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畫七首 其二 桃花雙鉤竹
曲塵遙帶暮江晴,
百代風流睇古情。
淚盡蒼梧息媯嫁,
瀟湘清濁兩分明。
曲塵遙帶暮江晴,
百代風流睇古情。
淚盡蒼梧息媯嫁,
瀟湘清濁兩分明。
嫩黃的柳色遠遠地連帶著暮色中晴朗的江面,回顧歷代風流人物,凝望著古往今來的情思。淚水流盡于蒼梧之地,如息媯被迫出嫁的哀痛;瀟水與湘水的清濁,始終界限分明。
曲塵:原指酒曲所生的淡黃色菌,此處形容柳色嫩黃,代指柳樹。
睇(dì):凝視、回顧。
蒼梧:山名,傳說舜帝南巡崩于蒼梧之野,此處借指歷史悲情之地。
息媯(guī):春秋時息國夫人,被楚文王強納后始終不語,以表哀痛,后成為“悲嫁”的典故。
瀟湘:瀟水與湘水的合稱,常代指楚地水域,古詩詞中多含幽遠之意。
此詩為題畫之作(標題含“題畫”),可能創作于畫家觀畫時。畫中或繪桃花與雙鉤竹(竹之畫法),詩人由畫中景引發對歷史的聯想,借自然與典故表達對忠貞品格的贊頌。具體創作時間與作者背景因資料未明,暫以題畫詩常見情境推測。
詩通過自然景色與歷史典故的結合,既描繪了暮江柳色的清朗之景,又借息媯、蒼梧等典故抒發歷史感慨,以瀟湘清濁喻是非分明,主旨在于推崇忠貞品格與對歷史悲情的深切共情,語言含蓄而意蘊深遠。
云來云去狀秋陰,細雨籠晴夕照沉。
半夜月明千籟靜,一聲猿叫萬山深。
畫樓最好綠波前,
萱草還看白發生。
更說列卿太常老,
吁嗟一曲與人傳。
管子天下才,
霸齊猶其小。
尊王又攘夷,
功利國之要。
移舟向錦浪,{舟羲}棹日加午。
墨潑天際云,鼎沸灘中雨。
雷殷山谷鳴,風挾崖樹舞。
空濛一水間,蕭颯萬籟聚。
篷窗雜坐臥,對面不聞語。
須臾復晴霽,舟子眾篙舉。
溪回灘已平,石激水猶怒。
及茲嘆神力,沛然孰能御。
物理有消長,浩渺此終古。
聞道西河久服從,
陶成國治藹文風。
政緣馀澤沾洙泗,
比似群侯故不同。
好在東都孺子孫,
壯年曾謁舍人門。
祇今此道同終少,
君獨深藏恥自論。
柳風梅雪。繡幕云驅月。花氣撲簾香影折。睡暖一雙蝴蝶。
斂眉獨倚金扉。輕寒吹上銖衣。滿地星紅小綠,鳳尖怕蹴香泥。
售用無非竹,衣裾盡是麻。
齊魯元勛古太師,寂寥千載恐無之。
昔歸暫縮經邦手,復起還當問道時。
入謁何曾須掖侍,到家依舊擁旌麾。
孔公靈壽固應在,秋晚香山訪佛祠。
前日桃花路口分,
自言采秀入閒云。
海天漠漠正東望,
一鶴飛來疑是君。
勉思解慍鼓虞琴,殿壁書懸大寶箴。
獨攬萬機憑溽暑,難拋一寸是光陰。
絲綸日注臨軒語,禾黍常期擊壤吟。
恰好碧天新吐月,半輪為啟戒盈心。
少林坐,庾嶺行,書偈傳衣成戰爭。
庾嶺行,少林坐,得髓安心成話墮。
兩家公案未曾圓,后代兒孫作殃禍。
這殃禍,可煞大,天下衲僧透不過。
將軍趨朝求召見,天子傳宣御水殿。
將軍廷辨聲怒嗔,百官拱手顏色變。
中使促對上龍舟,有事面奏香案頭。
舟中天子東面坐,將軍俯伏汗交流。
汗流浹背猛氣沮,詔謂將軍從容語。
壚煙移近再三陳,但聞誓死報明主!
叩頭再拜出君門,憶起胸中未盡言。
天威咫尺說不得,始信君王是至尊。
擬賦歸田未有田,春風聊泛剡溪船。青山滿眼留儂住,處士茅茨阿那邊。
戴家家住此溪頭,買酒尋春得勝游。夾岸楊花渾似雪,不應興盡便回舟。
平潮恰恰亂蛙鳴,斷送江南春雨晴。綠縠細看桑眼破,紫茸還見草心生。
心隨天末江波遠,愁似沙津柳帶長。向晚飛花度墻影,半晴煙雨發山光。
抱琴不作王門客,晉代高風只此人。故老底須三上疏,竹林諸子未天真。
我昔泰山隅,窈窕逢二童。
云有一真人,翱翔紫虛中。
手翳金芝草,乘彼雙飛龍。
玄豹戲其西,玉鶴鳴其東。
朝夕講要眇,王喬與韓終。
童子導謁入,可望不可從。
真人謂我前,蒲伏于下風。
金柈藥一丸,服之淩太空。
身輕颯毛羽,倏忽還崆峒。
弭節一望之,扶桑日曈曈。
行將謁東父,去矣游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