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惠穆挽詩四首 其四
自出公門下,常蒙禮意勤。
相看如子姓,交政為郎君。
每望中書入,俄驚遠訃聞。
何時高冢上,永日哭寒云。
自出公門下,常蒙禮意勤。
相看如子姓,交政為郎君。
每望中書入,俄驚遠訃聞。
何時高冢上,永日哭寒云。
自從投身于您門下,常常承蒙您殷勤禮遇。您看我如同自家子侄,我們交流政務如同與您家公子一般親近。我常常盼望著您能再入中書省任職,卻突然驚聞您離世的噩耗。什么時候能在您的高冢之上,整日對著寒云痛哭。
公:指呂惠穆。
子姓:泛指子孫、后輩。
交政:交流政務。
中書:中書省,古代官署名,是決策機構。
遠訃:遠方傳來的訃告。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呂惠穆去世,詩人曾受其禮遇,為表達對他的哀悼之情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呂惠穆。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回憶過往情誼和驚聞噩耗后的悲痛,展現了詩人與逝者的深厚關系。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古代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
剪燭燒殘白鳳膏,舊時人擅五陵豪。笙歌夜出如琴轡,蘭麝春歸似草袍。越地比年空蒟醬,漢宮何處醉蒲萄。然藜閉戶知誰共,紙帳吟看璧月高。
秋盡江天木葉稀,空林日夕下寒暉。猶余蟋蟀依墻穩,更有蒼鷹奉雀歸。十月波濤掩粳稻,北風刀尺問裳衣。壯夫盡落飛蓬后,搔首徘徊立釣磯。
西上破帆風,一角梅簾迎客。仿佛君家白燕,勝輕鸞千百。春明殘夢幾驚回,鶯外尚寒跡。聊共一枝春捻,對江城非昔。
裁芳剪嫩巧間關,屈葉蟠枝不可攀。拋擲似遺春女戲,一團輕翠在朱欄。
憶昨天街預賞時,柳慳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歡游夕,卻怕春寒自掩扉。簾寂寂,月低低,舊情惟有絳都詞。芙蓉影暗三更后,臥聽鄰娃笑語歸。
潘子六月游岳陽,欲覓君山老木床。三生注定一宿覺,假寐憫斯蘿蔓荒。君山返照入我鏡,騰踔白猿飛劍霜。溺泥老象叱不起,欲以鐵鉤鉤鳳凰。云中之人坐衡岳,吹竹發聲滿瀟湘。安得玉子白玉漿,灌而注之元膺旁。蓬頭狡獪戲幽闕,赤松愿棄孺子良。老龍下天搖尾乞,孫公見之神內傷。與以刀圭六七服,中有君山仙酒香。化盡老辣姜桂性,獨食太和主壽昌。酒香路滑石鑿鑿,潘子坐守三鼓堂。
野情漫對三眠柳,幽思空懷九畹蘭。他日倘從春步約,湖邊一笑似非難。
九十日春,多雨少晴。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何年跨鶴下浮邱,滿地清風水石秋。遺下仙人雙舄在,孤亭長共白云流。
平臺高倚梵王宮,無限秋光到眼中。一片閑云沈遠塞,數行歸雁界晴空。可無黃菊酬佳節,只有青山識寓公。回首故園風日好,茱萸插帽幾人同。
進步須于百尺竿。二邊休立莫中安。要知玄露沒多般。花影鏡中拈不起,蟾光空里撮應難。道人無事更參看。
湘中十七門,層層居中央。經營自何代,傳是漢定王。窮力致遠士,側身思咸陽。地褊乃后絕,炎靈久無光。今非昔所望,林麓深青蒼。歌舞來其上,軍營在其旁。國人記本始,祠典脩烝嘗。嘉節近楚俗,羈懷渺湖鄉。野菊豈不采,含英待秋霜。風騷企高調,登覽獨成章。
忽忽韶光已六旬,前庚辛與后庚辛。昔年共詠采芹客,此日爭看扶杖人。興學培才開覺路,執鞭掌教步芳塵。窮通得失聽天命,萬卷詩書不厭貧。本是同宗各一鄉,淵源家世溯殷王。尊卑有序修新譜,昭穆相當率舊章。謹慎頗能承祖德,是非從不到公堂。功成謝卻辛工費,羞澀原來喜阮郎。別君吳下調童蒙,遠隔家鄉路不通。一載旅蘇作犬馬,八行歸省藉魚鴻。課余追認真娘墓,酒后閑游天后宮。兩訪名師孫貢士,悵然未遇想高風。幸賴嚴親稱健軀,尚能老馬作龍駒。堅貞特立真君子,貧賤不移大丈夫。設教培才樹正鵠,從公興學遇妖狐。功名兩字寒酸誤,詎肯貽議廢半途。辛勤酷暑與嚴寒,但望通明不望官。詎料病魔常作發,多勞慰問保全安。藥罐歲歲侵晨煮,醫士頻頻供夜餐。道是三陰成瘧疾,一時難以挽狂瀾。嗟余經此奈何天,惟望五兒都健全。孰意仲男遽折壽,更傷幼子未隨肩。家中昆弟時流涕,帳里爹娘夢不圓。幸有三人威鼎足,而今蘭桂滿庭前。涇皋提名勉功修,才得安心無隱憂。幾次紛爭蒙力勸,三年筑室借箸籌。羨君縱酒如彭澤,恨我賦棋不鄴侯。況是耆齡猶掌教,鄉城往返似川流。愧余孱弱已余生,但愿兒孫早有成。切戒與人爭細事,當思各自奮前程。真聾固覺是非少,緘默哪知悶苦增。贏得家庭多樂意,一門蔚起盡聰明。
江南霜氣老平蕪,寒楚蒼蒼煙月孤。水薄平霞連畫角,風高枯柳散城烏。髦頭隱見占三塞,雁翅飄零動五湖。為有荒愁消不得,明鐙午夜獨虬須。
秋雨瀟瀟意難暢。忽敲門、道人來訪。玄都客、談論海天方丈。全不管、世間得喪。惟有真知最高尚。一任他、你爭我讓。把身心、且自忘憂頤養。閱盡古今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