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趙玉汝
人間無處不風波,潮打西興雨一蓑。
難與命爭俱老矣,徑尋詩去奈吾何。
園成次第自花草,山是知聞空薜蘿。
頼有月明千里共,煙寒數筆落行窩。
人間無處不風波,潮打西興雨一蓑。
難與命爭俱老矣,徑尋詩去奈吾何。
園成次第自花草,山是知聞空薜蘿。
頼有月明千里共,煙寒數筆落行窩。
人間處處都有風波動蕩,潮水拍打西興之地,我身披蓑衣在雨中獨行。難以與命運相爭,我們都已老去,索性投身詩歌創作,命運又能把我怎樣?園子建成后,花草自然依次生長;熟悉的山巒,卻只有空自生長的薜荔女蘿。幸有明月千里共賞,煙靄寒涼中,幾筆勾勒便落在我的行館。
風波:喻指人生中的波折、動蕩。
西興:地名,位于今浙江杭州,歷史上為交通要沖。
次第:依次,逐漸。
薜蘿(bì luó):薜荔與女蘿,兩種攀援植物,常代指隱者居所或自然景物。
行窩:指臨時居住的地方,或指文人雅集的場所。
此詩為酬答友人趙玉汝而作,推測作于作者晚年。時作者歷經世事,面對人生波折,以詩寄懷,既感慨歲月與命運的不可抗,又通過自然與詩歌尋得內心平靜,體現晚年酬唱詩中常見的釋然心境。
全詩圍繞人生風波與自然慰藉展開,前半直述與命運相抗的無奈,后半轉向園中山月的靜美,以明月共賞收束,既寫盡人生況味,又傳遞豁達之情,是一首情感真摯、意境圓融的酬答之作。
南壇將十里,節候屆春分。駕拂蒼龍氣,旗翻白鵠云。金鍪環七萃,玉勒控千群。再睹胼胝后,教人四體勤。
縹緲前途路欲迷,黑云留雨四村低。山靈似笑征人馬,何事勞勞不住蹄。
黑眸亮鼻自超塵,坐老圭峰五十春。金磬月明還有梵,玉河識浪已無津。碧云晝靜巖花滿,紅葉秋深壽意新。萬象森羅齊撫掌,不將此意贈時人。
千古江山,三五英雄,誰最錚錚。算曹瞞橫槊,徒逞權術,秦皇按劍,猶恃長城。殺吏黃巢,稱兵李闖,倒為人間彌不平。完人少,問人民戰士,強半無名。而今時運遞更。看海上、新潮正沸騰。恰列寧主義,分來赤縣,普羅文化,播及編氓。火漲熔巖,風鳴秋瀑,如此雄懷作遠征。從今后,論古今人物,別具權衡。
烏鵲橋邊河漢流。洗車微雨濕清秋。相逢不似長相憶,一度相逢一度愁。云卻靜,月垂鉤。金針穿得喜回頭。只應人倚闌干處,便似天孫梳洗樓。
半開簾,斜背燭。困倚畫屏新浴。眉淡掃,髻低梳。夜涼生繡襦。秋聲驟。雁來候。人共海棠消瘦。香乍熱,簞微寒。魂消似去年。
風雪茫茫凍不開,千山萬嶺盡成災。游人不知農夫苦,結隊爭看美景來。
天地之交何固哉,羅浮一合不可開。高樓西望且招手,四百仙峰云外來。醇醪足酹江山美,杯杓未終長嘯起。登臨今昔幾千年,坡公猶寓槎江水。前宵月盡昨宵新,未必今人異昔人。明年荔熟醉何處,為報君家釀老春。
其心悃悃,其行慥慥。老成典刑,克慎家教。鐘和毓粹,篤生二賢。尋源究本,后世式瞻。
游錫遍他方,歸休靜默堂。孤吟時有得,諸念若為忘。刪竹減庭翠,煮茶生野香。云山莫騰誚,心地本清涼。
此身元稱褐袍寬,何物曾堪待所歡。無分東山攜紫袖,有時西墅岸緇冠。百年藥裹供垂暮,八月莼絲謝早寒。莫倚長林嘆搖落,芳華強半帶愁看。
著破征衫欠再逢,三峨九頂夢游從。也知造物函深意,未放西南易道東。伊川去后幾多年,道在離堆沫水邊。身任茲文須著力,莫將人事屬之天。扁舟觸熱下涪忠,肩聳無人肯拍洪。詩送涼風天外至,魚龍起舞浪花中。太白嘗嗟蜀道艱,少陵欲鏟劍門山。何如推起蓬窗看,萬里江天碧鳥還。了無薏苡可囊珠,解事家人氣甚都。日試西川煎茗法,半投白堊半雞蘇。云邊江樹作離聲,回首秋光滿渭城。蜀水吳山無間斷,只應明月識人情。
金作欄干玉作塘,蓮漪一派注仙鄉。涓涓波及人間世,雪竇山前白練長。
鮮甘最與素盤宜,羞殺萵苣與露葵。野腹雖饞下箸緩,疑他名字叫龍兒。
佳人默默立春寒,細雨輕風縞袂單。玉質似嫌脂粉涴,殘妝凈洗覓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