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縣道中
昨上方城道,今來昆水邊。
河山留戰跡,風雨話當年。
地辟民常樂,時平吏欲仙。
王喬猶在否,祠樹望依然。
昨上方城道,今來昆水邊。
河山留戰跡,風雨話當年。
地辟民常樂,時平吏欲仙。
王喬猶在否,祠樹望依然。
昨天我走在方城的道路上,今天來到了昆水岸邊。河山之間留存著當年戰爭的痕跡,風雨中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此地開闊百姓常常安居樂業,時世太平官吏好似逍遙如仙。王喬仙人是否還在呢,那祠廟旁的樹木望去依舊如舊。
方城:古地名。
昆水:河流名。
王喬:傳說中的仙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是詩人在游歷途中,看到河山的戰跡和當下的太平景象有感而發。當時社會處于相對和平的時期,百姓生活安定,詩人在旅途中感受到這種變化,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歷史變遷,贊美當下太平。其特點是將歷史與現實結合,情感表達含蓄而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詩人的心境。
何曾寸草報春暉,琴劍天涯負彩衣。但使行人通鳥語,不勞緘札寄當歸。
鵲語蛛絲總未真,樓頭又聽鳥鳴春。直將思婦心中意,遍勸佗鄉遠客人。
前窗湖水后窗山,桃李棠梨樹樹殷。薄行只應紅粉是,別將春色傍人間。
尊前春事競爭新,忽憶陳王句里人。屈指古今行樂處,祇應唯有片時真。
孤燈深夜半,何乃撫床為。
道左時難料,心方世豈知。
孰刊前代史,肯作近人詩。
黠鬼應相笑,乾坤一老癡。
古苔危磴著枯藜,
腳底翻濤洶欲飛。
九陌倦游那有此,
從教驚雪濺塵衣。
邐迤入西溪,溪深深幾曲。
斷岸掛魚罾,茅檐覆修竹。
翠羽何啁啾,滿林香撲簌。
晴雪飛殘英,坐愛傾蟻綠。
鹿門跡未湮,與子同歸宿。
拂衣上崔嵬,鐘鳴萬象開。
朝陽分魏闕,佳氣繞樓臺。
鳳翥金鰲背,龍蟠玉虎胎。
明時終恃德,戎狄莫相猜。
俎豆今來意,諸君興慕思。
師亡胡可倍,道大固應歧。
白石猶能碻,狂瀾未可知。
蒼茫千載事,流涕向崇祠。
竹下彈素琴,
空山秋意深。
竹聲雜琴韻,
泠然太古音。
風似剪,柳如棉。
為怯輕寒卻下簾。
卸了棠梨花一樹,杜鵑聲里又經年。
令月濃于耜,豐年兆太平。
片飛何粲者,磈落太粗生。
薛鳳崩騰勢,巫猿寂寞聲。
冰溪無豕渡,樵路有人行。
吳閶鐘動月初弦,騷屑悲風攪夜眠。不為斗間新劍氣,何因得喚孝廉船。
三匝啼烏無樹依,江南春盡見霜飛。知君不領胡威絹,雞骨支床一布衣。
青泥切石劍無跡,
丹水含英鼎飛出。
仙風絕塵雞犬喧,
杉松老大如人立。
少小誦《詩》、《書》,開卷動齟齬。
古文與今言,曠若設疆圉。
竟如置重譯,象胥通蠻語。
父師遞流轉,慣習忘其故。
我生千載后,語音雜傖楚。
今日六經在,筆削出鄒魯。
欲讀古人書,須識古語古。
唐宋諸大儒,紛紛作箋注。
每將后人心,探索到三五。
性天古所無,器物目未睹。
妄言足欺人,數典既忘祖。
燕相說郢書,越人戴章甫。
多歧道益亡,舉燭乃筆誤。
雍原臨古邑,信宿雨淹留。樹色沈官舍,溪聲傍驛樓。懶吟翻舊稿,暝坐擁重裘。嘉客能相過,開樽一散憂。
雨色終朝暝,空堂望眼孤。詩篇傳候吏,雞黍戒行廚。慷慨談時事,迂疏愧腐儒。修翰飛不盡,萬里睇云衢。
關輔多英俊,掄魁迥不凡。清樽延款語,細雨濕征衫。絕粒離煙火,行空脫轡銜。西歸仍有約,拉我訪云巖。
翠添鄰塹竹,紅照屋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