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歲暮雜詩二十首 其十九
暖鋪深缸快此身,迷離樂事總無因。
畏途久悟時情幻,薄俗難容物態真。
與我周旋寧作我,因人成事不如人。
桃符換卻窮門面,領取霜毛幾番新。
暖鋪深缸快此身,迷離樂事總無因。
畏途久悟時情幻,薄俗難容物態真。
與我周旋寧作我,因人成事不如人。
桃符換卻窮門面,領取霜毛幾番新。
溫暖的床鋪、醇厚的美酒讓我身心暢快,那些迷離的樂事總是沒來由。我早已明白人生險途里世情虛幻,淺薄的世俗難以包容事物的本真。與其周旋迎合他人,不如堅持自我,依靠別人成事終究比不上靠自己。更換了桃符,可窮困的狀況依舊,又添了幾縷新的白發。
暖鋪:溫暖的床鋪。深缸:指醇厚的美酒。
畏途:危險可怕的路途,這里指人生險途。時情:世情。
薄俗:淺薄的風俗。物態真:事物的本真狀態。
與我周旋寧作我:出自《世說新語》,意思是與其周旋迎合他人,不如堅持自我。
因人成事:依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情。
桃符:古時掛在大門上的兩塊畫著門神或題著門神名字的桃木板,后來演變成春聯,這里指新年換桃符的習俗。霜毛:白發。
“辛亥”為1911年,這一年辛亥革命爆發,中國社會處于劇烈變革之中。詩人在歲暮之際,面對社會的動蕩變遷和自身的境遇,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世情、人生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對世情和人生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情感深沉,既有對現實的批判,又有自我堅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廣泛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在時代變革中的心境。
目前塵坌最重重,乍見名山喜動容。
選勝道裝堪著屐,談禪麈柄亦揮松。
千尋急欲攀秋徑,十里猶聞擊午鐘。
下得巒林又牽俗,特書歸恨寄晴峰。
舊游過眼總云煙,又向吳中借一廛。
韓愈偶成進學解,屈原聊賦卜居篇。
高登壇坫雖非分,暫寄琴書亦是緣。
輸與興公清福好,好山剛對講堂前。
西風黃葉點人衣,
明月高樓迥夜輝。
去住一般難可說,
悄聞天上雁聲歸。
丘中有一士,守道歲月深。
行披帶索衣,坐拍無弦琴。
不飲濁泉水,不息曲木陰。
所逢茍非義,糞土千黃金。
鄉人化其風,熏如蘭在林。
智愚與強弱,不忍相欺侵。
我欲訪其人,將行復沈吟。
何必見其面,但在學其心。
雨余山似黛,縱目豁幽情。
天半云猶漬,峰坳翠已清。
裁詩勞想像,讀畫倍分明。
還擬延朝爽,飄然襟袖輕。
梧桐月暗人無影。私瞰處、舊愁都醒。
燈晃背湘簾,玉墮春波冷。
金釵卸向銀華鏡。拂拭久、綠云猶整。
簫局漫熏衣,幾度添宮餅。
秋風淅淅吹屏山,汴何之水聲潺潺。歸云一似宦情薄,飛雁不將鄉信還。千峰澹對寂寞景,孤客況棲羈旅間。且可狂歌對樽酒,未須慘戚懷江關。
秋風淅淅吹江亭,汴河之柳猶青青。黃姑東渡會七夕,白帝西來朝百靈。初開琪樹已云落,遠別客愁今未醒。欲寫鄉書寄南雁,故園萬里天冥冥。
煙凄凄。草凄凄。
野火原頭燒斷碑。不知名姓誰。
印累累。冢累累。
千萬人中幾個歸。榮華朝露晞。
鐵笛橫腰,鶴瓢在手,烏巾白袷行吟。仙蹤恍惚,埋玉舊煙林。多少唐陵漢寢,王孫夢、一樣銷沈。殘碑在、詩人高士,留得到而今。
云深。記此地,相逢五隱,白石同心。喜今朝吾輩,酹酒登臨。忽聽松風驟響,蘇門嘯、仿佛遺音。歸來晚、峰頭斜景,明日約重尋。
昔年嘗臂海東鶻,醉客高飛鐵馬群。
今日見君題壁處,自憐曾是舊將軍。
別里高城消宿霧。楊柳吹綿,都作因風舞。抵死銷魂能幾度。為春卻又傷遲暮。
極目平蕪春去路。雨外燈前,片霎成今古。零落荼蘼何足數。啼紅只憶鵑聲苦。
春山一抹垂楊外。春花千點晴霞綴。春水碧于藍。春陽遠近含。春衫絲襻解。春酒劃皮載。春望轉悠然。春風容醉眠。
赤泥亭子沙頭小。青青絲柳輕陰罩。亭下響流澌。浴波雙鷺鷥。田田初出水。菡萏含嬌蕊。添個浣衣人。紅潮較淺深。
并刀剪取吳淞水。人家兩岸疏籬綴。采捕是生涯。家家有釣車。似晴還似雨。遠棹溟濛處。帆席不曾撐。江風知未生。
短籬隨岸逶迤轉。杉青楓紫山根滿。只是不開門。都無人境喧。遙峰晴縹渺。略彴人來少。獨自一憑樓。斜陽數釣舟。
愛他一片玲瓏石。拒霜枝沁苔痕碧。才放兩三花。風前故故斜。老蓮遣墨沈。掛壁知秋信。不用到重陽。籬根始斗觴。
霜不著秋容淡。村南村北溪流淺。絕壁聽潺湲。扶?石磴攀。家家憑水閣。一帶山窗拓。盡在白云間。天風吹面寒。
瘦驢偏愛沖泥健。雪花如掌前山漫。此際最消魂。村村掩店門。松關開絕頂。魚板空林振。急去訪山僧。分嘗玉版羹。
一間茅屋疏篁壓。最憐富戶雙螺插。繞砌長莓苔。多時客未來。不知名與姓。對面原難認。只看有梅花。逋仙應是他。
腮鬐剝落膾殘留,幻作霜翎雪羽儔。
卻訝胎禽藏丙穴,可知蛻骨是丹邱。
乘軒詎有停車日,溉釜偏無煮鶴羞。
莫道充庖蝦菜品,棲形欲嘯海天秋。
不是紅云絳節。那得玉笙吹徹。
六代秋風,一天秋露,幾多秋月。
鑄成多少橫磨,劍氣而今未滅。
寶帳空懸,瑤臺空峙,御爐空爇。
一喝當頭雷電奔,
人聞說亦闇消魂。
看來何止聾三日,
直到如今海岳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