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韻教育歌
四坐且勿喧,聽我歌教育。平明入書舍,日午黃粱熟。
亭亭倚石松,裊裊當窗竹。心神日怡暢,志慮自純淑。
淹博通五經,臥游記荒服。地脈探全圖,天文指列宿。
士商與農工,義務各競逐。或駕輕車游,或篝青鐙讀。
瑚璉貢上方,東庠式鄉族。由來弱積久,因循怨當軸。
果能求實效,何必畏伸縮。比來數年中,時時棄邊幅。
達者處艱危,志士頻眉蹙。掃除積習深,無為珠蘊櫝。
勤能百藝興,杞憂空擊筑。育化教青年,普天邀百福。
四坐且勿喧,聽我歌教育。平明入書舍,日午黃粱熟。
亭亭倚石松,裊裊當窗竹。心神日怡暢,志慮自純淑。
淹博通五經,臥游記荒服。地脈探全圖,天文指列宿。
士商與農工,義務各競逐。或駕輕車游,或篝青鐙讀。
瑚璉貢上方,東庠式鄉族。由來弱積久,因循怨當軸。
果能求實效,何必畏伸縮。比來數年中,時時棄邊幅。
達者處艱危,志士頻眉蹙。掃除積習深,無為珠蘊櫝。
勤能百藝興,杞憂空擊筑。育化教青年,普天邀百福。
在座各位請安靜,聽我來唱教育歌。清晨就到學校去,到中午飯也熟了。那挺拔的松樹倚著石頭,窗前翠竹隨風搖曳。每天心情愉悅舒暢,志向思慮自然純善美好。學識淵博精通五經,還能神游遠方荒蠻之地。探究地理全貌,能指著天上星宿講天文。士、商、農、工,各自努力盡義務。有人駕車出游增長見識,有人挑燈夜讀刻苦學習。培養出優秀人才獻給國家,學校成為鄉里的典范。長久以來國家積弱,人們抱怨因循守舊的當權者。若真能追求實際效果,何必害怕改革變化。近年來,時常有人不拘小節。豁達者身處艱難危險,有志之士常常皺眉憂慮。要掃除長久積累的陋習,不要像寶珠藏在匣中。勤奮能讓各種技藝興盛,無謂的擔憂只是白費力。教育感化青年,讓全天下都迎來幸福。
分韻:舊時作詩方式之一,指作詩時先規定若干字為韻,各人分拈韻字,依韻作詩。
黃粱熟:典出“黃粱一夢”,這里指時間過去,到了吃飯的時候。
亭亭:形容松樹挺拔的樣子。
裊裊:形容竹子隨風搖曳的樣子。
淹博:淵博。
荒服:古代五服之一,指離王畿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邊遠地方,這里泛指遠方。
地脈:指地理形勢。
列宿:星宿。
瑚璉:古代祭祀時盛黍稷的尊貴器具,比喻有才能的人。
東庠:古代的學校。
當軸:指當權者。
邊幅:本指布帛的邊緣,比喻人的儀表、衣著,這里指規矩、小節。
杞憂:即杞人憂天,不必要的擔憂。
擊筑:筑是古代一種弦樂器,戰國時高漸離曾擊筑為荊軻送行,這里表示無謂的感慨。
這首詩可能創作于近代中國面臨內憂外患、急需變革圖強的時期。當時傳統教育模式已難以適應時代發展,有識之士倡導教育改革,培養新式人才。詩人創作此詩旨在強調教育的重要性,鼓勵青年通過學習改變國家命運。
這首詩主旨明確,強調教育對個人成長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它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描繪了理想的教育場景和人才培養目標。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社會變革時期人們對教育的關注和思考。
辨金要識??,覓髓須打骨。
平地激風波,禪河沒窠窟。
黨理亦黨親,成家又成國。
拗拗墝墝,突突兀兀。
無限傍人,眼睛凸出。
法法彰全妙,心心祇自通。
迥然分木跡,廓爾絕邊中。
諦了名斯立,安行實所從。
大哉無事事,裴運有孤風。
歲事功成雪洗塵,化工著意制清新。
遂教天下無雙色,來作人間第一春。
未許調羹傅巖老,聊從牽興杜陵人。
遙知月下遶千匝,桃李成蹊未是頻。
浩蕩生涯計,凄涼客子心。
歲從官歷盡,憂入鬢毛深。
月氣含窗戶,湯聲轉釜鬵。
余生無所慕,持此臥山林。
日出心光耀,堂堂更孤峭。
天陰性地昏,風寒早閉門。
不知天地者,剛道有乾坤。
欲明還得暗,打破卻渾侖。
爭如回首家鄉路,寒食依前是暮春。
黟川諸李今寂寞,潞州殘圭大不惡。
燕侯固窮亦好事,探囊持贈意不薄。
眼明見此陳家玄,徑呼毛穎作七言。
故知身外俱長物,子墨客卿聊忘年。
三年坐夏飽湖山,夢遶江南身未還。
一見道人知妙質,??聞鄉語破衰顏。
朱輪華轂何曾乏,白拂長藤自不閑。
特立如師世無幾,為君出戶立潺湲。
止止堂中一禪客,五尺枯藤藏未得。
平生心膽闖古人,今復江南又江北。
昨夜霜風號古木,玄猿啼寒星斗黑。
傍家行腳有底難,獨師大去吳王國。
君不見季子敝盡黑貂裘,歸來印佩六國侯。
鷺飛萬頃碧光中,楚楚緇廬枕水窮。
事外有緣三徑邃,眼前無礙九霄通。
轉山僧道筇攜雨,載月漁歸席掛風。
一切世間虛幻事,隔堤請看數枝紅。
林下既了空,塵中須達事。
隨事了真空,自空展化事。
事空空事中,淘镕成寶器。
寶器盛醍醐,是曰甘露味。
一念通真際,塵塵秘藏開。
當頭誰是主,撒手自為媒。
大海收毛孔,神珠隠蚌胎。
此時知佛祖,猶向外邊來。
第一流中能幾人,瑤林瓊樹恐無鄰。
恬游事外緣聞道,憂到眉端止為民。
出處不嘩渾入妙,文章無意自通神。
頭青面雪關渠事,要作菖蒲幾研春。
人生一涉世,波瀾渺無窮。凡兒似得計,兀兀自窮能。
惟有盛名下,頗招眾嫉攻。開關或延敵,政使臧亦兇。
古人故不爾,山泉養正蒙。我非阮嗣宗,何時見阿戎。
濯濯春月柳,謖謖松下風。似聞未著冠,筆力百夫雄。
余子窘不足,渠乃忌太豐。比從道人游,警悟世諦中。
試觀名齋意,已見應世工。圣賢在方策,制行固不同。
惟有虛己游,萬川同一東。此名可書紳,愿言謹厥終。
我客飛來峰,一室聊自適。
關門不敢開,怒風退六鹢。
敲門者為誰,起我正禪寂。
稻麻竹葦中,見此一英特。
手攜高子句,按譜恣游歷。
高子我舊游,伉俠不易得。
憶昔京城隅,王郎古遺直。
當時會合地,爛漫存轍跡。
繄君入社晚,感事一嗟惜。
安得賦歸堂,尋盟合琮璧。
西來碧眼困津梁,只要教渠識舊鄉。
常恐佛魔相蹂躪,故提邪正為平章。
好隨魚化禹門去,莫學蠅鉆窗紙忙。
誦箒忘苕解成道,可憐楚些漫沉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