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有鳥鳴,晝夜不絕聲,名曰早歸,以聲似也,詩以寄意
何曾寸草報春暉,琴劍天涯負彩衣。但使行人通鳥語,不勞緘札寄當歸。
鵲語蛛絲總未真,樓頭又聽鳥鳴春。直將思婦心中意,遍勸佗鄉遠客人。
何曾寸草報春暉,琴劍天涯負彩衣。但使行人通鳥語,不勞緘札寄當歸。
鵲語蛛絲總未真,樓頭又聽鳥鳴春。直將思婦心中意,遍勸佗鄉遠客人。
哪曾報答得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帶著琴劍浪跡天涯,辜負了陪伴父母的時光。要是行人能聽懂鳥的語言,就不用寫信寄當歸表達思鄉之情了。喜鵲報喜、蜘蛛落絲的征兆都不真實,在樓頭又聽到鳥兒啼鳴報春。鳥兒簡直是把思婦心中的情意,都傳達給了他鄉的遠客。
寸草報春暉:化用孟郊《游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指子女難以報答父母的恩情。
琴劍天涯:帶著琴和劍浪跡天涯,象征文人的漂泊生涯。
彩衣:傳說春秋時有老萊子,為了讓父母開心,七十歲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小孩玩耍,后以“彩衣”指代陪伴父母盡孝。
緘札:書信。
當歸:一種中藥,這里諧音“早歸”。
鵲語蛛絲:民間認為喜鵲叫、蜘蛛落絲是有喜事的征兆。
佗鄉:他鄉。
推測創作于古代社會,當時文人常離鄉遠行,或為仕途,或為游歷。詩人可能在漂泊途中,聽聞鳥鳴似“早歸”之聲,觸動了心中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同時也聯想到家中思婦的期盼,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游子的思鄉與思親之情,以及對未能盡孝的愧疚。其特點是借助常見意象和生活場景,以鳥為情感傳遞的紐帶,情感真摯動人。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但反映了古代文人漂泊與思鄉的普遍情感。
抱膝高吟梁父時,臥龍致雨未為遲。若無三顧草廬意,剖出心肝賣與誰。
短棹西來,追隨不及桃花宴。薰風庭院。明月裁紈扇。睡起嬌慵,想見云鬟亂。雙魚遠。欲憑春喚。一覘韋娘面。
強呼膏雨鳩閑管,乍有香泥燕猛忙。
休怨雨篩煙簸。欲斗腰肢無那。柳絲長帶小眉顰,誰管燕飛鶯坐。隋堤西畔路,魂斷處、月欹花妥。泰娘歌倦不勝啼,嬌擲茜羅香污。魂逐斷云風簸。幽夢迷離難破。打窗簾蒜乍驚回,挑罷玉蟲斜坐。蘭膏凝夜綠,愁更卜、鬢邊釵朵。曼陀花發是歸期,誰道竟成乖錯。鬈發月梳云裸。嬌稱星勻霞亸。鏡菱香玉不禁銷,卻費水沉熏坐。青鸞無計問,應有恨、碧蛾雙鎖。雁云消息叩心期,書字報來偏左。
懶慢無堪不出村,呼兒日在掩柴門。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野外昏。
春意催花,片云又作朝來雨。淡勻深注。紅紫紛無數。社日人家,準擬行春去。癡兒女。倚門凝佇。借問東郊路。
一身英氣射光芒,北定中原事轉長。落得兩篇出師表,至今只是漢文章。
但數十家看鶴戶,與兩三只釣魚船。
客路三湘遠,天風八月清。云間雖掩映,水底已分明。且對當年影,休吟萬古情。喜君方向滿,照我過江城。
瓊枝玉樹競豪華。國破更無家。明妃幽恨,環兒私語,都入琵琶。崢嶸殘歲相催逼,飛雪似龍沙。朝來驚看,穿簾疏點,偏學楊花。
刺桐新乳鳳初歸,遣畫入、葳蕤綺扇。春人持與障輕盈,幾引動、倚欄望眼。墨痕淚濺。底許飄香送晚。輸他撲蝶好心情,卻惹起、舊愁似線。海棠嬌靨殢春紅,剪絳蠟、宵沉睡淺。碧城青雀不飛回,盡泫斷、恨眉醉眼。曲闌憑晚。凄絕秦箏雁短。霞箋緘淚寄相思,莫絮問、認巢語燕。小池西畔砌苔痕,歷歷是、雙鸞立遍。題裙封帕自銷凝,枉擲卻、好春過眼。俊游負慣。綠怨紅愁不管。絲闌香繭寫新詞,恰按就、韻長拍短。一春消息鳳鸞空,掩繡閣、花深月淺。比花憔悴月凄迷,更瘦損、帶移舊眼。斷云送晚。無那天長夢短。玉蟲休更誤歸期,且卜向、壓釵白燕。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筍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珠幰霜蕤,晚來芬馥清香吐。流鶯飛去。應上花梢住。一曲陽春,聊對東風訴。無多語。韶光暗度。恨到分攜處。
一自檀溪把酒馀,年來夷路浸崎嶇。樓頭落日人空老,局面西風事頓殊。故國山容增黯淡,舊時柳色半荒蕪。草堂想見憂時切,曾賦官軍近捷無。
花外小樓云罨畫,杏波晴葉退微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