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送潘文叔恭叔二首 其一
夏潦方為問,秋風又枉書。
寒溫敘安否,學問叩何如。
斑鬢驚催老,青衿悔負初。
朝聞夕可死,何敢廢居諸。
夏潦方為問,秋風又枉書。
寒溫敘安否,學問叩何如。
斑鬢驚催老,青衿悔負初。
朝聞夕可死,何敢廢居諸。
夏天洪澇時我正想打聽你的情況,秋風起時就收到了你屈尊寄來的書信。信中問候我的冷暖與安危,也詢問我的學問進展如何。看到兩鬢斑白我驚嘆歲月催老,后悔自己辜負了年輕時的志向。要是早晨明白了真理,哪怕晚上就死去也甘心,我怎敢荒廢時光。
夏潦:夏天的洪澇。
枉書:屈尊寫信。
寒溫:寒暄,問候冷暖。
斑鬢:兩鬢斑白。
青衿:古代學子穿的衣服,代指青年時期。
朝聞夕可死:出自《論語·里仁》,意思是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居諸:指日月,代指時間。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推測是詩人在中年或晚年時期,與友人潘文叔、潘恭叔分隔兩地,通過書信交流。當時詩人感慨時光流逝,自己未能充分實現年輕時的抱負,因而借詩表達內心的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情誼和對時光的感慨,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平實。它體現了詩人對學問和人生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價值。
臘后年華變,關西驛騎遙。
塞鴻連暮雪,江柳動寒條。
山水還鄣郡,圖書入漢朝。
高樓非別處,故使百憂銷。
回燈正衣裳,出戶星未稀。
堂前候姑起,環佩生晨輝。
暗池光冪zx,密樹花葳蕤。
九城鐘漏絕,遙聽直郎歸。
萬里發遼陽,處處問家鄉。
回車不淹轍,雨雪滿衣裳。
行見日月疾,坐思道路長。
但令不征戍,暗鏡生重光。
各為四方人,此地同事師。
業成有先后,不得長相隨。
出林多道路,緣岡復繞陂。
念君辛苦行,令我形體疲。
黃葉墮車前,四散當此時。
亭上夜蕭索,山風水離離。
明蒙竹間亭,天暖幽桂碧。
云生四面山,水接當階石。
濕樹浴鳥痕,破苔臥鹿跡。
不緣塵駕觸,堪作商皓宅。
雙轂不回轍,子疾已在旁。
侍坐長搖扇,迎醫漸下床。
新施箱中幔,未洗來時妝。
奉君纏綿意,幸愿莫相忘。
鑒形須明鏡,療疾須良醫。若無傍人見,形疾安自知。
世路薄言行,學成棄其師。每懷一飯恩,不重勸勉詞。
??學既不誠,朋友道日虧。遂作名利交,四海爭賓士。
常慕正直人,生死不相離。茍能成我身,甘與僮仆隨。
我言彼當信,彼道我無疑。針藥及病源,以石投深池。
終朝舉善道,敬愛當行之。縱令誤所見,亦貴本相規。
不求立名聲,所貴去瑕玼。各愿貽子孫,永為后世資。
大雅廢已久,人倫失其常。天若不生君,誰復為文綱。
迷者得道路,溺者遇舟航。國風人已變,山澤增輝光。
星辰有其位,豈合離帝傍。賢人既遐征,鳳鳥安來翔。
少小慕高名,所念隔山岡。集卷新紙封,每讀常焚香。
古來難自達,取鑒在賢良。未為知音故,徒恨名不彰。
諒無金石堅,性命豈能長。常恐一世中,不上君子堂。
偉哉清河子,少年志堅強。篋中有素文,千里求發揚。
自顧音韻乖,無因合宮商。幸君達精誠,為我求回章。
六月晨亦熱,卑居多煩昏。
五馬游西城,幾杖隨朱輪。
西樓臨方塘,嘉木當華軒。
鳧鹥滿中流,有酒復盈尊。
山東地無山,平視大海垠。
高風涼氣來,灝景沈清源。
青衿儼坐傍,禮容益敦敦。
愿為顏氏徒,歌詠夫子門。
四海重貢獻,珠贐稱至珍。圣朝開禮闈,所貴集嘉賓。
若生在世間,此路出常倫。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憧憧車馬徒,爭路長安塵。萬目視高天,升者得苦辛。
況子當少年,丈人在咸秦。出門見宮闕,獻賦侍朱輪。
有賢大國豐,無子一家貧。男兒富邦家,豈為榮其身。
煌煌文明代,俱幸生此辰。自顧非國風,難以合圣人。
子去東堂上,我歸南澗濱。愿君勤作書,與我山中鄰。
云間雙鳳鳴,一去一歸城。
鞍馬朝天色,封章戀闕情。
日臨宮樹高,煙蓋沙草平。
會當戎事息,聯影繞池行。
憶昨癡小年,不知有經籍。常隨童子游,多向外家劇。偷花入鄰里,弄筆書墻壁。照水學梳頭,應門未穿幘。
人前賞文性,梨果蒙不惜。賦字詠新泉,探題得幽石。
自從出關輔,三十年作客。風雨一飄飖,親情多阻隔。
如何二千里,塵土驅蹇瘠。良久陳苦辛,從頭嘆衰白。
既來今又去,暫笑還成戚。落日動征車,春風卷離席。
云臺觀西路,華岳祠前柏。會得過帝鄉,重尋舊行跡。
本性慵遠行,綿綿病自生。
見君綢繆思,慰我寂寞情。
風幌夜不掩,秋燈照雨明。
彼愁此又憶,一夕兩盈盈。
去者如弊帷,來者如新衣。
鮮華非久長,色落還棄遺。
詎知行者夭,豈悟壯者衰。
區區未死間,回面相是非。
好聞苦不樂,好視忽生疵。
乃明萬物情,皆逐人心移。
古今盡如此,達士將何為。
行子繞天北,山高塞復深。
升堂展客禮,臨水濯纓襟。
驅馳戎地馬,聚散林間禽。
一杯瀉東流,各愿無異心。
薊亭雖苦寒,春夕勿重衾。
從軍任白頭,莫賣故山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