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江陵
絲絲垂柳系歸舟,夾岸人家映荻洲。
借間風光何所似,為言往事勝邗溝。
樓閣交加半籋云,管弦嘈風還相送。
合歡橘子人來采,藟草千年應入夢。
絲絲垂柳系歸舟,夾岸人家映荻洲。
借間風光何所似,為言往事勝邗溝。
樓閣交加半籋云,管弦嘈風還相送。
合歡橘子人來采,藟草千年應入夢。
細長的柳枝仿佛系住了歸鄉的船兒,兩岸人家的倒影映在長滿荻草的水洲。想問這風光像什么?有人說這里的往事勝過邗溝。樓閣交錯半入云端,管弦樂聲嘈雜隨風相送。人們來采摘合歡橘子,千年的藟草應該會進入夢中。
荻洲:生長荻草(一種類似蘆葦的植物)的水洲。
邗溝:古運河名,春秋時吳王夫差開鑿,連接長江與淮河,此處代指歷史悠久的水域勝景。
籋(niè)云:接近云端,籋同“躡”,意為踩、踏,此處形容樓閣高峻。
合歡橘子:雙蒂或并生的橘子,因果實并蒂象征團聚合歡,故稱。
藟(lěi)草:藤本植物,《詩經》有“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此處或喻綿長的思念。
推測為詩人離開江陵時所作。江陵為歷史名城,自古多離別詩。詩人見垂柳系舟、人家映洲之景,觸景生情,追憶往事,故以此詩抒懷。
全詩以“發江陵”的離別場景為引,描繪兩岸風光、樓閣樂聲、采橘等畫面,將眼前景與往事結合,抒發對江陵風物的眷戀和對過往的懷念,語言細膩,情景交融,展現詩人深厚的情感與觀察力。
適見隨州住,
誰教復在齊。
君看歷山北,
何似善光西。
郭門高竟負恩私
樓上先將一矢遺
余骨焚時煩樂器
果然終始不相離
竹馬鳩居,游嬉日、追隨里巷。九萬里、風搏羊角,相期同上。作賦無過潘岳敏,論年頗愧袁絲長。記蜃樓、影里望蓬萊,心何壯。
八叉手,誰能兩。三舍退,予非讓。惜蛾眉嫁晚,仙宮蕊榜。一柱觀頭堪拄笏,匡廬飛瀑三千丈。羨滕王、高閣醉憑欄,王恭氅。
踏水穿云入翠蘿,情知不戀舊時窠。巉巖頭角今須別,試比黃龍較幾多。
縹緲煙云水石間,生涯見說足安閑。更煩細問黃龍看,合在塵勞合在山。
暑中猶記揖高門,佳木蔥蘢街后村。山似屏風云似帳,一灣流水樂晨昏。
滿目新天無舊塵,桃源避世更何人。夕陽竟比朝陽好,林下優游養性真。
初月不到曉,
夜色何冥冥。
獨立秋江上,
風波卷寒星。
云氣須臾變化中,
海潮雨過夕陽紅。
浮生那得長閒者,
縱有扁舟不任風。
曉來喜聽樵夫語,今日重陽不風雨。出門一笑雙瞳青,海色山光凈如許。
我訪白云云忽生,石根縷縷炊痕輕。隨風蕩漾作波勢,似聞萬壑流云聲。
此時海上云亦起,曼衍魚龍幻無比。吹上螺青不可攀,蓬萊縹緲秋煙里。
須臾山海兩不分,千里萬里同一云??针H有人吹玉笛,驂鸞仿佛云中君。
大風西來卷如席,六合蒼茫去無跡。倒挽南溟洗碧空,海山寸寸皆秋色。
從來過眼如云煙,秦灰漢劫知何年。負郭耕云自怡悅,豈必雞犬皆成仙。
況今中外無戎馬,醉后茱萸不須把。四海農夫但望秋,云兮為霖雨天下。
晚晴返照射高櫨,
不覺煩襟氣一蘇。
欲問明朝天色好,
請看空際兩浮圖。
登城閒眺望,
觸目起離愁。
荒草迷行徑,
斜陽黯戍樓。
壯心磨盾鼻,
歸思指刀頭。
滄海茫無際,
誰乘破浪舟。
麝發雕爐小袖籠。天教我輩此時同。櫞經雪重香方滿,菊到秋深色自濃。
船檻內,月明中。插花歸去莫匆匆。人生更在艱難內,勝事年來不易逢。
川末見秋山,浮波一點石。獨留萬古青,拄破長江白。我生愛探奇,浩蕩尋絕跡。采藥步層阿,隋鐘到仙宅。境靜云鳥來,崖幽松竹積。何異蓬島居,地隔紅塵色。吾愿結吾廬,棲遲此巖壁。
一旅南巡瘴海邊,孤洲叢樾系樓船。從容卷土天難定,急難防胡地屢遷。丹鳳未傳行在所,黃龍虛兆改元年。當時血戰潮痕在,常使英雄涕泫然。
海門鯨浪吸碙洲,諸將當年扈蹕游。赤岸至今迷御輦,蒼梧何處望珠丘。行朝草樹三千舍,故國腥臊百二州。爭死厓山無寸補,獨余肝膽壯東流。
冉冉秋將至,
沉沉夜向晨。
河隨天漸轉,
露洗月如新。
瘦竹過眉杖,
輕紗折角巾。
漁歌四面起,
煙水浩無津。
濟南君又去,分手帝城邊。
東海秦云盡,西山薊雪連。
玉鞍馳驛路,金柳拂江煙。
一別成千里,芳春思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