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待制視學 其三
盛府雍容外,輕裘博雅存。席間閑布帙,鈴下晝無喧。首善隆儒術,諸生接討論。馬融南郡學,齪齪豈堪言。
盛府雍容外,輕裘博雅存。席間閑布帙,鈴下晝無喧。首善隆儒術,諸生接討論。馬融南郡學,齪齪豈堪言。
前日讀子詩,快我煩病軀。若坐大暑中,瓊杯飲琳腴。
辭嚴意清絕,敢謂人所無。子乃不自高,尚爾尊圣俞。
為我誦佳句,實亦郊島徒。遂云有家藏,兩軸如椽粗。
我方嗜此學,常恨失所趨。愿子少假之,使之識夷途。
隸書滿紙籀文廢,字法破碎失本根。
中間陽冰入篆室,下筆日與丞相親。
點畫各得萬物體,科蚪筋骨千載新。
泉銘學語童子知,大歷幾字名忽振。
足知古人自負恃,碑峴巨石垂千春。
篆字堆積天下宇,晚得紙本如希珍。
鋪舒墻壁動人眼,直木曲鐵若可捫。
人為黃土久寂寞,略不訛缺才鱗皴。
我疑山鬼恐漫滅,往往鐫鑿施斧斤。
公來醉吟江山國,得之愛嘆何殷勤。
刻詞猶恨紀不足,句句與古風雅鄰。
一旦紙貴文字市,粥詩賈篆聲云云。
蘇梅鸞鳳相上下,鄙語燕雀何能群。
自出公門下,常蒙禮意勤。
相看如子姓,交政為郎君。
每望中書入,俄驚遠訃聞。
何時高冢上,永日哭寒云。
我養一軒竹,秋來成綠陰。
萬物有衰意,獨懷霜雪心。
西風嵇叔醉,明月白公吟。
回首看桃李,何嘗費百金。
虎節歸兵日,麟符命使年。
帝將還二府,人已哭三川。
清議誰違者,高風自凜然。
佳城空萬古,一壙掩寒煙。
魏主用死力,構彼銅雀臺。當時臺上瓦,百澄為一坯。燒成比堅玉,翠甲橫崔嵬。
西陵既歸后,此地日以摧。后歷典午朝,群雄力相豗。茲臺既已傾,此瓦只自堆。
歲久岸谷變,埋沒深蒿萊。初誰得耕人,刳之研松煤。其理密且潤,端歙真可咍。
彥升所有者,一一皆珍材。自言欲購時,經歲無一枚。琴紋與錫花,此乃如瓊瑰。
前日秘閣下,重匣手自開。示我者佳絕,恰用一樸裁。形模甚古野,用可資怪魁。
歸來作詩乞,愿致無遲回。
此景又奇絕,半空生曲欄。
蜀塵隨眼斷,蕃雪滿襟寒。
澗下雨聲急,巖頭云色干。
歸鞍休報晚,吾待且盤桓。
群生各有趣,營慮自纏結。
名網智已羅,利械愚所紲。
古今遞主客,真贗兩興滅。
洗然大人意,杳與能者別。
不必條蔓榮,中自老根節。
曾非故饒培,獨得較霜雪。
蛟龍無安舟,虎兕有危轍。
將能此人追,得匪合明哲。
曾陪參畫從櫜鞬,文雅當時最盛傳。
玉掛好風橫飲簟,翠漪明月漾吟船。
石渠金馬余何者,綠水紅蓮子尚然。
好養江邊鴻漸翼,詔書非久下菑川。
雙壁相參萬木深,馬前猿鳥亦難尋。
云容杳杳斷鴻意,風色蕭蕭行客心。
山若畫屏隨峽勢,水如衣帶轉巖陰。
生平來往成何事,且倚鉤欄擁鼻吟。
大義缺絕久未圖,小人輕險何不至。
世上固自有百為,兵間乃獨求一試。
趙括敢將亦已危,李平請守那復議。
吁嗟忍易萬人生,冀幸將徼一身利。
巫峽乘軺去,涪江擁節還。
方來赴京兆,又出領潼關。
髀肉川涂瘦,顛毛案牘斑。
音容今遂已,清血為公潸。
閑居閉窮巷,拙者誠所宜。
掩書坐前楹,默與天理期。
是時新雨收,物物含秋姿。
疏檐正殘日,曲幾方涼飔。
群雀下空階,逐逐顧且隨。
微蟲出幽隙,繞繞行復飛。
疏篁挺堅勁,不并草木衰。
叢蘭吐芬芳,豈畏霜露知。
觀此動與植,一一全天資。
因念物稟生,有性各異持。
夫人為靈者,仁義實所尸。
胡為智巧役,所有日夜隳。
不能保其元,妄事紛擾為。
汲汲以就死,所耗無纖厘。
還本既不完,何用冠且衣。
余因激所遇,攬筆成此詩。
庶哉學者心,讀已而悟茲。
晁董文章重,夔龍德業尊。
簡編成故事,穹壤與長存。
風旐飄寒陌,霜笳咽晚原。
誰人碑有道,應不愧斯言。
南山州之屏,四時改顏色。日夕太守宴,供帳減繒帛。更求秉燭飲,圖寫在四壁。
煙云時藏埋,景好疑愛惜。我官府中塵,喜與山相識。泉石未還往,愧負苦逋責。
秋風復杖屨,持酒窮勝僻。莓苔轉蒼崖,郡國在幾席。廢興賦飛鳥,牛羊自朝夕。
風物摹大句,才薄徒噤嘿。唯作酩酊歸,山月吐半璧。沉吟又慰喜,三友添飲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