鷺滿江干。
風潮莫向愁中聽,雪竹還留醉里看。
曲徑回廊接圃深,竹窗松戶晚陰陰。
幽花不阻三春夢,明月長懸萬里心。
聲采當年陸士龍,
為官古雅少人同。
柱天勛業須君了,
更用文篇續國風。
五位一絲七日復,
六爻全用九三乾。
江門不賣閒風月,
月白風清總未然。
甘露灑時黃道肅,紺霞環處紫宮嚴。金華未啟瑤臺曉,流月奔星共一簾。
真童列仗嚴如兵,誅奸號令雷風行。俄聞一物不遂性,急傳口詔春陽生。
天兵十萬著犀衣,手執金幢踏彩霓。龍共玉麟相次列,群鸞班在鳳凰西。
肅在于方寸,高高已嘿知。
端能令雨若,焉敢諉天時。
此念淵冰凜,其機影響隨。
寶薰一隊起,銀竹四檐垂。
有物皆膏潤,無民更怨咨。
諄諄書喜閔,麟筆寓箴規。
大江灌東南,虎踞得建業。
我來及燹馀,望古意轉怯。
下關當兵沖,頹壁尚巀嶪。
何人委堅城,狂豎資血喋。
遂令金粉地,宛轉歷浩劫。
市棚取小飲,暫慰行役乏。
居人念幕府,其氣頗呿嗋。
滔滔視江波,焉能洗兵甲。
逝當隨去鷗,浩蕩誰可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