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方鴻臚張太學集許太常宅限賦堂字
風流建業盛,
耆德甲江鄉。
賓客仍棋墅,
煙霞似射堂。
字從楊子問,
酒愛次公狂。
騶騎何勞促,
寒宵玉漏長。
風流建業盛,
耆德甲江鄉。
賓客仍棋墅,
煙霞似射堂。
字從楊子問,
酒愛次公狂。
騶騎何勞促,
寒宵玉漏長。
建業之地的風流韻事興盛非常,德高望重的老者在甲江之鄉備受尊崇。賓客們如同謝安在別墅對弈般從容,煙霞繚繞的環境恰似當年的射堂。學問向揚雄那樣的大家請教,飲酒偏愛蓋次公般的狂放。侍從的騎卒何須催促,這寒夜的漏壺滴漏,時光正長。
建業:古地名,今江蘇南京,三國吳、東晉等朝曾定都于此,代指繁華之地。
耆德:年高而有德望的人。甲江鄉:指江邊的重要地域,甲有居首之意。
棋墅:用謝安典故,東晉謝安常于別墅與客下棋,喻指文人雅集的從容之態。
射堂:古代習射的場所,此處形容環境雅致。
楊子:指漢代學者揚雄,字子云,此處代指學問淵博之人。
次公:西漢蓋寬饒,字次公,以狂放著稱,《漢書》載其‘好酒,無威儀’。
騶騎(zōu qí):古代貴族出行時的侍從騎士。玉漏:古代用玉飾的計時器,代指時間。
此詩或為明代文人雅集之作。方鴻臚(鴻臚寺官員)、張太學(太學生)與作者同聚許太常(太常寺官員)宅中,以‘堂’字為韻限題賦詩,詩中描繪了當時文人飲酒論學、從容雅集的場景,反映明代士大夫階層的文化生活。
全詩圍繞雅集主題,通過歷史典故與當下場景的融合,展現文人風流本色。前兩聯寫環境之盛、人物之雅,中兩聯述學問與酒趣,尾聯以‘玉漏長’收束,突出聚會的愉悅與時光的珍貴,是明代文人社交詩的典型代表。
延陵揖讓仰高風,
上國觀光氣吐虹。
廟食江鄉喬木古,
風流儒雅亦英雄。
枕上杜鵑啼,匆匆早起時。
出行天未曉,月在杏花枝。
把酒憑欄風露清,
銀河今夕倍分明。
無端佳話傳千古,
惹起人間兒女情。
海上望松關,蒼茫云霧間。長風吹瀑水,飄落萬重山。
碧草通仙徑,琪花待客攀。此時掛帆去,應得御風還。
七十二芙蓉,仙家第幾峰。天清攬黛色,秀出海云重。
地與蓬瀛接,人將鸞鶴從。此行若結宇,何異三茅蹤。
轉瓣蓮巷左,見梵字、粉紅墻角。恰直個儂,曉妝勻面藥。花冠喔喔。正蟬窗象格,西風輕飐,有碧桐花落。
褻紈秀鬋工調謔。人是雙文,藝精六博,種種玉纖花弱。喜宿酲微析,春心猶惡。
酒狂如昨。但人生行樂。此際秋娘,最憐輕薄。樽前況有韓嫣,碧云天偷擪,鸞簫低學。
更主是、多才孫綽。平康巷、膝席分曹,滿座雄談馬槊。囑金吾、莫收更鑰。
別來時、斜倚朱闌口,偶然思著。
射虎將軍后,蹉跎坐白頭。
寸心持報國,多病習傷秋。
霜雪蒼鷹疾,關河老驥休。
西風吹望眼,獨倚仲宣樓。
傷心誤到蕪城路。攜血淚、無揮處。半月模糊霜幾樹。紫簫低遠,翠翹明滅,隱隱芊車度。
鯨波碧浸橫江鎖。故壘蕭蕭蘆荻浦。煙水不知人事錯。戈船千里,降帆一片,莫怨蓮花步。
北風吹南海,海日黯不開。因風緬伊人,悽然傷我懷。
長途騁芳轍,胡為中道乖。偃蹇青云上,而獨沉冥棲。
豈無雙干將,切玉猶比泥。愧與鉛刀競,龍氣本難諧。
紛予樹蘭蕙,畦徑幸不迷。所嗟各異路,古意誰共回。
魯連愛高節,長揖千金貲。鮑焦憤世士,立抱枯木枝。
中行久不作,如子亦已奇。嗟哉乘軒客,錄錄空何為。
麒麟茍不殊,郊藪聊可羈。眾鳥趨林鳴,一鳥拂林飛。
林飛向空沒,眾鳥聲正悲。悲鳴思轉長,羽翰故依依。
九關難可留,鳥兮盍來歸。飲啄各有時,時久悲已衰。
常恐失群侶,俯仰愿多違。
前年車從過天津,花底當時把酒頻。
此日錦城花爛漫,何嘗更憶洛城春。
鄴下尋鴛瓦,
當年閣建霞。
云何頭已白,
猶想婿喬家。
樓臺向曉。淡月低云天氣好。
翠幕風微。宛轉梁州入破時。
香生舞袂。楚女腰肢天與細。
汗粉重勻。酒后輕寒不著人。
十日一水五日石,昆侖方壺侈真跡。不如渲染沒骨圖,裝堂鋪殿精楷模。
怒氣作竹喜氣蘭,風枝雨葉來無端。不如流傳喜神譜,小蕊大開足意趣。
九九諺出田家志,剪紙調脂近游戲。誰歟運腕妙寫生,展卷雅人見深致。
一陽來復天地心,次第春光靜可尋。瑤草琪花石供古,重茵復幕畫堂深。
東南半壁烽煙靖,榮光出河通瑞應。云臺上將數高勛,官閣水曹自清興。
五十年來手澤存,摩挲故物重瑤琨。曾供乙覽睿思殿,好伴新圖水竹村。
燦爛云章親弁首,子子孫孫當世守。渡江又見歲華新,珍重亭前舊垂柳。
男兒死爾義從公,
保障江淮秉赤衷。
長跪賀蘭成鐵案,
英雄畢竟勝奸雄。
嶺表儒宗漢使同,璽書授節過河東。
廷推給餉蕭丞相,人識單車郭令公。
沙草微茫驅伏兔,關城迢遞送飛鴻。
雁門馬邑曾非遠,咫尺京臺正郁蔥。
秋風蕭瑟起千山,籬外黃花自作閑。冠蓋何年通宛洛,鼓鼙連日動鄉關。風塵不入窗間岫,世事能彫鏡里顏。聞道日邊佳氣在,都人長望屬車還。
一舸當年發豫章,豚魚吹浪棹相將。黃蘆夾岸天連海,白雁臨關夜有霜。氛祲秪今干斗極,江湖依舊遠巖廊。悲吟不盡傷秋意,紅葉蕭蕭暮吹長。
漠漠秋陰云滿城,夢回驚問此何聲。紫臺霜急雁初到,滄海月寒潮自生。宋玉蕭條曾作賦,杜陵搖落最關情。東籬生意依然在,無數黃花照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