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必大歸杭省親
悠悠楚水,靄靄吳云。孰作之合,胡然而分。豈無良朋,我獨子忻。于穆令德,有粲其文。
吳云靄靄,楚水悠悠。眷念庭闈,道阻且修。為貧而仕,匪食孰求。曷不偕來,以解爾憂。
瞻彼日月,有望有弦。慨彼中年,別友實難。有芹于池,有芝于山。式遄其歸,勿遠其還。
悠悠楚水,靄靄吳云。孰作之合,胡然而分。豈無良朋,我獨子忻。于穆令德,有粲其文。
吳云靄靄,楚水悠悠。眷念庭闈,道阻且修。為貧而仕,匪食孰求。曷不偕來,以解爾憂。
瞻彼日月,有望有弦。慨彼中年,別友實難。有芹于池,有芝于山。式遄其歸,勿遠其還。
楚地的江水悠長,吳地的云氣迷蒙。是誰讓我們相聚,為何又突然分離?難道沒有其他好友?我唯獨為你欣喜。你美好的品德,文采斐然閃耀。吳地的云氣迷蒙,楚地的江水悠長。思念家中父母,道路漫長艱難。因家貧而做官,除了生計還能求什么?為何不一同歸來,解除你的煩憂?看那日月運行,有滿月有弦月。感慨人到中年,與友離別實難。池中有水芹,山間有靈芝。請速速歸去,不要長久在外。
楚水、吳云:代指楚地(今兩湖一帶)與吳地(今江浙一帶)的山水云氣,借指兩人所在之地。
庭闈:原指宮室前的門庭,后代指父母或家庭。
望、弦:月相,望指滿月(農歷十五),弦指上弦月(初七、初八)或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式:文言助詞,用于句首或句中,無實義。
遄(chuán):迅速、急速。
令德:美好的品德。
粲其文:文采鮮明美好。
此詩為送友人梁必大歸杭州探望親人所作。梁必大或因生計在外為官(“為貧而仕”),中年與詩人相交,如今歸鄉省親,詩人觸景生情,以詩寄別。創作時間當在二人中年相交時期,具體年份無考,約為宋代文人交游頻繁的背景下所作。
全詩圍繞“送別”與“歸鄉”展開,前半以楚吳山水起興,點出聚散無常;中幅轉向對友人歸鄉緣由(“為貧而仕”)與歸程艱難(“道阻且修”)的理解;結尾借日月流轉、中年感慨,勸友人速歸。情感真摯,既顯友情之深,亦含對平凡生活的共情,是宋代送別詩中質樸動人之作。
萬壑千巖景象開,
登臨未足又須回。
憑師莫斷松間路,
秋月圓時弟子來。
帝里余新第,朱門面碧岑。
曙堂增爽氣,喬木動清陰。
直去親瑤陛,朝回在竹林。
風流才子調,好尚古人心。
薜荔遮窗暗,莓苔近井深。
禮無青草隔,詩共白衣吟。
軒靜留孤鶴,庭虛到遠砧。
掩關裁鳳詔,開鏡理瓊簪。
種植今如此,塵埃永不侵。
云奔投刺者,日日待為霖。
西風日夜吹,萬木共離披。
近甸新晴后,高人得意時。
暫閑心亦泰,論道面難欺。
把筆還詩債,將琴當酒資。
藍衫懸竹桁,烏帽掛松枝。
名占文章重,官歸諫憲遲。
生涯貧帝里,公議到臺司。
室冷沾苔蘚,門清絕路岐。
莫言鄰白屋,即賀立丹墀。
豈慮塵埃久,云霄故有期。
閑共野人臨野水,
新秋高樹掛清暉。
不知塵里無窮事,
白鳥雙飛入翠微。
相知出肺腑,非舊亦非親。每見云霄侶,多揚鄙拙身。
即期扶泰運,豈料哭賢人。應是隨先帝,依前作近臣。
平生任公直,愛弟尚風塵。宅閉青松古,墳臨赤水新。
官清仍齒壯,兒小復家貧。惆悵天難問,空流淚滿巾。
未敢分明賞物華,
十年如見夢中花。
游人過盡衡門掩,
獨自憑欄到日斜。
風颯沉思眼忽開,
塵埃污得是庸才。
那堪更見巢松鶴,
飛入青云不下來。
戴月早辭三秀館,遲明初識九華峰。
嵯嵯玉劍寒铓利,
行春若到五溪上,此處褰帷正面逢。
句曲舊宅真,自產日月英。
既涵岳瀆氣,安無神仙名。
松桂邐迤色,與君相送情。
花落花開人世夢,
衰榮閑事且持杯。
春風底事輕搖落,
何似從來不要開。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悲多恨謾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來明日愁。
幸因辭舊谷,從此及芳晨。
欲語如調舌,初飛似畏人。
風調歸影便,日暖吐聲頻。
翔集知無阻,聯綿貴有因。
喜遷喬木近,寧厭對花新。
堪念微禽意,關關也愛春。
萬葉風聲利,一山秋氣寒。
曉霜浮碧瓦,落日度朱欄。
城枕溪流更淺斜,
麗譙連帶邑人家。
經冬野菜青青色,
如今歲晏從羈滯,
心喜彈冠事不賒。
共覆三衣中夜寒,
披時不鎮尼師壇。
無因蓋得龍宮地,
畦里塵飛葉相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