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送申稷評事歸平盧
行子繞天北,山高塞復深。
升堂展客禮,臨水濯纓襟。
驅馳戎地馬,聚散林間禽。
一杯瀉東流,各愿無異心。
薊亭雖苦寒,春夕勿重衾。
從軍任白頭,莫賣故山岑。
行子繞天北,山高塞復深。
升堂展客禮,臨水濯纓襟。
驅馳戎地馬,聚散林間禽。
一杯瀉東流,各愿無異心。
薊亭雖苦寒,春夕勿重衾。
從軍任白頭,莫賣故山岑。
遠行之人要繞到天的北面,那里山高而且邊塞又深邃。到堂中展示待客之禮,在水邊洗滌冠纓和衣襟。騎著馬在這戎地奔馳,如林間禽鳥聚散不定。共飲一杯酒讓它隨東流而去,彼此都希望沒有異心。薊亭雖然十分苦寒,春夜也別再蓋厚被子。從軍就算到白頭,也不要賣掉故鄉的山林。
行子:遠行的人,指申稷。
繞天北:形容行程遙遠。
升堂:進入廳堂。
濯纓襟:洗滌冠纓和衣襟,有潔身自好之意。
戎地:指邊疆地區。
瀉東流:把酒倒入東流的水中。
薊亭:在今北京西南。
重衾:厚被子。
故山岑:故鄉的山林。
此詩創作時間地點不詳。當時詩人在幽州送別友人申稷評事歸平盧。邊塞地區環境艱苦,詩人有感于友人的遠行,結合自身經歷與感慨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并給予勸勉。特點是情感真摯,既有對邊塞環境的描繪,又有對友人的殷切期望。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唐代送別詩的一種風格,注重情感交流和人生勸誡。
我還京口去,君入浙東游。風雨孤舟夜,關河兩鬢秋。出江吳水盡,接岸楚山稠。明日相思處,惟登北固樓。
昨朝陰霧埋元日,向曉寒云迸雨聲。莫道人為無感召,從來天意亦分明。安危他日須周勃,痛哭當年笑賈生。坐對殘燈愁徹夜,靜聽晨鼓報新晴。
夜熱天地如蒸籠,下火上騰不得出。我自中班子時歸,始離空調尤怵惕。卸衣持盆來就水,有或告我今月蝕。大驚仰首急相尋,樹隙有光意少息。循轉得空窺全豹,半環金鐲弓窄仄。整圓隱隱如可辨,弱眉楚楚堪憐惜。濃墨湮暈推暗影,森然冷詭相迫逼。若鬼毛發豎獠牙,月整馀勢強抗敵。我視栗栗膽訇碎,捏拳聳肩欲助力。旁人笑我何失態,我亦自慚情易激。翻恨不及睹伊始,天狗已作末弩跡。人可袖觀物莫能,天象有變皆異逆。乾坤無風氣沉凝,昊幕惶惶滲黑漆。千山千樹竦身軀,若驚若怖失魂魄。萬籟鉗口不得見,蟪蛄偶語如魈啞。吾人看久意漸平,拂水皆談此奇歷。舊年日蝕亦見之,兆人墨鏡紛指嘖。果然感應天人否,古則鑼鼓驅災急。不知地球日月間,日光投影在月壁。忽如冰瀑瀉脊胛,透心沁骨寒惻惻。大風來吹山樹動,層潮翻海象踏踢。仰首蒼穹浩無邊,滿月怒光聚萬日。
介馬臨戎壁壘新,連天烽火嘆無民。揮戈欲洗山河色,仗策思援饑溺人。安奠蒼生千古事,掃除逋寇八年塵。攜歸兩袖清風去,坐看閒云不厭貧。
當日籌邊事最更,曾看疏草識高名。旋收書札渾如面,未及交歡已有情。塞上底須論馬失,周南空復著書成。遙知西澗春潮急,野渡孤舟盡日橫。
北風吹夏律,草木塵沙昏。枝葉曾未害,根本難具論。肉食謀何有,家食徒殷勤。誰能起東山,掃翳扶朝暾。
東郊游賞情難盡,獨有盧莊占佳勝。不辭路遠訪幽居,門枕膏腴麥苗盛。我公自是天池鱗,讀禮暫為林下人。繞廬綠樹作儔侶,入戶青山成友賓。烹鮮命酒忘歸去,村徑還諳舊來處。好鳥留人不住啼,垂楊馬首蒼煙低。
迢迢脩嶺踏朱紅,林壑深藏古梵宮。一閣摩云鎖宸翰,神光長照大江東。白帝孤城在何許,遙想西風急砧杵。我行初至渫泉山,御書閣下眠秋雨。
葉縣飛鳧舄,琴高駕赤鱗。豈若青田鶴,瀟灑乃仙倫。刷羽琪樹側,振唳華池津。騫騰望霄漢,逸氣已沖天。鍊液諒有驗,滅景入無垠。還乘過緱嶺,舉手謝鄉人。
紅泥亭子赤欄橋,二八女兒眉黛嬌。手折荷花蓋頭去,瓜皮船不怕風潮。
千古雄文造圣真,眇然幽思入無倫。他年未免投天祿,虛為新都著劇秦。
送郎下西洲,畏儂不回顧。恨煞浪頭風,轉向煙中樹。煙樹冷茫茫,風來吹斷腸。贈我雙環鐲,不如置道傍。
三農病焦裂,百姓慕來蘇。焉知皇運仁,下土不終瘏。良風助玄云,灑淅散膏濡。農人餔在野,蔀室歡婦姑。拜嘉我李父,駕言忽王都。愿挾懷中澤,呈君被九區。
偶□滿井上,五月忽驚秋。碧樹連云盡,丹霞向晚收。棋聲穿竹遠,山色到林□。卻憶當年事,徜徉洛水頭。
迤邐躡云過,靈巖訊阿坡。徑偏游屐少,山迥牧場多。曲竇斜暉入,層崖古字磨。還期爛柯者,幽事竟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