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僉判取蘇黃門圖史園囿文章鼓吹之語為韻見貽輒復賡載 其二
骯臟自山林,伊優自朝市。是耶其非歟,一笑付圖史。
紛華勿與戰,深溝閉堅壘。歲月曾幾何,折北俱披靡。
問君胡能然,待以不爭耳。北山有微行,聊足屣吾履。
未莎者維菊,未棘者維杞。擷之復湘之,寒綠冰人齒。
秋聲在樹間,餉我一睡美。誰其驚周公,山鳥亦逝矣。
骯臟自山林,伊優自朝市。是耶其非歟,一笑付圖史。
紛華勿與戰,深溝閉堅壘。歲月曾幾何,折北俱披靡。
問君胡能然,待以不爭耳。北山有微行,聊足屣吾履。
未莎者維菊,未棘者維杞。擷之復湘之,寒綠冰人齒。
秋聲在樹間,餉我一睡美。誰其驚周公,山鳥亦逝矣。
山林中自有剛直倔強之人,朝市上多是諂媚逢迎之輩。是非對錯何須分辨?付之一笑于圖史之間。不必與紛擾繁華爭斗,如堅守深溝高壘般保持內心。歲月流逝未幾,那些爭斗者皆已潰敗。問您為何能如此?不過是以不爭處之。北山有一條小路,剛好夠我穿履而行。未被莎草覆蓋的是菊花,未生荊棘的是枸杞。采摘后再加工,青綠的枝葉清涼得冰人牙齒。秋聲在林間響起,饋贈我一場酣睡的美意。是誰驚擾了沉睡之人?連山鳥也飛走了。
骯臟:剛直倔強的樣子。
伊優:諂媚逢迎的樣子。
圖史:圖書與史籍,代指學問與歷史。
紛華:指世俗的繁華紛擾。
折北:潰敗,失敗。
微行:小路,偏僻的路徑。
莎:莎草,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棘:荊棘,帶刺的灌木。
擷(xié):采摘。
湘:通“襄”,此處指烹飪加工。
寒綠:指菊、杞的青綠枝葉,帶有清涼感。
餉:饋贈,這里指秋聲帶來。
周公:代指熟睡之人,用“周公夢”典故,指沉睡狀態。
此詩為酬和鄭僉判之作,當創作于詩人遠離官場紛擾、寄情山林之際。詩中“北山微行”“采菊摘杞”等細節,反映其退隱或閑適的生活狀態,以及與友人以詩唱和的雅趣。
全詩通過對比山林與朝市的不同風氣,強調“不爭”的生活態度,以自然景物與日常細節烘托閑適心境,主旨鮮明,意境恬淡,體現了詩人對高潔品格的追求與對平淡生活的珍視。
日永三星正,風薰萬宇涼。要知垂艾意,期與庶民康。
鼓山邑右輔,百里見尻骨。猙狀類孤羆,修腳踏漲渤。茲地萃舟航,宄黠時出沒。道乾昔敗衄,袽船漬番血。誰為覼縷傳,毋乃涉荒忽。森森樸?材,營伍樵蘇窟。代期三年瓜,口糧隨月撥。猛性闞虎哮,賴此朝夕活。居民懾乳羊,腰鐮不敢越。將軍巡哨堡,清笳暮幽咽。
老婆心切日忡忡,恐墮他家齏甕中。消息得來胡亂后,江西宗派好流通。
誰能賢避路,故作倦投林。煮石壬峰北,疏泉癸水陰。畏人防敖骨,耽句耗雄心。不遠追鋒駕,居山且莫深。
粗眉卓豎語如雷,聞說不平便放杯。仗劍當空千里去,一更別我二更回。
秋風江上城,殘月雨中明。愧我青尊盡,教人白發生。濕燈搖草露,涼葉動蟲聲。共作天涯客,登樓正有情。
壽母重孫始見渠,天教四世保同居。精神已是千金子,事業應須萬卷書。親戚滿前非落寞,杯盤隨分不蕭疏。晬盤先攬文房寶,他日無憂入異閭。
炎曦不耐挽云堆,巧髻分梳蝶翅開。自出儂家新樣子,要將名色試郎猜。
朔風送征馬,飄瞥來鄆州。攬衣愜朝爽,縱目城南樓。白云在梁父,零亂不可收。海煙動云隙,岳上青浮浮。汴京屼西控,誰云風馬牛。天門劃徐泗,指顧通南郵。梁唐割其險,乃弱東諸侯。悲歌吊臺輔,利病今誰籌。
寥落江城暮,秋風處處同。一官三峽外,數口萬山中。貧賤差時輩,飄零任轉蓬。故園歸未得,目斷信陵東。
人去宮門寂,丹成寶鼎空。砌下苔錢紫,庭中霜葉紅。思君聽松籟,精魄上高穹。
未臨絕頂已超塵,眼底行云總化身。著腳斷無中立勢,回頭都是過來人。萬松雨到蟄龍吼,一徑日高山鬼馴。多謝老僧留小憩,為言進步莫逡巡。
幾日待春光,春光易衰歇。流年信密移,誰能保肌發。何須秉蠟炬,今夕值明月。但愿海變酒,拍浮長出沒。歸來歸去來,蓬山有仙闕。
老來心地爛如泥,卜得胥湖作虎溪。七十二峰煙浪闊,聽他游子路頭迷。去年西塢得相尋,雪竹霜竹一徑深。圓屋青燈聞妙語,使人灰盡一生心。但得茅檐春睡足,何須石室較籌盈。遙知別后多蕭散,坐聽松風萬壑清。鏡像魔軍方滿目,浮云世事急抽頭。倚蒲癡坐慵開口,詩債還能饒我不。
黃昏小宴史君家。梅粉試春華。暗香素蕊,橫枝疏影,月淡風斜。更饒紅燭枝頭掛,粉蠟斗香奢。元宵近也,小園先試,火樹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