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一百零一首 其十五
秋風清,秋月白。
雁過長空,蟬噪庭柏。
踢出鐵昆崙,大機要頓發。
好肉剜瘡,覷著即瞎。
隔山人唱太平歌,元是胡笳十八拍。
秋風清,秋月白。
雁過長空,蟬噪庭柏。
踢出鐵昆崙,大機要頓發。
好肉剜瘡,覷著即瞎。
隔山人唱太平歌,元是胡笳十八拍。
秋風清爽,秋月潔白。大雁飛過遼闊的天空,蟬兒在庭院的柏樹上鳴叫。踢開如鐵般堅固的障礙,佛法的關鍵機鋒頓時顯露。在完好的肉上挖瘡,盯著看就會盲目。山那邊的人唱著太平歌,原來卻是胡笳十八拍的曲調。
鐵昆侖:禪宗比喻,指堅固難破的執著或修行中的障礙。
大機:指佛法的核心機鋒,頓悟的關鍵。
好肉剜瘡:比喻無事生非,強行造作,破壞本然狀態。
胡笳十八拍:古曲名,原指蔡文姬所作反映離亂之苦的琴曲,此處借指表面平和下的隱憂或名實不符。
此為禪宗偈頌,創作背景與唐宋時期禪宗興盛、倡導'頓悟'思想相關。作者通過日常秋景與機鋒對話,引導學人破除執著,體悟佛法本然,體現禪宗'即事而真'的修行觀。
全詩以秋景起興,由外境轉入禪理,強調破除執著、頓見本心的修行要義。語言平實而哲理深刻,是禪宗偈頌中'以境說禪'的典型之作,展現了禪宗思想的機鋒與智慧。
曙月漸到窗前,
移尊更就芳筵。
輕吹乍搖蘭燭,
春光暗入花鈿。
絲竹偏宜靜夜,
綺羅共占韶年。
不遣通宵盡醉,
定知辜負風煙。
十載別文昌,藩符寄武當。
師貞上介辟,恩擢正員郎。
藻思煙霞麗,歸軒印綬光。
還希駐輦問,莫自嘆馮唐。
晚沐金仙宇,迎秋白帝祠。
軒裳煩吏職,風物動心期。
清鏡開塵匣,華簪指發絲。
南宮有高步,歲晏豈磷緇。
高閣安仁省,名園廣武廬。
沐蘭朝太一,種竹詠華胥。
禁靜疎鐘徹,庭開爽韻虛。
洪鈞齊萬物,縹帙整群書。
寒露滋新菊,秋風落故蕖。
同懷不同賞,幽意竟何如。
早夏宜春景,
和光起禁城。
祝融將御節,
炎帝啟朱明。
日送殘花晚,
風過御苑清。
郊原浮麥氣,
池沼發荷英。
樹影臨山動,
禽飛入漢輕。
幸逢堯禹化,
全勝谷中情。
露洗百花新,
簾開月照人。
綠窗銷暗燭,
蘭逕埽清塵。
雙燕頻驚夢,
三桃競報春。
相思寂不語,
珠淚灑紅巾。
憂思繁未整,良辰會無由。
引領遲佳音,星紀屢以周。
蓬閬絕華耀,況乃處窮愁。
墜葉寒擁砌,燈火夜悠悠。
開琴弄清弦,窺月俯澄流。
冉冉鴻鴈度,蕭蕭帷箔秋。
悵懷石門詠,緬慕碧雞游。
髣髴蒙顏色,崇蘭隱芳洲。
此夜年年月,
偏宜此地逢。
近看江水淺,
遙辨雪山重。
萬井金花肅,
千林玉露濃。
不唯樓上思,
飛蓋亦陪從。
親掃毬場如砥平,
龍驤驟馬曉光晴。
入門百拜瞻雄勢,
動地三軍唱好聲。
玉勒回時霑赤汗,
花鬉分處拂紅纓。
欲令四海氛煙靜,
杖底纖塵不敢生。
重林將疊嶂
此處可逃秦
水隔人間世
花開洞里春
荷鋤分地利
縱酒樂天真
萬事更何有
吾今已外身
二紀樂簞瓢,煙霞暮與朝。
因君宦游去,記得春江潮。
遠別更搔首,初官方折腰。
青門望離袂,魂為阿連銷。
大明南至慶天正,
朔旦圓丘樂六成。
文軌盡同堯歷象,
齋祠忝備漢公卿。
星辰列位祥光滿,
金石交音曉奏清。
更有觀臺稱賀處,
黃云捧日瑞升平。
春風半,春光徧。
柳如絲,花似霰。
歸心勞夢寐,遠目傷游眄。
可惜長安無限春,年年空向江南見。
荀寅士吉射,
誠乃蔽聰明。
奈何趙志父,
專舉晉陽兵。
下令漢七國,
借此以為名。
吾嘉徙薪智,
禍亂何由生。
亂山吳苑外
臨水讓王祠
素是傷情處
春非送客時
不須愁落日
且愿駐青絲
千里會應到
一尊誰共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