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跡二首 其二
飯熟起開缽,困來徐倒床。
無狂安取圣,有短始知長。
養道褐懷玉,露才錐出囊。
聊須喚兒稚,細細話耕桑。
飯熟起開缽,困來徐倒床。
無狂安取圣,有短始知長。
養道褐懷玉,露才錐出囊。
聊須喚兒稚,細細話耕桑。
飯熟了就起身打開缽盂吃飯,困了就慢慢躺到床上休息。沒有狂放哪能成就圣明,知道自己的短處才能明白長處。修養道德就像身著粗衣懷揣美玉,顯露才華如同錐子從囊中露出尖來。暫且把孩子們叫來,細細地和他們談論耕種與桑蠶之事。
開缽:打開缽盂吃飯,缽是僧人食器。
狂圣:《論語·子路》有“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這里“狂”有不拘小節、狂放之意,“圣”指賢明。
褐懷玉:褐指粗布衣服,懷玉比喻懷才不露,有高尚的品德和才學。
錐出囊: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比喻顯露才華。
杜甫晚年漂泊西南,生活相對安定,屏跡山林,這首詩便是此時所作。他歷經滄桑,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平淡的生活中尋求內心的寧靜與滿足。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安于平淡生活、注重道德修養的心境。其特點是語言質樸、富含哲理。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杜甫詩歌風格的多樣性,展現了他在不同生活階段的創作特色。
積雨荒池水欲平,軒窗長夏有馀清。公馀一枕滄浪夢,臥聽風荷受雨聲。
玄云泱郁將安歸兮。鷹隼橫厲鸞徘徊兮。矰若浮焱動則機兮。叢棘??曷可棲兮。發忠忘身自絕罔兮。冤頸折翼庸得往兮。涕泣流兮萑蘭。心結愲兮傷肝。虹霓曜兮日微。孽杳冥兮示開。痛入天兮嗚謼。冤際絕兮誰語。仰天光兮自列。招上帝兮我察。秋風為我唫。浮云為我陰。嗟若是兮欲可留。撫神龍兮攬其須。游曠迥兮反亡期。雄失據兮世我思。
江海心期澹蕩,煙霞筆墨沉酣。一幅云間山水,倩君攜到天南。
舊游成昨。望翠嶺千重,離魂難索。醉不成歡,愁來無寐,起聽五更笳角。塵世渾如觀弈,看慣險招高著。但緘口,把蒼涼咽盡,慎無驚愕。零落。秋葉飛,誰共此宵,冷酒漫斟酌。冠蓋如云,旌旗似海,一瞬地分天各。堪笑枕中迷夢,猶爭人間強弱。仰天際,有清朗明月,飄然孤鶴。
又買江頭上水船,春風逐日岸花鮮。才拋藥盌身誇健,為愛名山力便全。荒草久嗟迷古砌,鐮刀新刃讓先鞭。嶺南首剎成何用,豈及山中櫓斷泉。
上元才過去尋春,紅白山花粲粲新。似喜使君初病起,隔欄相向笑迎人。
衛霍登壇壯一軍,文韜武略策殊勛。桑弧蓬矢崧辰屆,戲學巴吟一獻芹。
水國明鰲火,煙花接鳳城。絕憐今夜酒,空復異鄉情。寶馬嘶塵度,銀蟾倚樹明。客愁無處看,況乃管弦聲。
如何袖手伏山巖,頃刻猶能草百函。胸次宏規標眾正,筆端勁氣磔群讒。行看云漢翻鴻羽,更喜秋風送馬銜。南國諸公共推轂,從今不復厭卑凡。涵養工夫自野巖,淹該萬卷一空函。何須識者方能識,自是讒人不敢讒。騏驥棲棲垂皂櫪,駑駘擾擾被金銜。不妨希價咸陽市,未必人人眼目凡。不及摳衣拜紫巖,尚能什襲寶書函。掃除荊棘扶初日,投畀煙嵐困老讒。四海時無伸國論,百年人自仰臺銜。南軒衣缽今何似,見說諸孫也不凡。
布暖條風,輕陰天氣,飄零幾度花魂。帶雨凝姿,嫣紅透盡啼痕。江南怕對神傷處,到而今、無處傷神。更憑誰,解語含愁,著意香溫。黃沙吹霧真如夢,對秦時故壘,隴陌煙云。冉冉斜陽,天涯望斷芳塵。綠楊猶應飛香絮,問何人、伴與黃昏。最難禁,明月千山,寂寞孤村。
祗有東風竟不言,吹開萬化不曾喧。光陰放我還收我,花柳南園又北園。紫氣何來逢尹喜,采絲無計繡平原。狂飆莫送長江目,浩浩東流勢共掀。
即看春首發,曾是臘前移。紫萼呈新綵,瑤華抱素姿。酣歌何院落,淡月共臺池。力病仍臨玩,玄功正在茲。
江連云樹路回斜,鐘起寒山亂暮鴉。傍水花枝渾解語,東風吹入梵王家。
裊裊墻陰竹數竿,秋風盡日舞青鸞。平生愛爾緣瀟灑,莫作封君渭上看。
青郊垂柳氶依依,一片仙帆帶月飛。蠻曲聽來醒暮酒,瘴煙行處濕征衣。荔濱草送王孫遠,梅嶺花逢漢使稀。總為浮名淹此地,江南江北看君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