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鄭先輩謝秩閑居寓書所懷
西風日夜吹,萬木共離披。
近甸新晴后,高人得意時。
暫閑心亦泰,論道面難欺。
把筆還詩債,將琴當酒資。
藍衫懸竹桁,烏帽掛松枝。
名占文章重,官歸諫憲遲。
生涯貧帝里,公議到臺司。
室冷沾苔蘚,門清絕路岐。
莫言鄰白屋,即賀立丹墀。
豈慮塵埃久,云霄故有期。
西風日夜吹,萬木共離披。
近甸新晴后,高人得意時。
暫閑心亦泰,論道面難欺。
把筆還詩債,將琴當酒資。
藍衫懸竹桁,烏帽掛松枝。
名占文章重,官歸諫憲遲。
生涯貧帝里,公議到臺司。
室冷沾苔蘚,門清絕路岐。
莫言鄰白屋,即賀立丹墀。
豈慮塵埃久,云霄故有期。
西風日夜不停地吹著,眾多樹木枝葉散亂。近郊剛剛雨過天晴,高人正處于得意之時。暫時清閑內心也安泰,談論道義面容真誠不欺。拿起筆來償還詩債,把琴當作換酒的資費。藍色衣衫掛在竹架上,黑色帽子掛在松樹枝頭。憑借文章聲名顯著,入朝為官擔任諫官卻較遲。在京城過著貧困的生活,公正的議論傳到了臺司。屋子寒冷沾染了苔蘚,門前清凈沒有岔路。不要說鄰居是貧苦人家,很快就會祝賀你站在朝堂。哪里會憂慮長久埋沒于塵埃,飛黃騰達本來就有期限。
離披:分散下垂貌,此處形容樹木枝葉散亂。
近甸:近郊。
高人:指鄭先輩。
泰:安泰。
論道:談論道義。
詩債:指應作而未作的詩。
竹桁:竹架。
烏帽:黑色帽子。
諫憲:諫官。
帝里:京城。
臺司:指三公等宰輔大臣。
白屋:指貧苦人家。
丹墀:宮殿前的紅色臺階,借指朝廷。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鄭先輩卸職閑居,詩人寫此詩回應鄭先輩書信所表達的情懷。詩人可能了解鄭先輩的才華和仕途不順,借此詩安慰和鼓勵他。
這首詩主旨是安慰和鼓勵鄭先輩。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對景和生活場景的描寫展現人物心境。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流和情感慰藉。
避亂久去國,遠游將抱孫。
氛埃到湖嶠,愁嘆滿乾坤。
氣力吾先老,風流子獨存。
相逢能少駐,重為倒余尊。
非才與時背,空手行路難。朱門極嚴冷,仰首不可干。
初欲効寸進,挽舟八節灘。雅意同心人,贈之云錦端。
雖云食破硯,渇擬回狂瀾。胸次竟莫吐,千丈虹蜺蟠。
誰復議行藏,浩歌空倚欄。南來寄疏蓬,蝦菜豈所歡。
尋幽偶一笑,芳葩發奇觀。念爾托根遠,香色不易完。
姓名逋客晦,風味書生酸。作詩慰流落,激烈窮雕刓。
愁人多苦語,步遶吟且看。歸懷止惋結,賴此杯酒寛。
忽忽時歲邁,凄凄風雨殘。曷當三徑歸,暫卜一枝安。
寵辱何定物,向來心已闌。
遭亂心紆鬰,那堪茅舍空。
百年窘食事,一旦墮兵戎。
授簡慙詞客,據鞍成老翁。
欲逃無所適,朝夕泣涂窮。
抗志欲學仙,自恨無仙骨。
去國將六年,避地欠三窟。
禪房翳翠陰,竹本可制笏。
誰持大君前,指顧收回鶻。
淵明束帶向督郵,已覺歸思不可留。
紛紛朱墨何時休,豈得置錐無一丘。
平生涉世如虛舟,明月從人驚暗投。
胸次已無涇渭流,不應在我緣春秋。
江潮來去自有時,扁舟閣淺心如飛。
岸容霜竹青照眼,春信雪梅香撲衣。
天寒鄞江道路阻,歲晏錢清風俗非。
故園回首二千里,落日看盡行云歸。
林杪飛空出栱枅,登臨高處亂煙迷。
云鵬撃水南溟近,霜劍凌空北斗低。
千里江山圍萬井,一潭風月納雙溪。
同誰此地呈胸腹,下視囂塵萬不齊。
春來無物不爭妍,爨木呈祥孰使然。
應為奇文開奧穾,不隨凢卉競蕃鮮。
洼隆密向暌中合,點畫仍從毀處全。
御史說符直可騐,從來謀國直如弦。
胥靡來時楫,鴟夷去后舟。
濟川曾入夢,浮海竟難留。
忠信雖堪倚,行藏要自謀。
應同仙似泰,不數勇如由。
水闊風濤夕,鱸肥浦嶼秋。
落帆如得計,整棹欲何求。
明月時堪載,新醪便可浮。
江山無盡意,長艤劍溪頭。
永泰君臣分,欽慈母子恩。
淵衷雖有在,孤跡自難論。
身去朝廷遠,名垂簡策尊。
秪應延閣命,猶未厭輿言。
燕公畫山水,名在能品中。至今筆墨欲飛動,妙處不與丹青同。
巴陵六月風暴起,咫尺長江欲千里。魚龍變怪鮫鱷怒,細草長林恣鞭箠。
斷云卻掛懸石上,急雨正墮荒崖里。想見行人弝檐時,亦有野店臨沙觜。
漁子回頭嘆失色,霜女無言欣一洗。問公何處得此妙,長劍出匣須天倚。
公不見簿書叢中塵埃多,歸思頗遭貧病魔。念今新涼江始波,如此萬水千山何。
為公試作吳興歌,更覓神仙張志和。
京路蕭條信不通,胡塵尚欲競南風。
三年避地身多病,萬里攜孥囊屢空。
天際每垂憂國淚,日邊誰了濟時功。
宣王自是中興主,會見鑾輿返故宮。
石芝附石元無根,有名不載農黃文。
絳囊遠致自東海,謫仙為向詩中論。
談余得味仍遭苦,未辨終甘莫輕吐。
此言要自顯真心,不比繁辭較鐘乳。
太丘晚交誰獨深,梁溪心如百煉金。
只應異代友元禮,許國有盟今更尋。
雙魚萬里將芹子,妙意難名聊寄耳。
余甘橄欖正須渠,它日忠信今悟矣。
偷生戎馬內,室宇半摧殘。
假寐何曾著,驚魂尚未安。
風前花自妥,雨后食猶寒。
望斷京華信,終宵淚不干。
綠樹連云草濕煙,亂花飄錦柳飛綿。
三春別我無多日,萬點愁人又一年。
池館勝游空過眼,江山佳處欲投鞭。
從君預覓清涼地,準備南州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