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孝陵
萬方勞我祖,百戰定中原。
涿鹿干戈戢,周京禮樂繁。
驅除開日月,洗滌正乾坤。
睿算千夫廢,深仁萬戶溫。
畫江盤鳳闕,卜洛俯龍門。
圖像英姿奮,山河王氣存。
鼎湖云已泣,銀海浪先翻。
弓與胡髯墮,旗隨汗血奔。
夕陽原廟樹,春色霸陵園。
宮監藏金甲,祠官供玉尊。
禹謨垂后代,堯典重正元。
松路容趨走,文思頌帝恩。
萬方勞我祖,百戰定中原。
涿鹿干戈戢,周京禮樂繁。
驅除開日月,洗滌正乾坤。
睿算千夫廢,深仁萬戶溫。
畫江盤鳳闕,卜洛俯龍門。
圖像英姿奮,山河王氣存。
鼎湖云已泣,銀海浪先翻。
弓與胡髯墮,旗隨汗血奔。
夕陽原廟樹,春色霸陵園。
宮監藏金甲,祠官供玉尊。
禹謨垂后代,堯典重正元。
松路容趨走,文思頌帝恩。
天下百姓因我先祖辛勞,歷經百戰才平定中原。涿鹿之戰后干戈止息,都城內禮樂興盛繁昌。驅除暴政重見日月,蕩滌污穢匡正乾坤。圣明謀略使千夫嘆服,深厚仁德讓萬戶溫暖。長江環繞如鳳闕盤繞,選址洛陽可俯瞰龍門。畫像中先祖英姿勃發,山河間王氣依然留存。鼎湖乘龍云泣帝去,銀海翻浪先起悲聲。寶弓隨帝髯須墜落,戰旗伴汗血馬奔馳。夕陽映照原廟古木,春色籠罩太祖陵園。宮監珍藏著帝王甲胄,祠官供奉著玉制酒尊。大禹謀略垂范后世,唐堯典章重正紀元。松間路徑容我疾走,文思泉涌頌贊帝恩。
孝陵: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陵墓,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
涿鹿:借指戰場,源自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的典故,此處代指朱元璋統一戰爭。
周京:代指都城,此處指明朝初立的南京,取周代定都鎬京后禮樂興盛之意。
睿算:圣明的謀劃,指朱元璋的治國方略。
鼎湖:用黃帝乘龍升天典故,代指皇帝去世,此處指朱元璋駕崩。
禹謨:《尚書·大禹謨》記載大禹謀略,此處喻指朱元璋的治國智慧。
堯典:《尚書·堯典》記載唐堯治世,此處喻指明朝承繼圣君之制。
孝陵為明太祖朱元璋陵寢,此詩應為明代文人謁拜孝陵時所作。詩中追述朱元璋‘百戰定中原’的開國功績,結合陵墓‘宮監藏金甲’‘祠官供玉尊’的現狀,反映明代中后期對先祖功業的追念,以及通過謁陵強化皇權正統性的背景。
全詩以謁陵為線索,前半追述太祖開國功績(‘百戰定中原’‘驅除開日月’),后半描繪陵墓景象(‘夕陽原廟樹’‘宮監藏金甲’),最終落腳于‘頌帝恩’的主旨。語言莊重,用典貼切,是明代謁陵詩中頌揚先祖、彰顯王朝正統的典型作品。
鄒國叢祠古道邊,
滿林松柏帶蒼煙。
遠同闕里千年祀,
近接宣尼百世傳。
獨引唐虞談善性,
力排楊墨絕狂言。
功成不讓湮洪水,
萬古人思命世賢。
虎斗龍爭一代雄,
天威猶在怒濤中。
江南千里連湖北,
萬古蘆花起大風。
黃面老,
初成道,
誇詫一場相鼓倒。
雪嶺峨峨雪未消,
星河湛湛星猶皎。
諸人冷地眼開時,
莫似貧兒拾得寶。
不悟維摩其病,卻將天女相猜。
要識本來面目,化身金粟如來。
登玉座馀半席,香積飯惟一杯。
可笑曼殊空利,區區卻為食來。
綠窗幽夢停紅燭,杜鵑檐外聲相續。又是雨廉纖,春歸人可憐。
青山無恙在,攬鏡朱顏改。何處去登臨,相思淚滿襟。
巴江萬古自流東,黯淡江頭夜夜風?;I餉曾輸糧積阜,沖營猶吐氣成虹。邛須我友嗟從義,屢顧爾奴嘆匪躬。早晚洗兵銀甕出,忠魂凜凜太清中。
一官遂志在疆場,華表歸來鶴夢長。雨洗碧燐星燄冷,風吹白骨土花香。蜀山峰起皆遺恨,遼海波平是故鄉。忠孝完人青史重,衣冠有墓仰崇岡。
曲塵遙帶暮江晴,
百代風流睇古情。
淚盡蒼梧息媯嫁,
瀟湘清濁兩分明。
崆峒嵯峨入紫冥,中有至人云廣成。呼吁元化為氣母,偃仰天地同長生。
昔日軒皇御八荒,謂言得仙貴可忘。萬乘親過巖穴下,頫首不敢窺藜床。洪言如鐘剖玄旨,金液融光化塵滓。白日騎龍登絳霄,下視六宮如敝屣。
海變陵遷春復秋,瑤臺金闕漫悠悠。云誰象外得真悟,東海隱君秦少游。
隱君顏色少如童,八表冥冥睇遠鴻。桃花洞口人煙靜,橘樹州邊歲事豐。
廣成仙,今安在,青山拂石長相待。何時招手一歸來,鶴駕飄飄度云海。
春如昨。曉風吹透胭脂閣。胭脂閣。滿園茅草,冷煙城郭。
青衫淚盡樓頭角。佳人夢斷花間約?;ㄩg約。黃昏細雨,一枝零落。
初日輕煙溪上橋,
遠峰積雪未全消。
東君也是多情思,
先遣春光到柳條。
萬國同風共一時,
錦江何謝曲江池。
石鏡更明天上月,
后宮親得照蛾眉。
孤嶼橫連海,漁樵共一家。
滄波浮日月,遠樹帶云霞。
夜靜驪珠現,沙平雁陣斜。
扁舟星漢近,縹緲泛仙槎。
六幅裙兒半掛,八字眉兒半畫。笑問若耶人,何事西施未嫁。
長夜,長夜,為語新妝休卸。
冠建芙蓉佩綴瓊,
水沉馥袂謁靈君。
支分一道岷山雪,
鼎峙三宮玉壘云。
露積大田雙象鼻,
駿奔全蜀萬羊群。
百年征調何當息,
乞與乾坤凈戰氛。
重向金山續舊游,山形依舊屹中流。
鴉群翻樹甕城晚,雁字掛空瓜步秋。
此處十年曾話別,明朝兩地復生愁。
長江萬古東流急,歸渡何人識岸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