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香巖一覽樓
底處堪舒野士眸,松陵南寺倚層樓。
檐虛遙挹金庭翠,樹老平分笠澤秋。
千里煙瓢從躑躅,十年萍跡漫淹留。
若無友道談空語,頑石何能更點頭。
底處堪舒野士眸,松陵南寺倚層樓。
檐虛遙挹金庭翠,樹老平分笠澤秋。
千里煙瓢從躑躅,十年萍跡漫淹留。
若無友道談空語,頑石何能更點頭。
何處能讓隱士舒展視野?松陵南寺的高樓可倚。樓檐虛曠遠接金庭山的翠色,老樹平分了笠澤的秋色。如飄蓬千里任其漂泊,十年浪跡暫且停留。若沒有與友人談佛理的話語,頑石怎能再次點頭?
底處:何處,哪里。
野士:隱士,此處指詩人自己。
松陵:吳江舊稱,今江蘇蘇州吳江區(qū)。
挹(yì):舀取,引申為承接、汲取。
金庭:山名,或指太湖中金庭山(今西山)。
笠澤:太湖的別稱。
躑躅(zhí zhú):原指徘徊,此處形容漂泊無定。
萍跡:像浮萍一樣漂泊的蹤跡,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友道談空語:與友人談論佛理(“空”為佛教核心概念)。
頑石點頭:典故,據(jù)《蓮社高賢傳》載,高僧竺道生說法,頑石為之點頭,此處指佛理感化之力。
詩當為詩人登吳江香巖寺一覽樓時所作。結合“十年萍跡”句,推測詩人此前有較長時間漂泊經歷,登樓時與友人相聚,談佛論道,觸景生情,借景抒懷。
全詩以登樓為線索,由景及情,前半寫樓前景致之美,中腹嘆漂泊之苦,尾聯(lián)以禪典收束,將自然之景、人生之嘆與佛理感悟融于一體,體現(xiàn)詩人對生活的細膩觀察與精神寄托。
平生坐狷狹,無與同襟期。
寧論馬得喪,但問蛙公私。
其初或取憎,其究還見思。
不思亦何傷,此癖終難移。
人間無處不風波,潮打西興雨一蓑。
難與命爭俱老矣,徑尋詩去奈吾何。
園成次第自花草,山是知聞空薜蘿。
頼有月明千里共,煙寒數(shù)筆落行窩。
已料天公作好晴,
近山初試一筇輕。
溪平染就縠紋縐,
雨急眠驚瀑布聲。
醉里梨花俱瘦盡,
夢中池草太愁生。
未知誰是文昌段,
看得春風亦世情。
澄空四無云,明月如凝霜。岸巾南窗下,領略今夕涼。
鴟夷渴生塵,風味不可忘。欲上排九關,箋此世故忙。
百年幾今夕,今我持空觴。竹君自可人,清影飛度墻。
挹彼風露姿,浣此冰雪腸。明當醅甕熟,春溜翻糟床。
良夜難虛拘,當復會此堂。所不償予言,有如明月光。
年光何啻蛇赴壑,仕宦略如魚上竿。
疇昔本無溫飽志,歸來只作等閑看。
人間萬事風濤急,雨外一蓑天地寬。
潮落海門煙樹綠,舉頭已不見長安。
月觀夜午雪觀早,酒興崔嵬詩潦草。梅花在傍具知狀,喚渠收拾秋崖藁。
月邊雪邊同一寒,詩成不許凡人看。年年月寒雪寒處,老骨槎牙倚枯樹。
不知天下人,面有三寸塵。政使書癡傳癖猶可憎,而況無風無味之錢神。
麾之門外,問諸水濱。非我不與相比鄰,渠自胸次不我親。
千古萬古赤壁月,千古萬古剡溪雪。天荒地老方可人,當日人曾笑渠拙。
有梅不可無吾詩,無月無雪無人知。梅花亦不用收拾,付與萬竅更相呼。
雪如瓊瑤月如水,青山白發(fā)時乎時。有薇可羹螯可嚼,此味勿令兒輩覺。
四海諸公共往來,雪中與渠無適莫。
火云散鱗甲,萬瓦如炊燖。
東華車馬塵,褦襶不自禁。
誰能半日閑,脫身此窺臨。
百錢買漁篷,橫截南北岑。
追隨二三子,未害山水淫。
邂逅十八公,俱作笙鶴吟。
頗聞彼上人,振鬣萬馬瘖。
試詩沒字碑,往聽無弦琴。
空堂無枯秀,契我回向心。
清涼一味禪,揮玉開煩襟。
笑指亭下泉,杉竹涵幽深。
蘚橋于三閘,龍怒飛出林。
奔雷吼春壑,晴雪生午陰。
人間正炎熱,去作三日霖。
誰喚山民亦此來,
蒼浪猶帶野田埃。
秋風吊古琴三疊,
夜雨論文酒一杯。
巨筆瀉成鸚鵡賦,
細書飛過鳳凰臺。
恨君不入秋堂瑣,
校定雄文鼎亞魁。
煙藤云木卷蒼虬,更放瑯玕出一頭。
山下人家方酷暑,此中棋局自驚秋。
圖書如昨不堪煮,風月無多誰與酬。
怪得縱橫蘇季子,歲寒也憶舊貂裘。
淝水風聲欲破苻,
文城雪意趁禽吳。
詩筒擬醉玉跳脫,
捷羽已飛金仆姑。
剡曲但能乘興逸,
灞橋僅不負詩癯。
那知莫府文書外,
更解飛瓊打陣圖。
句律清圓蚌剖胎,
斷無塵土到靈臺。
開張九虎排云入,
約束五龍驅雨來。
造物無私心感動,
太平有象筆追回。
焚香小待生呈佛,
未放青天萬里開。
骯臟自山林,伊優(yōu)自朝市。是耶其非歟,一笑付圖史。
紛華勿與戰(zhàn),深溝閉堅壘。歲月曾幾何,折北俱披靡。
問君胡能然,待以不爭耳。北山有微行,聊足屣吾履。
未莎者維菊,未棘者維杞。擷之復湘之,寒綠冰人齒。
秋聲在樹間,餉我一睡美。誰其驚周公,山鳥亦逝矣。
風挾柳花狂,
晴酣海棠睡。
玉人山之阿,
為爾增嘆喟。
春妍老欲僊,
敢不一告至。
惜哉桃李場,
獨醒紛眾醉。
一詩不了蒼州債,曾泊春沙問水程。
山自強如吾郡好,酒今聞有括灘清。
文章未得半分力,故舊難忘少日情。
已??莓苔新種竹,恐無辭與此君盟。
大灘嶅嶅,小灘嘈嘈。
石芒犖犖寧容刀,崩洪斗落與石鏖。
風聲悲壯波聲豪,勢如萬馬之奔、群熊之嗥。
并船欲上牽纖牢,浪頭卷過船頭高。
篙工翻身齊刺篙,蹈桅倒掛如飛猱。
躋攀分寸相呼號,一落百尺爭秋毫。
嗚呼行路難如此,若比出俗無波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