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一首 其二十二
法社棟梁,叢林綱紀。
全殺全活,建立宗旨。
雙放雙收,總在這里。
虎嘯風生,龍吟霧起。
大家扶起破砂盆,無限清風來未已。
法社棟梁,叢林綱紀。
全殺全活,建立宗旨。
雙放雙收,總在這里。
虎嘯風生,龍吟霧起。
大家扶起破砂盆,無限清風來未已。
(你們是)佛法團體的支柱,寺院叢林的規范。既能徹底破除執著又能引導覺悟,建立修行的根本宗旨。無論是放手任運還是收攝心神,一切關鍵都在此處體現。如猛虎呼嘯帶來風勢,似蛟龍吟鳴興起霧靄。大家共同扶起那破損的砂盆,無窮無盡的清涼之風便不斷涌來。
法社:佛教修行團體,指共同修學佛法的社群。
叢林:原指僧眾聚居的寺院,后泛指佛教寺院。
綱紀:法度、規范,此處指寺院的管理準則。
全殺全活:禪宗用語,指對機鋒的截斷(殺)或接引(活),喻破除執著與引導覺悟的雙重手段。
雙放雙收:修行中既放下執念(放)又收攝心神(收)的靈活運用。
虎嘯風生,龍吟霧起:比喻佛法的威力與感應,如龍虎出動引發自然現象,象征佛法的宏大影響。
破砂盆:禪宗常用比喻,指平凡或殘缺之物中蘊含真理,需以平常心體認。
清風:喻佛法的清涼境界,超越煩惱的自在。
此偈為宋代禪宗偈頌,可能出自禪師日常開示。宋代禪宗興盛,禪師常以偈頌引導弟子。此偈旨在激勵僧眾堅守佛法宗旨,靈活運用修行方法,從平凡處體悟真諦,契合禪宗‘直指人心’的核心思想。
本偈強調僧眾作為佛法支柱的責任,闡述禪宗靈活的修行方法(全殺全活、雙放雙收),以自然意象比喻佛法威力,用‘破砂盆’點明真理在日常,‘清風’喻示修行境界,語言生動,充滿禪機。
菖蒲秀端午,黃花作重陽。
萬物各時行,半歲遙相望。
云何忽并開,相與同一觴。
仙人九節杖,東坡一枝香。
洗去仲夏熱,如逢晚秋霜。
均是酒中物,俱使吾年長。
莫夸雨露私,勿笑草木狂。
登高閱競渡,樂哉未渠央。
疇昔縱橫虎豹韜,旆旌悠緬馬蕭蕭。
飽聞國士無雙譽,今見將軍第五橋。
秀句自堪消永日,壯懷仍復在中朝。
樓前拍拍湘江綠,安得從公舉一瓢。
退老堂成席未溫,天書夜到領侯藩。
周褎申伯保南土,唐起裴公護北門。
猿鶴豈應愁舊隠,虎貔方看擁華軒。
公家報政由來速,佇入延英覲帝尊。
海山不見兩螺青,但見橫江展玉城。
動地鼓鼙飛屋瓦,刺天鬐鬛鬭溟鯨。
拍浮未見群兒弄,借勢須令萬楫迎。
俄頃日斜風欲定,向來元是一漚生。
皎皎而月澄,嶺上之孤松。
凄凄而風渡,半夜之空中。
深深也妙訣,自坐少林之峰。
了了也真氣,元居虛谷之功。
老翁起布衣,詩史天下選。眼中無全牛,萬象轉綮窽。
曹劉知幾輩,波瀾付一卷。凄其憂世心,妙若醫國扁。
惜哉無孔子,不得并墳典。豹露管中班,吾猶及淺淺。
歲月走江淮,冷淡空盤盞。諸子不見味,咀嚼必禁臠。
遺編過三復,奧義見百遍。長言起清風,竦立侍冠冕。
減米散同舟,讀已事在眼。吾豈監河侯,不救在陳患。
生塵甑屢空,戛釜聲不免。迢迢千里程,與汝共艱崄。
雖無百丈牽,顧有眾力挽。愿學平原公,試草乞米簡。
更問偕來人,恐有蔡明遠。
春水上堤沙,春晴散望賒。
衰年花近眼,久客夢還家。
映日孤鴻沒,迎風雙燕斜。
平生江海意,早晚送浮槎。
東皋有佳致,中夜雨一犁。
喜笑作春聲,麥塊青欲齊。
淺瀨發清響,陳根出新夷。
紅情顏未破,翠顰眉上低。
練巾已堪岸,藜杖始一攜。
殷勤遺好音,胡盧來勸提。
委委曲曲山九鎖,巍巍堂堂天一柱。
靈官跨龍出洞來,仙人驅虎載箬去。
泉流兩山鳴珮玦,夜壇星辰可手摘。
世間何限真人祠,身未嘗到銜空結。
一日來游豈偶然,草中更識天荷葉。
袞衣華藻刻堅珉,下馬來尋剝蘚痕。
斷畫豈如弦可續,闕文猶冀石能言。
鬣村故址今仍在,螭首遺蹤碎莫存。
欲較智愚三十里,又飛絲鞚過前村。
一年癡雨令人瘦,三日佳晴送子回。
何以贈之青玉案,我姑酌彼黃金罍。
尋春出郭非聊爾,下水行舟亦快哉。
小試平生釣魚手,老夫合住子陵臺。
夢到南塘翠蓋稠,姹然得意斂然羞。
驚鴻遠映朝霞色,白鷺先窺霽雨秋。
裊裊芳馨煩折贈,霏霏涼吹想追游。
天花欲試維摩病,衣袂何曾一片留。
退之傳毛穎,步驟過遷固。
當時不入眼,怪笑且驚怖。
柳州極不平,裁書細說喻。
浮云蔽兩曜,憑虛亦暫駐。
何傷黃道行,終古元氣聚。
嗚呼古今一,吾其秘緗素。
東峰峨龍頭,西嶺掉其尾。蜿蜒藏爪鬣,云臥久未起。
誰憑象教力,掛腹千柱啟。重天飛鐵鳳,寶地按金指。
于今幾百年,松柏合抱峙。悄無車馬塵,一徑渺云水。
我來亦何事,蠟屐自游徙。贊公好禪伯,道俗共懽喜。
浮云本無心,錫杖聊壁倚。借問此山名,其實安所止。
答云蒼岑頂,萬觴涌清泚。伊何司蓄泄,神物宜在此。
又言干戈際,流血幾萬里。龍胡為自珍,巖洞深伏弭。
笑挹香松槽,漱盥白玉齒。清風出長嘯,月凈天如洗。
相月今朝日氣旭,梧桐一葉落金風。
秋聲瀟索黃文玉,山上滿天愁殺中。
目前機用無分外,那里妙章絕萬工。
破夢蝶魂飛大空,失船釣客艤孤篷。
胡文新送北來鴻,鄉信始見他日功。
舊山山轉月明后,歸路悠悠玉??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