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八十七首 其八十四
針芥相投,
體用俱全。
衲僧門下,
十萬八千。
針芥相投,
體用俱全。
衲僧門下,
十萬八千。
就像針和芥相互吸引一樣契合,本體和作用都完備無缺。在衲僧的門庭之下,這樣的情況有很多。
針芥相投:針和芥相互吸引,比喻彼此契合、投合。
體用:指本體和作用,是哲學概念,這里有事物的本質和外在表現之意。
衲僧:指僧人。
十萬八千:形容數量多。
此偈頌為佛教偈語,作者可能是在禪修感悟或與僧眾交流過程中,對事物之間的契合關系以及佛法的圓滿境界有所體悟而創(chuàng)作。當時佛教修行氛圍濃厚,僧人之間常通過偈語來表達禪意和見解。
這首偈頌主旨是表達對事物契合圓滿狀態(tài)的認知。其特點是簡潔而富有禪意,以形象的比喻闡述深刻的哲理。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語有助于傳播禪理,啟發(fā)修行者的智慧。
纖月高林動,輝輝古塞長。
冰輪初濯露,桂影欲飄香。
烏鵲聲頻起,關河色共涼。
旌門吟眺遠,萬國自清光。
滿地落花紅幾片。樓外春愁無限。煙鎖深深院。沈吟不語晴窗畔。
鸞鏡朱顏驚暗換。惆悵空教夢見。流水天涯遠。茫茫只見雙飛燕。
東風習習春將夏,寶馬香車如放假。夾道松杉滿徑陰,黃鸝坐語春風下。
偏反綽約逞嬌顏,徘徊終日不知還。花王似殿東王令,好鳥枝頭笳鼓競。
莫言花落不如人,人老能如花更春。惟有青山常對峙,年年花落路傍塵。
小鳥欲答忽飛去,宛轉如歌昔時句。但使衰年無病侵,歲歲花前常小憩。
南山爽氣對朝扉,
竹露吹風更濕衣。
可是吟魂怯清景,
何妨著屐步苔磯。
寶典標靈日,
明離正午方。
五行當火德,
萬壽續(xù)天長。
山館玲瓏涼翠滴。
風泉韻繞巖前石。
池臺竹樹幾經年,
何處覓。
詞人筆。
劃破云根苔蘚跡。
時論苦伊優(yōu),如君莫肯留。乖逢惟有命,爵義不同謀。且袖長年手,來乘淺水舟。
人間初水漲,一室自天游。質行疑似鈍,至論本亡奇。一寸虛靈地,千年德政碑。
更窮山犖確,毋嘆路逶遲。官職時來作,天公自已知。
樽酒相逢喜欲歌,眼中人物又如何。山光開戶青繞幾,草色停舟綠滿蓑。東泛與公剛到海,西游去我莫踰河。古今勝負彈棋手,閒笑人間局面多。聽到人間寧戚歌,馬周無病謝常何。江邊野艇眠依竹,日出東山催著蓑。自古或由詩入相,如公真有口懸河。山樓盡日同揮盞,花落黏樽晚更多。逍遙華頂放仙歌,華頂不登君謂何。仰攀明月天幾尺,中借狂夫地一蓑。亦見軒轅來鑄鼎,不聞夫子嘆臨河。赤城路隔芳菲斷,一醉碧桃春更多。
妝罷紅綿玉鏡臺
花前含笑戲嬰孩
分明五采丹山鳳
飛入春風掌上來
梅花落盡上饒村,腸斷子規(guī)啼月魂。
慰人獨有白玉蕊,不到窗前只醉昏。
坐壚環(huán)甕不舉首,浮花浪蕊空滿園。
海山有客心似水,揮麈自散炎洲溫。
松風亭下亦如夢,不見枝雪流初暾。
孫登一弦百韻足,有山便足同蘇門。
似聞對客但長嘯,獨謂此花終日言。
一篇尚可三致志,聽人酌去如衢樽。
結束戎裝劍陸離,月華星彩共低垂。嚴城秋冷銅焦死,魂斷三千外宅兒。
龍文匕首髻烏蠻,一霎遙空響佩環(huán)。街鼓未休營卒臥,滿身風露魏城還。
直拂銀河織女機,天風颯颯泛霞衣。手持北斗黃金合,千里關山度若飛。
忽離瓊筵下玉階,湘裙低覆蹋云鞋。情知不是人間別,歌散香銷十二釵。
金銀宮闕是儂家,暫插鸞釵拂鬢鴉。一逐孤云天外去,朱門空鎖碧桃花。
祗恐牡丹留不住,與春約束分明。未開微雨半開晴。要花開定準,又更與花盟。
魏紫朝來將進酒,玉盤盂樣先呈。鞓紅似向舞腰橫。風流人不見,錦繡夜間行。
橫議千家互倡酬,
微言六籍恣冥搜。
坐看白日真成暝,
不為蒼生亦自憂。
風柳過墻堪受月,
露葵臨砌易當秋。
高談向盡離愁始,
對此茫茫江漢流。
夜雨灑山齋,
幽人入虛聽。
朝來啟戶看,
落花滿苔徑。
昨夜辭親去,
扁舟又一村。
鴉聲催客夢,
雁語碎詩魂。
掠面風無力,
沾衣雨有痕。
何當重買棹,
取次避塵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