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陳彥升覓古瓦硯
魏主用死力,構彼銅雀臺。當時臺上瓦,百澄為一坯。燒成比堅玉,翠甲橫崔嵬。
西陵既歸后,此地日以摧。后歷典午朝,群雄力相豗。茲臺既已傾,此瓦只自堆。
歲久岸谷變,埋沒深蒿萊。初誰得耕人,刳之研松煤。其理密且潤,端歙真可咍。
彥升所有者,一一皆珍材。自言欲購時,經歲無一枚。琴紋與錫花,此乃如瓊瑰。
前日秘閣下,重匣手自開。示我者佳絕,恰用一樸裁。形模甚古野,用可資怪魁。
歸來作詩乞,愿致無遲回。
魏主用死力,構彼銅雀臺。當時臺上瓦,百澄為一坯。燒成比堅玉,翠甲橫崔嵬。
西陵既歸后,此地日以摧。后歷典午朝,群雄力相豗。茲臺既已傾,此瓦只自堆。
歲久岸谷變,埋沒深蒿萊。初誰得耕人,刳之研松煤。其理密且潤,端歙真可咍。
彥升所有者,一一皆珍材。自言欲購時,經歲無一枚。琴紋與錫花,此乃如瓊瑰。
前日秘閣下,重匣手自開。示我者佳絕,恰用一樸裁。形模甚古野,用可資怪魁。
歸來作詩乞,愿致無遲回。
魏武帝曹操竭盡全力,建造了那銅雀臺。當時臺上的瓦,經過上百次澄濾才制成一塊坯。燒制成后比堅硬的玉石還堅固,翠色的瓦面如高聳的山峰。曹操歸葬西陵后,銅雀臺日漸損毀。后來歷經西晉,群雄相互爭斗。銅雀臺已經傾塌,這些瓦只能自行堆積。歲月長久,地勢變遷,它們被深深埋沒在野草之中。最初是哪個耕田的人得到了它,挖出來用來研磨松煙制墨。它質地細密又溫潤,端硯和歙硯真該被嘲笑了。陳彥升所擁有的,每一塊都是珍貴的材料。他自己說想買的時候,一年都找不到一塊。有琴紋和錫花的古瓦硯,就像美玉一樣珍貴。前些日子在秘閣之下,他親手打開重重的匣子。給我看的那塊好極了,恰好是用一塊質樸的材料制成。形狀古樸粗野,正適合有奇特才學的人使用。我回來后寫詩求要,希望能得到它不要拖延。
魏主:指魏武帝曹操。
銅雀臺:曹操建于鄴城(今河北臨漳),樓頂置大銅雀而得名。
百澄為一坯:經過上百次澄濾才制成一塊坯。
翠甲:指瓦面翠色。
西陵:曹操陵墓,在鄴城西。
典午朝:指西晉,“典午”隱指“司馬”。
豗(huī):相撞擊。
刳(kū):挖掘。
研松煤:研磨松煙制墨。
端歙(shè):端硯和歙硯,都是名硯。
咍(hāi):嘲笑。
瓊瑰:美玉。
樸:未經加工的木材,這里指質樸的材料。
怪魁:奇特怪異的人,這里指有奇特才學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可能文人雅士有收藏古物的風氣,古瓦硯因其獨特的歷史價值和質地受到關注。詩人可能在見到陳彥升所藏的古瓦硯后,被其吸引,于是寫詩相求。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向陳彥升求古瓦硯。其突出特點是將古瓦硯與歷史故事相結合,賦予古瓦硯深厚的文化內涵。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對古物的審美追求。
云母空窗曉煙薄,池邊雨過飄帷幕。日長風暖柳青青,銀錢千條度虛閣。卷簾巢燕羨雙飛,芳草王孫歸不歸?曾寄錦書無限意,篋香消盡別時衣。
午睡醒來愁未醒,煩襟乍觸冰臺冷。白蓮池畔送清香,樓角漸移當路影。臨風興嘆落花頻,又喜幽亭蕙草新。永日迢迢無一事,雙雙斗雀動階塵。
水映輕苔猶隱綠,夜窗颯颯搖寒竹。井邊疏影落高梧,鳥啄風箏碎珠玉。覺來紅樹背銀屏,露濕叢蘭月滿庭。扃閉朱門人不到,輕羅小扇撲流螢。
城上暮云凝鼓角,狐裘不暖錦衾薄。樓寒院冷接平明,檐外霜花染羅幕。煙生密竹早歸鴉,向鏡輕勻襯臉霞。遲日未能消野雪,故穿庭樹作飛花。
鼓鼙夜戰北窗風,霜葉鋪階疊亂紅。一段新愁驚枕上,幾聲悲雁落云中。
眼前時節看馳馬,日下生涯寄斷蓬。弟妹別來勞夢寐,杳無消息過江東。
小南門外野人家,
短短疏籬繚白沙。
紅稻不須鸚鵡啄,
清霜催放兩三花。
香山居士無遺跡,句引詩人泊水涯。只有風前雌蝶喜,東坡曾見舊栽花。
秋草寒蓑失壞城,畬煙斷處士微平。鴉啼內相廳前樹,一片天涯謫宦情。
花萼樓前雨露新
長安城里太平人
龍銜火樹千重焰
雞踏蓮花萬歲春
元老墟墓中得貶
諸賢煙瘴里招魂
無盡自誇佛口眼
子厚先拚鬼骨臀
君家溪水上,種竹繞幽棲。雨后翠陰合,鉤簾聽鳥啼。
晚節喜長存,陽坡大托根。年年春雨后,生子又生孫。
吾家豪士首章侯,
古怪清奇世寡儔。
贗鼎流傳充藝苑,
竹林一卷快真收。
身閒日日日高眠,
疏牖開于疊嶂邊。
巨竹拂云知地力,
細泉鳴玉自天然。
墻頭盧橘金丸重,
籬角楊梅火齊圓。
只與禽猿同此樂,
莫教馬跡到門前。
金鞍寨下溪水流,
石鼓潭邊雨乍收。
一葉扁舟載斜日,
澤蘭花發古堤秋。
昔在東原北,
高唐一再行。
金書儒廟壯,
畫壁驛亭清。
仕宦中年達,
親知遠道迎。
江南何處好,
細話紫陽城。
全軀違夙心,無灰庶速朽。山前蘿石翁,相待亦已久。
覆土勿使厚,種樹勿使密。萬古與千秋,長令見天日。
當年吏部公,四海多金石。今日素車來,曾否舊相識。
悲風吹不歇,孤月近為鄰。世上亦寥落,何如山鬼親。
生臥冰雪中,死埋冰雪下。藉此省見聞,天地為長夜。
斬卻墳前松,遠山青歷歷。毋令后世人,系馬長太息。
凄風苦雨總堪傷,
況復抽丁戍海旁。
此際獨疑人世異,
扶鋤遮路說農桑。
銅雀凋零鴛瓦殘,
西陵遺冢遍河干。
不知歌吹層臺妓,
冷魄還從何處看?
曾入甘泉侍武皇
暫隨紅旆佐藩方
長承密旨歸家少
出使星軺滿路光
謀略久參花府盛
風流三接令公香
共言東閣招賢地
肯為詩篇問楚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