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亭燕 秋思
靜掩重重門戶。不覺人來何處。夜半□涼生白纻,夢里忽收殘暑。露白一蟬吟,秋在碧梧高樹。
曉月簾梢斜度。早有暗蟲無數。到此時心兒便覺,先挨恁般滋味。定說不悲秋,也自無情無緒。
靜掩重重門戶。不覺人來何處。夜半□涼生白纻,夢里忽收殘暑。露白一蟬吟,秋在碧梧高樹。
曉月簾梢斜度。早有暗蟲無數。到此時心兒便覺,先挨恁般滋味。定說不悲秋,也自無情無緒。
靜靜地關上層層門戶,不知不覺間秋意從何處悄然到來。夜半時涼意從白苧衣中生出(缺字處暫未考),夢中忽然收去了殘留的暑氣。白露時節一只秋蟬低吟,秋意已棲息在碧綠的梧桐高枝。拂曉的月亮斜斜地從簾梢移過,早有無數暗蟲開始鳴叫。到了這時,心里便覺察到,已先承受了這般秋意的滋味。就算說自己不悲秋,也終究是沒了情緒,無精打采。
白纻(zhù):白色的苧麻織物,此處代指衣物或帳幔;
恁(nèn)般:這般;
露白:指白露節氣,秋季第三個節氣,此時晝夜溫差大,清晨草葉上可見露水;
碧梧:碧綠的梧桐樹,梧桐常與秋意關聯;
暗蟲:秋夜中鳴叫的昆蟲,如蟋蟀、紡織娘等;
□:原文缺字,具體所指待考。
此詞當創作于秋季,具體時間、地點無明確記載。推測為作者秋夜獨處時,因感知季節更替的細微變化(如殘暑消退、秋蟬鳴起),觸發內心對秋意的敏感而作。
詞以秋夜諸景為線索,細致描繪秋意漸至的過程,雖自稱‘不悲秋’,卻通過‘無情無緒’的心理活動,委婉傳達對秋意的復雜感受,體現了婉約詞含蓄細膩、以景寄情的特點。
仁和宮里。祈雪瑤壇清似水。碧瓦霜明。滿殿爐煙逼太清。
千門萬戶。寶炬花燈排輦路。漏下三更。夜清月輝斗柄橫。
宮門乍入。月滿瑤階星露濕。陛上天燈。玉兔金烏相對明。
長街窈窕。不奉傳宣那得到。安喜仁和。延壽宮前一帶過。
蘭在當門未免鋤,
竹生那可礙階除。
莫言無罪充庖宰,
自汝為生托地疏。
多才漢司馬,高調謝臨川。
業在青山里,人來滄海邊。
論文驚琬琰,把酒向云煙。
未遂卜居志,空歌伐木篇。
初時被目為迂叟,
近日蒙呼作隱人。
我讀文山正氣歌,上為日星下岳河。人生天地身許國,肯負七尺雄冠峨。
三寸毛錐博青紫,禦侮豈足當干戈。書生知兵從古少,欲雪此恥可若何。
男兒死耳尸裹革,見義不為慚巍科。我友理齋崇慶牧,弱冠二酉胸中羅。
平生愛吟成癖好,鴻篇字字織龍梭。南宮射策稱物望,西充作宰得人和。
叔度何暮僑誰嗣,百廢俱舉蠲煩苛。歲在癸巳金川役,王師西向掃巢窠。
量沙唱籌君竭力,度支出納無一訛。逆酋陰連索諾木,忽掀平地生風波。
倉皇聞變各鳥散,君獨正色厲聲訶。來歙書表血刺字,光弼臨陣刀插靴。
且罵且斗刃數賊,恨不六臂殲幺么。食人之祿忠人事,早辦一死矢靡他。
憶我與君訂交日,軒車斗酒相經過。戟須炬目談成敗,齒根截鐵無媕婀。
祖逖聞雞各起舞,陶侃運甓箴蹉跎。知君忠孝本至性,臨時豈復肯依阿。
我聞蜀中山水秀,才人烈士古來多。出師慷慨武侯表,北征纏綿老杜哦。
文與詩書相表里,俗筆脆薄空研摩。君今從容能就義,文章氣節兩無頗。
浣溪俎豆配前哲,精成萬古劫不磨。故鄉鶴夢應歸去,只雞何日登陂陀。
風塵鹿鹿行老矣,千秋悵望淚滂沱。
帆掛狂風起,茫茫既往時。
波濤如未息,舟楫亦堪疑。
旅雁投孤島,長天下四維。
前程有平處,誰敢與心期。
牛頭菩薩面,
馬面夜叉頭。
不作五逆罪,
快樂百無憂。
聞說諸天護苾芻,
大王峰畔從三姑。
游人不敢輕捐佩,
匪石能同玉女無。
十五年前楚塞行,竹枝三疊記分明。
啼殘蜀魄猶余恨,吟斷巴猿祇費聲。
夜雨飄鐙聞驛館,霜天落木聽山城。
豈知白發滄江上,一曲吳歌倍愴情。
游春爭說板橋園,
歌舞臺空靜掩門。
一樹寒梅猶孕雪,
白頭作客吊西村。
萬事無心只自知,
一庵高臥樂明時。
池州太守能憐客,
美酒分來更贈詩。
野鶴應疑鳧雁苦,夏蟲未慣雪霜寒。
隱居顏氏終安巷,垂釣嚴生自有灘。
破宅不歸塵可掃,下田初種水應漫。
退耕尚作悠悠語,拙宦猶須步步看。
纖纖眉月窺簾小。夜深人靜閑庭悄。
香袖倚欄桿。玉階花露寒。
鈿箏弦斷續。懶奏歸云曲。
微濕素箋紅。燈前帶淚封。
坐臥連晨夕,中懷郁不開。蠅攢眉上棘,蚊隱耳邊雷。
無那惔焚困,生增褦襶來。病咽兼患齒,兩月廢銜杯。
白發垂垂老,丹心耿耿存。毫絲無小補,天地有深恩。
病馬長聯皂,羸牛不駕轅。蓬山望咫尺,慚負不勝論。
南唐硯山不可見,人間猶剩南唐硯。香姜銅雀久銷沈,幻出秦宮云一片。
六國蛾眉競曉妝,歌臺舞殿起阿房。星熒明鏡驪山遠,漲膩凝脂渭水香。
四圍錯落珠璣細,粉暈斑斑黛痕翠。臨波想見卷衣人,玉姜艷逸文馨麗。
深鎖長門卅六年,魚膏銀海閟重泉。御溝空照秦時月,春水流花冷暮煙。
楚人一炬悲焦土,留得殘磚碧苔古。建業文房好護持,鐘山小隱風流主。
金鏤應填絕妙詞,新聲曾譜恨來遲。紅羅亭榭瑤光殿,知付娥皇付保儀。
一行題跋忠宣筆,昆刀細劃龍山雪。早春獨殿賦梅花,不礙廣平心似鐵。
何處香花識舊墩,百年流轉到清門。松煙寒滴蟾蜍淚,蘭篆紅銷晰蜥蜴魂。
秦臺未到吹簫處,秦山尚有宮人墓。澄心堂紙玉管毫,夜鐙還寫《阿房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