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舍人持伯使豫章暫還南海
鳴蟬疏柳潞河干,白首長安欲別難。
右掖草推中翰筆,西江花映使臣冠。
灌嬰城畔邊鴻起,趙尉樓前海月寒。
諸少酒壚應待客,嶺梅先到故園看。
鳴蟬疏柳潞河干,白首長安欲別難。
右掖草推中翰筆,西江花映使臣冠。
灌嬰城畔邊鴻起,趙尉樓前海月寒。
諸少酒壚應待客,嶺梅先到故園看。
蟬聲在潞河岸邊的稀疏柳林間鳴響,在長安已到白發之年,離別實在艱難。中書舍人草擬文書的筆力出眾,西江的繁花映照著使臣的冠冕。灌嬰城畔邊地的大雁飛起,趙佗樓前海上的月亮透著寒意。年輕人們應在酒壚邊等待客人,嶺上的梅花先到故鄉去看看。
梁舍人持伯:梁持伯,擔任舍人一職。
豫章:古郡名,在今江西南昌一帶。
南海:今廣東南海等地。
潞河:水名,在今北京通州區。
右掖:指中書省。
中翰:指中書舍人。
灌嬰城:南昌城的別稱,因漢代灌嬰所筑而得名。
趙尉樓:指趙佗所建的樓,趙佗曾為南海郡尉。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當時梁舍人持伯要出使豫章并暫回南海,詩人在長安與之分別,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悠遠。展現了詩人較高的文學素養,在送別詩中具有一定特色。
前月中秋登此樓,焦山白浪江中流。
今朝重向江樓宿,月明千里天如沐。
蒜嶺秋橫木葉殘,瓜洲燈火朔風寒。
罔思夢雨橫風夜,一樣江山兩樣看。
落葉溪頭路,晝陰寒鳥喧。
獨來亭上立,迢遞見東原。
寂寂殘秋換,凄凄風景翻。
應知壟頭樹,昨夜染霜痕。
王孫去后無芳草,綠遍香階。塵滿妝臺。粉面羞搽淚滿腮。教我甚情懷。
去時梅蕊全然少,等到花開。花已成梅。梅子青青又帶黃,兀自未歸來。
平生不量力,妄意希前脩。
懵懵雖無見,拳拳未敢休。
蟄龍起后愿相從,
便有人閒潤物功。
一片青山是歸處,
無心更逐渡溪風。
觀察承宣重,非才屢拜加。
四年三易省,十夢九歸家。
丹筆生心火,清霜點鬢華。
休衙看明月,初上紫薇花。
溪路榮藤木,行來憩石閒。
風聲長在樹,云影不離山。
棄世何妨懶,趨人那得閒。
老僧真自在,茅屋不曾關。
坐看爐火旋成灰,散帙離披懶自堆。積塊半乾淩更合,頑陰未破雪重來。
漏傳高閣兩三點,夢繞炎洲千百回。賴有羅浮春滿甕,便須沉醉莫停杯。
陰曀漫山山更高,長江一色合云濤。寒欺茅屋雞聲咽,雪襯莓階鶴步牢。
尺素共傳新得句,重綿猶著舊時袍。乾坤妙理君須會,已覺南柯欲試桃。
南陌風光劇可憐,楊花撩亂撲秋千。
一年春事拋流水,半醉心情付別筵。
冉冉慣尋芳草岸,蒙蒙欲下夕陽天。
殘紅同盡無消息,又化浮萍上釣船。
九龍山下小金山,消夏蓉湖別有灣。無數畫船紅袖軟,月明齊唱采蓮還。
一樓山色一溪風,四面回廊八面通。輸與老僧有清福,此身常住水晶宮。
輕帆葉葉卸窗前,一片琉璃混水天。水面樓臺天上月,凌虛一樣十分圓。
苦憶扶風馬,之罘別幾年。
島云懷義士,海月話神仙。
掃地焚香靜,悲秋得句先。
門前雙髻影,漠漠入愁煙。
金風忽報秋,
銀河急暝流。
搗衣聲正苦,
為寄隴西頭。
半夜黃天蕩,
樓船雪浪中。
當年草檄客,
今日負樵翁。
騁望白狼間,追兵大漠閑。黃河通月窟,青海入天山。
剖竹行秦壘,封泥守漢關。豫知麟閣上,先候策勛還。
鳴笳發隴首,建節望河源。莫以邊功重,能令中國尊。
名王應膜拜,渠帥會宵奔。早獻安邊議,歸來入薊門。
境上絕追尋,
見境便生心。
踢倒凈瓶了,
溈山創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