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千山雜詠四首 其一
瞻山若可登,登山未可即。
驅馬入煙云,披衣亂荊棘。
急湍隔危途,棄乘賈足力。
蘚滑鮮人蹤,芝殘多鹿跡。
方訝青靄回,瞥見紅寺出。
寺上落飛泉,匹練幾千尺。
建瓴懸青天,奔虬凌白日。
水氣散瑤光,含靈變顏色。
悚身不敢前,倚樹驚戰慄。
山僧致野情,摘果慰喘息。
幽禽時一鳴,清響徹遙碧。
瞻山若可登,登山未可即。
驅馬入煙云,披衣亂荊棘。
急湍隔危途,棄乘賈足力。
蘚滑鮮人蹤,芝殘多鹿跡。
方訝青靄回,瞥見紅寺出。
寺上落飛泉,匹練幾千尺。
建瓴懸青天,奔虬凌白日。
水氣散瑤光,含靈變顏色。
悚身不敢前,倚樹驚戰慄。
山僧致野情,摘果慰喘息。
幽禽時一鳴,清響徹遙碧。
遠望山巒似乎可以攀登,真正登山卻難以立刻到達。驅馬進入云霧繚繞之處,撥開衣服在荊棘中前行。湍急的水流阻隔了危險的路途,只好棄馬徒步前行。苔蘚濕滑很少有人走過的蹤跡,靈芝殘敗卻多有鹿的腳印。正驚訝于青色的霧氣回繞,忽然看見紅色的寺廟出現。寺廟上方飛泉落下,像幾千尺長的白色綢緞。泉水如從高瓴上傾瀉直下懸于青天,又像奔騰的虬龍凌駕于白日。水汽散發著如玉般的光芒,蘊含的靈氣使周圍顏色變幻。我驚恐地不敢向前,靠著樹嚇得顫抖。山寺的僧人帶來山野的情誼,摘下果子安慰我喘息。林間幽禽不時啼鳴一聲,清脆的聲音響徹遙遠的碧空。
瞻:遠望。
即:到達。
驅馬:策馬前行。
披衣:撥開衣服。
急湍:湍急的水流。
危途:危險的路途。
棄乘:放棄車馬。賈足力:憑借自己的腳力。
蘚滑:苔蘚濕滑。
芝:靈芝。
青靄:青色的霧氣。
瞥見:突然看見。
匹練:白色的綢緞,形容瀑布。
建瓴:從高屋上往下倒瓶子里的水,形容居高臨下。
奔虬:奔騰的虬龍,形容瀑布水流。
瑤光:如玉般的光芒。
含靈:蘊含的靈氣。
悚身:驚恐的樣子。
戰慄:顫抖。
野情:山野的情誼。
幽禽:林間的鳥。
遙碧:遙遠的碧空。
作者游覽千山時創作此詩。千山風景秀麗,地勢險峻,詩人在登山過程中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記錄自己登山的所見所感。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山的過程和所見之景,展現了千山的壯美和神秘。其特點在于生動的描寫和豐富的情感表達,在描繪自然風光的詩作中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紅玉誰家女,
雙曈如水流。
映花看漢使,
不覺墜搔頭。
鈿犢朱扉外,寶鴨畫堂中。重逢把酒飛蓋,倍覺旅愁空。
人有庾徐潘陸,坐有樓臺絲竹,那減晉人風。慎莫賦悵悵,亟為拉紅紅。
吾醉矣,拓金戟,倚長弓。不改狂奴故態,耳語有群公。
官是金閨貴客,身是畫溪愁客,客自不相同。起覓鐵綽板,高唱大江東。
羨爾考槃者,幽棲不問年。
青云看世業,白雪入朱弦。
看竹辭鳩杖,尋芝伴鶴眠。
玉堂傳誥日,誰識地行仙。
芳樹結根,乃在上林間,吐朱華兮葳蕤。
上有云霞照耀華姿,下有湛湛之清池。
君王羅綃幕,霓旌翳瓊枝。
玉醴酬紛葩,佳賓咸來茲。
觀者忘疲,宴者以委蛇。
惟愿我君王,萬歲樂于斯。
芳樹同鄧林,永老無離披。
七年北客吾何寄,君亦有園歸未能。
平昔山中數幽子,朅來海上一行縢。
后期息壤詩遲報,春盡看花事獨增。
不覺明朝又寒食,眼前風絮日飛騰。
著就農夫谷不收,江湖著我系虛舟。漁樵拍手應相笑,不得長鯨取次休。
兒女呻吟歲又窮,也應無語對西風。向來一箸鱸魚意,贏得寒亭四壁空。
千金孰與此身多,慚愧君王用已過。乞得頭顱江海去,一生辛苦幾漁蓑。
見說行逢對摺灣,相招取徑縱遐觀。
河山指罷仍留射,好似雩壇春服還。
平生愛讀龔勝傳,進退存亡斷得明。
范叔綈袍雖見意,大顛衣服莫留行。
此時要看英雄樣,好漢應無兒女情。
只愿諸賢扶世教,餓夫含笑死猶生。
綺窗春思入鐘山,
日日江云草樹間。
不覺東風吹酒醒,
寶香猶煖玉笙寒。
未有干戈地,能令棟宇全。乾坤馀壯觀,荊楚郁山川。
鶴唳寥天迥,江深禹廟前。舟檣控南北,節鎮此旬宣。
令尹乘時暇,使君同祖筵。炎蒸飄不到,虛爽境何偏。
乃繼登臨跡,空懷作者賢。風煙一回首,今古共凄然。
握手將安適,經秋未擬旋。迢迢沙際月,遙憶桂陽船。
風清覺時涼,
明月天色高。
佳人理寒服,
萬結砧杵勞。
酒冷天寒日,人去客愁中。數行鈿蟬柱雁,祖餞出城東。
衣上青天明月,馬上黃河飛雪,雁背染霜紅。如此作裝急,磊砢相桓公。
千斤椎,七寶轡,百石弓。從奴賓客,所過棧馬齧殘通。
定過淮陰祠下,更到望諸墓上,懷古颯悲風。若見蘇司業,言我鬢成翁。
紅玉誰家女,明艷奪青春。
羞人不得語,含笑卻成嚬。
生來便是放牛娃,真放牛時日已斜。
馬上戎衣天下事,牛旁稿薦牧夫家。
江山雨過牛鳴賞,人物風流笛奏夸。
蘇武牧羊牛我放,共憐芳草各天涯。
井梧翻葉響秋聲。玉階風露凄清。陰蟲無數草間鳴。泣盡殘更。
紅淚暗流寶蠟,碧峰冷浸銀屏。夢回簾外月華明。無限傷情。