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埠墩三首
九龍山下小金山,消夏蓉湖別有灣。無數畫船紅袖軟,月明齊唱采蓮還。
一樓山色一溪風,四面回廊八面通。輸與老僧有清福,此身常住水晶宮。
輕帆葉葉卸窗前,一片琉璃混水天。水面樓臺天上月,凌虛一樣十分圓。
九龍山下小金山,消夏蓉湖別有灣。無數畫船紅袖軟,月明齊唱采蓮還。
一樓山色一溪風,四面回廊八面通。輸與老僧有清福,此身常住水晶宮。
輕帆葉葉卸窗前,一片琉璃混水天。水面樓臺天上月,凌虛一樣十分圓。
九龍山下有座好似小金山的黃埠墩,在芙蓉湖消夏有個特別的港灣。無數裝飾華美的游船中,歌女們身姿嬌柔,在明月下一同唱著采蓮曲歸來。一座樓閣映襯著山色,一溪清風拂面,四面回廊,八方相通。真比不上那老僧有清福,能長久居住在這如水晶宮般的地方。一片片輕帆停在窗前,湖水如琉璃般與天色相融。水面上的樓臺和天上的月亮,凌空望去一樣的圓滿。
九龍山:當地的一座山。
小金山:將黃埠墩比作小金山。
蓉湖:即芙蓉湖。
畫船:裝飾華麗的游船。
紅袖:指代歌女。
輸與:比不上。
琉璃:形容湖水如琉璃般清澈。
凌虛:凌空。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推測詩人在游覽黃埠墩時,被其夏日美景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了這組詩。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穩定時期,人們有閑情逸致進行游覽和賞景等活動。
這組詩主旨是描繪黃埠墩的夏日美景,突出其清幽閑適的特點。語言優美,畫面感強,在文學上以細膩的筆觸展現了江南水鄉的獨特風光,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愧客問謠俗,舊傳今自如。
材難知驥馬,味美賽河魚。
塞水移民久,川防動眾初。
北人雖異論,時議或非疏。
畚筑今三歲,康莊始一修。
何言野人意,能助令君憂。
勠力非無補,論心豈有求。
十年空志食,因汝起予羞。
城北橫岡走翠虬,一堂高視兩三州。
淮岑日對朱欄出,江岫云齊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愷悌,杯觴談笑客風流。
不知峴首登臨處,壯觀當時有此不。
竊祿祠官久見容,每持金石薦宸衷。
鈞天忽忽清都夢,方丈寥寥弱水風。
知結勝緣人意外,想尋陳跡馬蹄中。
新詩起我超然興,更感鐘山蕙帳空。
云暖蓬萊日,風酣太液春。
水光承步輦,花氣入鉤陳。
伏檻留清蹕,傳觴屬從臣。
霏香連釣餌,落葉亂游鱗。
鎬飲恩知厚,衢樽賜愿均。
更看追夏諺,先此詠逢辰。
迷子山前漲一洲,木人圖志失編收。
年多但有柳生肘,地僻獨無茅蓋頭。
河側鮑生干尚立,江邊屈子槁將投。
未妨他日稱居士,能使君疑福可求。
嬌云漠漠護層軒,嫩水濺濺不見源。
禁柳萬條金細撚,宮花一段錦新翻。
身閑始更知春樂,地廣還同避世喧。
不恨玉盤冰未賜,清談終日自蠲煩。
一逕森然四座涼,殘陰余韻去何長。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
會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煩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倫學鳳凰。
君作新臺擬峴山,羊公千載得追攀。
歌鐘殷地登臨處,花木移春指顧間。
城似大堤來宛宛,溪如清漢落潺潺。
時平不比征吳日,緩帶尤宜向此閑。
子房籌策漢時功,身退超然慕赤松。
余烈尚能開后世,高材今復繼前蹤。
執鞭始負平生愿,操幾何知此地逢。
竊食一官慚未艾,緒言方頼賜從容。
城云漏日晚,樹凍裹春深。
糝密魚雖暖,巢危鶴更陰。
橫風高彍弩,殘溜細鳴琴。
歲換兒童喜,還傷老大心。
我看繁訟頻搔首,君富才明見亦常。
尚有閑襟尋水石,更留佳句似池塘。
松苗地合分高下,鳧鶴天教有短長。
徐上青云猶未晚,可無音問及滄浪。
一春強半勒花風,幾日園林幾樹紅。
汲汲追攀常恨晚,紛紛吹洗忽成空。
行看果下蒼苔地,已作人間白發翁。
豈惜解鞍留夜飲,此身醒醉與誰同。
關外尋君信馬蹄,漫成詩句任天倪。
花枝到眼春相照,山色侵衣晚自迷。
今日笑談還喜共,經年勞逸固難齊。
生涯零落歸心懶,多謝慇懃杜宇啼。
萬里憐君蜀道歸,相逢似喜語還悲。
江淮別業依前處,日月新阡卜幾時。
自說曲阿猶未穩,即尋湓水去猶疑。
茫然卻是陳橋夢,昨日春風馬上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