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畫松二首
鐵干宛如韋偃筆,誤令工匠施刀尺。陰森黛色千古深,髣髴霜痕半天濕。
猿鶴清音恍在庭,龍虎白骨堅如石。從知能事不易成,畫水猶云日踰十。
蒼標當入凌煙筆,相去青天不盈尺。獨持勁節冬雪寒,長帶恩光朝露濕。
回枝忽變老蛟形,托根不向懸崖石。按圖必求如此材,待搆明堂價增十。
鐵干宛如韋偃筆,誤令工匠施刀尺。陰森黛色千古深,髣髴霜痕半天濕。
猿鶴清音恍在庭,龍虎白骨堅如石。從知能事不易成,畫水猶云日踰十。
蒼標當入凌煙筆,相去青天不盈尺。獨持勁節冬雪寒,長帶恩光朝露濕。
回枝忽變老蛟形,托根不向懸崖石。按圖必求如此材,待搆明堂價增十。
那松樹鐵一般的枝干就像韋偃筆下所繪,竟讓工匠想用刀尺去雕琢。它那陰森的青黑色歷經千古依舊深沉,仿佛霜痕打濕了半片天空。猿鶴清越的鳴聲仿佛就在庭院,它的枝干如龍虎白骨般堅硬。由此可知技藝之事不易成功,畫水尚且說要花十日時間。這蒼勁的松樹應當被畫入表彰功臣的畫卷,距離青天不足一尺。它獨自秉持著剛勁的氣節,在冬雪中傲寒而立,長久帶著皇恩如朝露般潤澤。它的枝條回轉忽然變成老蛟的形狀,扎根卻不選擇懸崖之石。按照圖去尋求這樣的良材,若用來構建明堂價值會增加十倍。
次韻:依照別人詩的韻腳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韋偃:唐代畫家,擅畫鞍馬、松石、山水。
髣髴:同“仿佛”,好像。
知能事:指技藝之事。
踰:同“逾”,超過。
蒼標:指蒼松。
凌煙筆:指繪于凌煙閣的功臣畫像之筆,這里借指高超的繪畫。
勁節:剛勁的氣節。
恩光:指皇恩。
搆:同“構”,構建。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可能是詩人看到一幅畫松圖后,依照他人詩韻而作。當時繪畫藝術較為繁榮,詩人借題發揮,既表達對繪畫的見解,也借松來抒發自身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畫中松樹及繪畫技藝,突出了松樹剛勁高潔的特點。其特點在于意象豐富、意境雄渾。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繪畫藝術的審美和思考。
薊門煙樹似西川,獨立金臺落照邊。
鄉國微茫勞遠夢,家書重疊報荒年。
巴渝地埆翻鹽井,夔峽灘高滯米船。
鄭俠流民如在眼,一鞭何日上青天。
寒食清明旬日間,海棠初發鬢絲斑。
閉門索句真成拙,換水添花稍覺頑。
言下枯禪成露地,意中小謝有青山。
試思何物容臧否,偶爾逢春一破顏。
仙署憑高萬木蒼,興來誰似孟嘉狂。
坐依花石頻過酒,細把茱萸更佐觴。
風振平林梧亂墜,霜飄遵渚雁初翔。
鄉心夢逐隨楓葉,夜夜池塘草又芳。
雨后烘晴日。憑檻望、萬井煙光如織。擊筑聲沉,金臺砌冷,依然秋色。檀樹影參差、正滿目觚棱丹碧。都付與、登高客。
看叢菊郊原,夕陽宮闕,可有柴桑送酒,龍山邀屧。
寂歷。風煙似昔。空搔首、古今陳跡。江天組練,水犀樓櫓,何時休息。
碣石館重開談天、又見詞人集。題遍烏絲斑筆。群醉向壚頭,千載旗亭無恙,點綴河山蕭瑟。
櫻口脂香吮舌尖,陽臺云雨夢魂添。
通犀軟語心頭爽,貼麝芳劑鬢角纖。
媚眼迷離霜搗兔,畫眉深淺月移蟾。
昵人喉韻鶯聲細,黃絹題詞信手拈。
一住翠峰頂,兩見溪草綠。
不知朝市間,幾番生榮辱。
蕭條巖上云,冷淡水邊竹。
報誰歸去來,向此空踟躅。
風雨瀟瀟夜欲闌,
深閨人起怯春寒。
桃花滿地紅于血,
怕上妝樓倚畫欄。
零露瀼瀼白,空囊草草歸。
野花能自笑,秋葉未全稀。
云斂千山出,風高一雁飛。
且舒蕭散意,覓酒叩村扉。
元夜春燈煥彩霞,團圞君正乍還家。盈盈勸釂樽前酒。緩緩歸歌陌上花,桃葉新妝攜素手,竹枝艷曲按紅牙。阿侯入抱玲瓏玉,戲綵萱帷笑語嘩。
卌年故我誤儒衣,時命邅迍與世違。春雨心情連日惡,晨星朋舊近來稀。荻牙白茁河豚上,柳眼青含江鱭肥。試看兩行襟上淚,送行時節為君揮。
飯熟起開缽,困來徐倒床。
無狂安取圣,有短始知長。
養道褐懷玉,露才錐出囊。
聊須喚兒稚,細細話耕桑。
炎漢興王地,千年尚有臺。江山猶似昨,人事重堪哀。鳥向離宮沒,花從舊苑開。不知東向日,誰塞漢中來。
上將壇猶在,荒涼帶夕暉。興劉功不賞,滅項事成非。徹說真難奪,豨謀可獨歸。自王疑莫解,況復與期違。
蕭相追韓處,遺蹤尚可攀。拿云龍易失,出柙虎重還。曙色催飛騎,清光照壯顏。向來非國士,何意出秦關。
薄暮山逾好,憑高眼界空。嵐光真可掬,倒影抑何窮。萬壑澄江紫,千林帶葉紅。行人思往事,立馬問褒中。
寶色風霜古,頹檐老瓦催。碑文多剝落,山勢獨崔嵬。宿鳥驚還定,游僧去復回。人間經幾劫,地下有馀灰。
大將星初殞,長城一夕空。山川消王氣,天地老英雄。分鼎徒遺恨,揮戈未奏功。猶疑龍尚臥,高冢夕陽中。
浩浩長江水,滔滔日夜流。雨添千里潤,涼送一天秋。灘響山疑動,沙明岸欲浮。襲人花氣重,點點撲行舟。
秦蜀元相隔,何年鳥道開。登天窮險阻,構木鑿崔嵬。蒼狗依巖宿,青驄自隴來。安危真可念,須仗濟時才。
早歲從旅游,頗諳時俗意。
中年忝班列,備見朝廷事。
作客誠已難,為臣尤不易。
況余方且介,舉動多忤累。
直道速我尤,詭遇非吾志。
胸中十年內,消盡浩然氣。
自從返田畝,頓覺無憂愧。
蟠木用難施,浮云心易遂。
悠悠身與世,從此兩相棄。
鄭氏傳家學,詩書不愧心。佩刀知素業,左序況同襟。但喜知難字,何能識至音。小軒多暇日,為賦九州箴。
久無軒冕意,出處亦何心。世味思三沐,花風快一襟。喜君方礪志,顧我豈知音。醫手非吾事,深慚不可箴。
濃淡霜林入望中,
天工施巧染秋容。
秋容猶勝春光好,
翠葉燒丹綠樹紅。
斗山回憶廿余年,兩世相依思渺綿。
藉藉文明齊北海,飄飄詩句繼青蓮。
凌云愿遂天衢上,映雪功深幾案前。
更喜承先能養志,重闈還有地行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