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遵式師謁金陵王相國 其二
高牙熊軾隱鈴齋,
棠樹陰濃長綠苔。
丞相望尊賓謁少,
清言應喜道人來。
高牙熊軾隱鈴齋,
棠樹陰濃長綠苔。
丞相望尊賓謁少,
清言應喜道人來。
高官出行的儀仗威嚴地隱現在鈴齋之中,甘棠樹樹蔭濃密,地上長滿了綠苔。丞相德高望重,前來拜訪的賓客很少,應該會喜歡聽得道之人的清談。
高牙:古代將軍的大旗,這里指高官的儀仗。
熊軾:用熊皮裝飾的車軾,為高官所乘之車,這里代指高官。
鈴齋:指州、府長官辦事的地方。
棠樹:甘棠樹,常用來比喻惠政。
尊:尊貴,德高望重。
清言:清雅的言談。
道人:指遵式師。
遵式師要去拜見金陵王相國,作者寫詩相贈。當時王相國位高權重,德高望重,前來拜訪的人相對較少。作者可能希望遵式師的清談能得到相國的賞識。
這首詩主旨是送遵式師去謁見相國,突出相國的尊貴和少有人拜訪的情況。其特點是環境描寫與情感表達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不大,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對高官的態度。
我詩何敢希楊公,況復進之陸放翁。
煩君妙語相縱臾,控地豈得追培風。
兩翁齊名家異縣,嘆惜余年能幾見。
斯人不上甘泉班,我輩先之靦顏面。
君到靈山親得語,切莫提撕落言句。
恨君相見一年遲,不同薊北燕南路。
船屋香留潤,衣篝冷卻聞。
晚山新見月,別浦宿藏云。
歲月催人老,江湖凈世氛。
望中愁不極,收拾費詩云。
白云峰下白云堂,堂上高人一辦香。
繞殿持經山四合,繚墻行道木千章。
眾生未免嬰時苦,大士寧能與世忘。
祈雨祈晴來復去,此身卻似白云忙。
天臺自是金仙窟,而況師曾住惠因。
祖令全提余作畧,舊營重按想精神。
絕憐老宿參辰象,何限名藍甲乙人。
若遇毒龍師攝取,經行杯渡熟知津。
過庭有子即同登,學圃承家豈足稱。
刻畫無鹽容更丑,寵光蕙草句全勝。
名場自此一投足,宦路不須三折肱。
累月笞兒吾豈敢,短檠猶可課秋燈。
山莊寂寞信驚猿,鹓鷺行疎亦斷魂。
持節過家天借便,引嫌得請帝疏恩。
湘云開處峰峰好,諫紙藏來字字溫。
只恐夜深思賈傅,長沙寧久駐軺軒。
催得冬殘是野梅,依然春傍柳邊回。
不知鬢影星星去,只道年光恰恰來。
喜為農占秋有廩,懶于僧問劫經灰。
歷頭且復從今數,笑口都能幾度開。
賦花必花指喻指,花若堪諛亦堪毀。轉庵賦梅工賦影,祇竟呂刑元是甫。
節逄五日賦榴花,擬別甘酸亦良苦。猶之論畫先論形,形似丹青誰不使。
豈知雪里有芭蕉,滿壁滄溟本非水。方皋相馬群自空,梓匠揮斤風即矩。
續弦何處覓鸞膠,起死底須求鳳髓。榴花可翫不可食,昌歜無甜人自喜。
肯將粉淚匹紅巾,眼高一世坡仙取。花事方殷催結局,還許殿后吟些子。
虛籟一聲蟬,通宵月正懸。
亭亭承露掌,歷歷涉波仙。
夜色起香霧,曉光收玉煙。
層冰不可致,清賦憶前年。
新安今太守,癸未昔同年。
老手親師范,良規得吏筌。
徑須如渭尉,切勿效梅仙。
閑暇何妨學,科名是世傳。
未茨山宇趣儲材,屐齒憐穿稱意苔。
礎石潤時云氣動,茶煙凝處雨聲來。
蠶家次第三眠柳,江國凄涼五月梅。
電腳未收雷殷殷,老農爭不笑顏開。
道人昔日來開山,山鬼悔泣門不關。
一時梵宇借巖麓,千載絕景歸人間。
松蘿鬰勃樹旌纛,水泉丁東鳴佩環。
兩蘇寂寞涪翁死,杖屨誰與同躋攀。
驅車出東門,弭節訪冰井。
寺古棟宇傾,碑折苔蘚屏。
源泉池中生,瑩凈可鑒影。
命僧旋汲之,入口勝霜冷。
試烹白云茶,碗面雪花映。
清冷滌煩襟,潤澤勞缾綆。
可以濯我纓,悠然脫塵境。
林巒迫搖落,卉木見槎梗。
物當各歸根,人盍思退省。
我今幸投閑,日力競俄頃。
闔戶思寡過,出戶忘造請。
第知龜藏六,大似蛙坎井。
佳客車枉門,好語裘挈領。
遽發醯雞覆,如脫孤?穽。
見道乏新硎,導窾昧微綮。
元方擅能事,轉庵互規警。
倡酬傳五字,翫味消百眚。
盤餐共麤糲,軒窗臨閴靜。
恨方厲霜風,惜不行蔗境。
何當歷崟岑,相與忘畛町。
江山開偉觀,華蓋登絕頂。
綸以筠名齋,種筠當掩關。
愛筠栽竹易,見竹知筠難。
竹以筠為本,筠居竹之間。
希筠歲寒操,追筠古風還。
筠中聽瑟瑟,筠外瀉潺潺。
人與筠俱勝,筠隨境共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