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廬山張處士
發枯身老任浮沉,
懶泥秋風更役吟。
新事向人堪結舌,
終謝柴桑與彭澤,
醉游閑訪入東林。
發枯身老任浮沉,
懶泥秋風更役吟。
新事向人堪結舌,
終謝柴桑與彭澤,
醉游閑訪入東林。
頭發枯槁身體衰老,任憑命運沉浮,懶得在秋風中再為作詩而勞神。新發生的事情讓人無話可說,最終要告別官場,像陶淵明一樣,醉著游玩、悠閑探訪,進入東林寺。
浮沉:比喻境遇的高低、盛衰。
泥:拘泥,糾纏。
役吟:為吟詩而勞神。
結舌:不敢說話或無話可說。
柴桑與彭澤:指代陶淵明,陶淵明曾為彭澤令,又家居柴桑。
東林:指東林寺,在廬山。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人生暮年,經歷了世事滄桑,對官場和現實感到失望,從而向往像陶淵明一樣隱居山林、超脫塵世的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它反映了詩人在特定人生階段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體現了古代文人在面對困境時的一種精神寄托。
金烏當午,文彩全彰。
玉兔沈輝,影像俱寂。
通同實際,一體無諸。
不落今時,識情罔測。
混融凡圣,佛眼難窺。
髑髏常干世界,鼻孔摩觸家風。
春蕭索。愁紅滿眼風吹落。風吹落。柳絲煙雨,朦朧樓閣。
美人妝罷開朱箔。才過寒食羅衫薄。羅衫薄。正思閑事,舉頭聞鵲。
雁峰飛飲平湖水,喬木千章隱珂里。
阿誰樓上構樓居,自是元龍舊孫子。
百尺平臨萬頃秋,云光霞彩湛悠悠。
柳條掩映鳧鹥集,螺黛參差島嶼浮。
主人心賞起塵境,盡日憑欄學清隱。
一榻蕓香散帙馀,半窗月色鉤簾近。
暫赴天書便乞歸,肯將簪紱換荷衣。
機心自信渾忘卻,鷗鷺相看總不飛。
星星秋鬢流年晚,物表高居跡尤遠。
蝶夢俄驚地下醒,鶴化何年樓上返。
庋閣牙簽手澤留,后人重此業弓裘。
登樓每動高山仰,灑淚長沾宿草秋。
舊家文獻今如昔,合族比鄰盡逢掖。
拂云高扁儼若新,客至壺觴更終夕。
笑予水木忝同源,固始南來幾葉蕃。
千年譜牒猶聯系,十載萍蹤未款門。
德星燁燁層樓上,永夜相望發惆悵。
扁舟何日系湖灣,爛醉樓頭續漁唱。
自憐身世太凄涼,
幸遇知音玉尺量。
直道此才無敵手,
每稱難得有情郎。
遺文序早求張說,
誄筆詞還屬謝莊。
癡欲憑棺成一慟,
深思豈是淚能償。
笊籬木杓,錢買井索。
打瓦鉆龜,徒勞卜度。
休卜度,麒麟只有一只角。
狂狗逐塊,瞎驢趁隊。
只許我知,不許你會。
爛熳梁園樹,江舟爾恰回。苑桃惟舊列,墻柳半新栽。枝為來人裊,花迎笑口開。吳門春更好,幾上虎丘臺。
黃子吾真畏,程生爾更奇。江城傾蓋日,渭北暮云時。寶劍神終合,冥鴻性不移。忽思千里駕,慚愧昔人為。
雨洗三山偃晚虹,晶晶孤月射龍宮。
江心詩酒借來妙,天外旌旗望去空。
煙樹影沉千里夢,芰荷香冷四邊風。
莫嫌異地離情隔,共逐流波亦向東。
山村羯鼓與餳簫,旅館黃昏破寂寥。
邀月樽前春漫漫,試燈風里雨瀟瀟。
近年飄泊如浮梗,半夜喧騰又上潮。
行李匆匆正月半,可憐今夕是元宵。
和平遇物斯為美,
惻怛存心即是仁。
休怪藝翁太淳質,
由來忍字本諸經。
肆筵緝御醉深宵,
欲頌斯干興轉饒。
正喜樂郊無碩鼠,
更聞私謁絕陽鱎。
莎庭晝靜琴聲古,
竹閣霜寒鶴夢遙。
耕鑿已堪長鼓腹,
賦成莫向桂叢招。
逐逐衣冠謁府公,
漸諳楚語異吳儂。
重江跋涉家何在,
一飯辛勤計未工。
自恐風塵成冗俗,
人言山野欠疏通。
夜長不寐思吾友,
撥盡寒爐宿火紅。
九折登山倚瘦筇,
杏蹊眼纈早冬烘。
翠云遮斷神仙客,
不許其間著倦翁。
豈徒黃鶴乘云去,不見崔郎與謫仙。
今古登臨同悵望,后先憑吊一茫然。
但聞江上數聲笛,吹落梅花何處邊。
我欲飛觴盡高興,醉呼明月照晴川。
斜日小闌干。柳瘁楓癉。斷魂可奈雁聲寒。一剪西風簾半卷,翠袖愁單。
客夢幾闌珊。茗淡香殘。詩愁酒病兩回環。倦倚黃昏無意緒,思疊眉彎。
世事今如此,
惟堪一笑嘩。
空持沖斗劍,
安得上天槎。
遠信憑飛翼,
流年付落花。
平戎須大度,
何必顧纖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